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菌湯

JIE JU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8%
肺經 28%
心經 16%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解菌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解菌湯往往會使用一些寒涼的藥物來清熱解毒,而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寒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可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如與黃芪配合,可以補氣固表,提高機體抵抗力,更好地抵抗細菌感染。同時,甘草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傷口癒合,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解菌湯中加入白芷,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抗菌消炎:白芷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多種病菌生長,尤其對革蘭氏陽性菌和真菌效果顯著。此功效可增強解菌湯的抗感染能力,有助於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緩解炎症反應。

二、疏散風寒: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若解菌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發的感染,白芷的疏散風寒作用可促進汗出,有助於驅散外邪,提升解菌湯的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解菌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主治

根據古籍記載,解菌湯主要用於治療誤食毒蕈(毒蘑菇)引起的症狀,包括:

  • 胸脹
  • 心疼
  • 腹痛
  • 腸瀉
  • 嚴重者可致死亡

治療原理分析

解菌湯由生甘草和白芷兩味藥組成。其治療原理基於以下幾點:

1. 解毒

  • 生甘草: 古籍記載「生甘草原是解毒之神品」,甘草具有廣泛的解毒作用,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等功效。在此方中,重用生甘草(二兩)旨在迅速解除蕈毒。

2. 制蛇毒

  • 白芷: 古籍中提到毒蕈生長環境「濕熱之下,必聚蛇蠍惡蟲,其氣上騰」,認為蕈毒與蛇蠍之毒相關。白芷「最解蛇毒」,且具有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可協助排出體內毒素。

3. 催吐排毒

  • 古籍中強調服藥後「用鵝翎掃其咽喉,引其上吐,必盡吐出而愈」,說明催吐是解菌湯的重要治療手段。通過催吐,可以迅速將胃中未吸收的毒素排出體外,減少毒素吸收,減輕症狀。

4. 瀉下排毒

  • 即使毒素已進入腸道,解菌湯也能通過「腹疼下瀉」的方式排出毒素。甘草和白芷的藥性可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的排泄。

綜合分析

解菌湯的組方簡潔,僅兩味藥,但配伍精妙。重用生甘草以解毒為主,佐以白芷解蛇毒並協助排毒。結合催吐和瀉下的方法,多途徑促進毒素排出,達到解毒救急的目的。

此外,古文還提到了其他解蕈毒的方法,如黃泥漿(地漿)、橄欖、金汁、紫金錠、綠豆甘草湯等,這些方法均以解毒、催吐、瀉下為主要機理,與解菌湯的治療思路相符。

總而言之,解菌湯通過解毒、制蛇毒、催吐、瀉下等多種途徑,發揮治療誤食毒蕈的功效。其配方精簡,針對性強,體現了中醫應急處理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生甘草2兩,白芷3錢。
水煎服。服後乃用鵝翎掃其咽喉,引其上吐,必盡吐出而愈:即或己過胃中,鵝翎探引不吐,亦必腹疼下瀉,可慶安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解菌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生甘草2兩,白芷3錢。 主治:誤食竹間之蕈,或吞樹上之菌,遂至胸脹心疼,腹痛腸瀉而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