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摩膏

BAI ZHI MO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五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心經 21%
肺經 21%
脾經 15%
大腸經 10%
肝經 5%
腎經 5%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芷摩膏」中含有「白芷」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風濕痺痛、頭痛、牙痛等,白芷可有效舒筋活絡,止痛消腫。
  2. 活血化瘀: 白芷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因此,白芷常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綜合以上兩點,白芷在「白芷摩膏」中,能發揮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白芷摩膏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緩解藥性: 白芷性溫燥,長期使用可能引起燥熱、口乾等副作用。甘草性甘寒,能緩解白芷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降低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的功效,與白芷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例如,白芷祛風止痛,甘草可緩解疼痛,共同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甘草在白芷摩膏中起到調節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白芷摩膏中加入烏頭,乍看之下似乎不合常理,因為烏頭性烈,有毒性,而白芷則屬溫和藥材。但此処加入烏頭並非簡單地以毒攻毒,而是利用烏頭的辛溫散寒、祛風止痛之效,配合白芷的祛風止痛、消腫生肌之效,達到協同作用。

具體而言,烏頭可穿透經絡,直達病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白芷則能疏通經絡,消腫生肌,加速恢復。二者配合,相輔相成,可有效治療風寒溼痹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白芷摩膏」方劑中加入「薤白」,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散寒止痛: 薤白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亦有散寒止痛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加強散寒止痛之力,緩解因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

二、行氣活血: 薤白能行氣活血,通暢經絡。白芷則能祛風通絡,活血化瘀。二者合用,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循環,加速疼痛消散。

因此,在「白芷摩膏」方劑中加入「薤白」,能有效發揮散寒止痛、行氣活血的作用,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白芷摩膏

中藥方劑「白芷摩膏」,主要成分包括白芷、甘草、烏頭、薤白,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散風寒、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膿瘡已經破了。

白芷:

  • 性味辛溫,歸肺、胃經。
  •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等功效。
  • 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等症狀。

薤白:

  • 性溫、味辛,入肺、胃二經。
  • 具有理氣行氣、補氣、健脾胃、散結、安胎、止瀉、活絡止痛等功效。
  • 可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推動氣血運行,促進氣機升降出納。
  • 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烏頭:

  • 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
  • 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總結:

白芷摩膏由白芷、甘草、烏頭、薤白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散風寒、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膿瘡已經破了。

傳統服藥法


白芷3分, 甘草3分, 烏頭3分, 薤白15枚, 青竹皮如雞子大一塊。
以豬脂1升合煎,候白芷黃,膏成絞去滓。塗瘡四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外用,不可內服。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白芷摩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白芷3分,甘草3分,烏頭3分,薤白15枚,青竹皮如雞子大1塊。 主治:癰疽已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