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僧散

SHENG S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8%
肺經 28%
心經 13%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聖僧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聖僧散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白芷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提升藥效。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芷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若患者因風寒侵襲而導致局部瘀血、腫痛,白芷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加速恢復。

聖僧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的功效。聖僧散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性熱或有毒性的藥材,甘草可以緩解這些藥材的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其發揮更好的作用。例如,甘草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進入血液循環,到達病竈部位,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甘草在聖僧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調和藥性,還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聖僧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白芷(半斤)
  • 甘草(四兩)

加減用藥:

  • 生薑三片
  • 棗子一枚(擘破)
  • 蔥白三寸

煎服方法:

  • 水一大盞,煎至六分,熱服。
  • 汗出即瘥,若未汗出,可再服。

主治功效:

根據《是齋百一選方》與《本草綱目》所載,聖僧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疫氣及一切傷寒: 本方主要針對時行瘟疫、各種傷寒,不論病情輕重、陰陽屬性,皆可使用。此乃本方最主要之功效。《是齋百一選方》明確指出此方「治疫氣及一切傷寒,不拘輕重」,《本草綱目》更述:「治時行一切傷寒,不問陰陽輕重、老少男女孕婦,皆可服之。」
  2. 一切風邪:《本草綱目》亦提及本方可治「一切風邪」,顯示本方具有祛風解表之功。

治療原理分析:

聖僧散之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解表散寒: 白芷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在風寒或時疫導致的疾病初期,白芷能助肌膚發汗,驅散體表邪氣,達到解表之效。
  2. 調和營衛: 甘草具有益氣和中、調和藥性的作用。此處用甘草可調和白芷之辛散,並補益中氣,使藥力發揮更為和緩持久。
  3. 溫中散寒: 生薑、蔥白均為辛溫之品,能溫散體內寒邪,助白芷解表。生薑更可和胃止嘔,棗子則能補益脾胃,協調藥效,共同發揮解表散寒之功。

綜合分析:

聖僧散之配伍,以白芷辛溫解表為主,佐以甘草調和,生薑、蔥白助散寒,棗子補益脾胃。全方藥力平和,雖以辛溫解表為主,但不峻猛,適用於各種傷寒、疫氣之證。其治療思路為解表散寒,祛邪外出,使正氣恢復。古籍中提及“汗出即瘥”以及“不汗再服”也強調了汗法的重要性,通過發汗將邪氣從體表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本草綱目》中記載「此藥可卜人之好惡也。如煎得黑色,或誤打翻,即難愈;如煎得黃色,無不愈者。」,雖然此部分有較多迷信色彩,但或可側面反映煎藥過程中的一些變數(例如藥材品質、煎煮時間等)可能會對藥效產生影響。

傳統服藥法


青鹽3錢,銅青2錢,真膽礬3錢,黃丹3錢,南硼砂3錢,硇砂2錢半(以上六味紙襯略見火),麝香1錢,片腦,輕粉1錢,白礬,蕤仁半兩(淨去殼,研細7次去油),爐甘石2兩(淨,煅7次,每一次童便內淬,7次了,然後捻極細,井花水飛過,取淨末,令乾,不見火,方入眾藥)。
上十二味,於內堅硬者,各研細了,然後合和一處,研極細,用三重花紙羅過,收入砂合內,勿令透氣。
每用少許,於溫湯內綿濾過,仰臥就,以綿沾藥汁滴於眼中,勿令漏出藥汁,然後起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炎

相同名稱方劑


聖僧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香白芷1斤(生銼),甘草半兩(生銼)。 主治:時行瘟疫,一切傷寒,不問陰陽,不拘輕重。

聖僧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引《經驗秘方》。 組成:青鹽3錢,銅青2錢,真膽礬3錢,黃丹3錢,南硼砂3錢,硇砂2錢半(以上六味紙襯略見火),麝香1錢,片腦,輕粉1錢,白礬,蕤仁半兩(淨去殼,研細7次去油),爐甘石2兩(淨,煅7次,每一次童便內淬,7次了,然後撚極細,井花水飛過,取淨末,令乾,不見火,方入眾藥)。 主治:眼目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