薤白嚼方

XIE BAI JIAO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肺經 25%
心經 25%
胃經 25%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3

方劑組成解釋

薤白嚼方中包含薤白,乃因薤白具有多重功效,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符。

首先,薤白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散寒解表之功效。方劑中加入薤白,可有效緩解胸悶氣滯、心痛、寒邪阻滯等症狀,同時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

其次,薤白還能降血壓、降血脂,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功能,這與方劑的整體治療方向相一致。

因此,薤白在薤白嚼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辛溫行氣、散寒解表的功效,以及降血壓、降血脂的輔助作用,共同促成了方劑的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薤白嚼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薤白嚼方」主治「諸魚骨鯁在喉中」。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物理性牽引:

    • 古籍記載「嚼令柔,取粗線系之,持線一端,吞薤到鯁處,引之隨出」,明確指出薤白並非直接通過藥理作用化解魚骨,而是透過咀嚼後的薤白,以粗線繫之,將其吞入喉中,使之附著於魚骨上,再藉由牽引線將魚骨帶出。此法利用了薤白的黏性和可塑性,使其能成為一種物理性的「吸附器」,達到清除異物的目的。
  2. 薤白的輔助作用:

    • 雖然古籍中未提及薤白的藥理作用,但現代研究顯示薤白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功能,這可能間接有助於放鬆喉部肌肉,減輕因異物卡頓導致的不適感。
    • 此外,薤白本身的濕潤性亦可能在吞嚥時起到潤滑作用,減少魚骨對喉嚨的摩擦,有助於順利將魚骨帶出。

綜合而言,「薤白嚼方」的治療機制並非藥物本身的直接藥理作用,而是利用薤白的物理特性,以牽引方式將魚骨移除,並藉助其潛在的輔助作用,來達到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薤白。
上嚼令柔,取粗線系之,持線一端,吞薤到鯁處,引之隨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薤白嚼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組成:薤白。 主治:諸魚骨鯁在喉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