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痛飲

偏痛飲

PIAN TO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肺經 23%
胃經 17%
心經 11%
肝經 11%
腎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偏痛飲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鼻竅: 白芷味辛溫,性微寒,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偏頭痛常因風寒入侵、經絡阻滯所致,白芷可以疏散風寒,暢通經絡,緩解偏頭痛症狀。
  2. 止痛散瘀: 白芷亦具止痛散瘀之效。偏頭痛發作時,常伴有頭部脹痛、疼痛難忍,白芷可止痛散瘀,改善頭痛症狀。

總而言之,白芷在偏痛飲中,發揮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散瘀等功效,有助於緩解偏頭痛的症狀。

偏痛飲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痛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散風止痛的功效。偏頭痛多因風寒濕邪侵襲頭部經絡,阻滯氣血所致。天南星能散寒祛風、化痰止痛,有助於疏通經絡,消除頭痛症狀。

此外,天南星還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伴有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的偏頭痛患者,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偏痛飲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微溫,入脾、胃經。其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可針對偏頭痛常伴隨的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2. 化痰止咳: 偏頭痛也可能與痰濁阻滯經絡有關,半夏可化痰止咳,使痰濁消散,進而緩解頭痛。

總之,半夏在偏痛飲中發揮著降逆止嘔和化痰止咳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偏頭痛患者的整體症狀。

偏痛飲是一種用於治療偏頭痛或相關頭痛疾病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烏頭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組成部分。烏頭,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效果,常用於寒性頭痛和痛經等症狀的治療。在中醫理論中,偏頭痛往往與風寒、氣滯等病理因素有關,而烏頭的使用正是針對這些病因。

此外,烏頭含有的生物鹼成分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可以對神經系統起到調節作用,從而減輕痛感。然而,由於烏頭的毒性較大,在使用時需謹慎,必須依據專業醫師的指導進行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因此,在偏痛飲中加入烏頭,既是基於其藥效特點,也是根據其對於相應病症的適用性設計出的方劑組合。總而言之,烏頭在偏痛飲中的角色,既是治療目的的體現,也是中醫辯證施治理念的具體體現。

偏痛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偏痛飲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寒涼的藥物,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燥性或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身體的刺激。
  2. 補脾益氣: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偏痛患者往往正氣不足,容易感受外邪,甘草可以起到補益氣血、增強抵抗力的作用,從而促進疾病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偏痛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半邊頭痛」(偏頭痛),兼治「年久頭風」。中醫所謂「頭風」,指反覆發作、纏綿難癒的頭痛,多與風邪侵襲、痰濕阻絡或寒凝氣滯有關。半邊頭痛常屬「少陽經」或「厥陰經」病變,可能因風寒、痰濁、瘀血阻滯經絡所致。此方針對風痰上擾、寒凝絡脈之證,藉由溫散風寒、化痰通絡以止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川烏(主藥)

    • 性味辛熱大毒,歸心、肝、腎經,具祛風除濕、溫經止痛之效。
    • 針對「寒凝頭痛」:能散寒通絡,破除久病入絡之沉寒痼冷,尤其擅長緩解劇烈、頑固性疼痛。
  2. 白芷(輔藥)

    • 辛溫芳香,歸肺、胃經,善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 引藥上行頭面,專治陽明經頭痛(前額痛),並助川烏增強散寒之力。
  3. 南星、半夏(佐藥)

    • 南星(天南星)辛溫燥烈,化痰祛風,擅治風痰眩暈、頑痰阻絡。
    • 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協同南星化解「痰濁上蒙」所致頭痛。
    • 二藥合用,針對「痰濕壅滯」病機,尤其適合頭痛伴隨眩暈、嘔逆者。
  4. 甘草(使藥)

    • 甘平調和,緩和川烏、南星之毒性,兼益氣和中,避免溫燥藥物耗傷正氣。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機轉

此方以「溫散寒痰、通絡止痛」為核心:

  • 散寒止痛:川烏為主,配白芷,溫通經脈,解散頭部寒凝。
  • 化痰通絡:南星、半夏化解痰濕,切斷痰濁上擾頭面之病理基礎。
  • 攻補兼顧:甘草調和藥性,緩峻烈之弊。

適用證型

  • 風寒夾痰型頭痛:頭痛偏側,遇寒加重,舌苔白膩,脈弦緊。
  • 久病頭風:反覆發作,痰瘀互結,絡脈不通。

禁忌(略,依題意不贅述)。

此方體現「溫通」與「化痰」並行的思路,針對寒痰痼結頭部之證,為古代治療頑固性頭痛的代表方之一。

傳統服藥法


白芷、南星、半夏、川烏、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水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偏痛飲,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白芷、南星、半夏、川烏、甘草各等分。 主治:半邊頭痛,並治年久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