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丸

哮病丸

XIAO B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22%
胃經 15%
心經 13%
肝經 13%
腎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哮病丸是一種以中藥製成的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治療哮喘及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其中,天南星是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

首先,天南星性味苦、辛,寒,具有祛痰、止咳及化痰的功效,能有效減輕呼吸道的阻塞,幫助舒緩哮喘造成的呼吸困難。其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生物鹼等,能夠抗炎,減輕氣道的炎症反應。

其次,天南星對於風痰所引起的哮喘特別有效。它能通經活絡,改善肺部通氣功能,進而達到緩解哮喘症狀的效果。此外,天南星還能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對抗引發哮喘的誘因。

綜上所述,天南星在哮病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針對症狀改善,更在於其多重療效,使其成為治療哮喘的有效中藥成分之一。

哮病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哮病常伴有痰多、氣喘、胸悶等症狀,半夏可降氣止逆,減少痰液阻塞氣道,緩解氣喘、胸悶等症狀。
  2. 燥濕化痰: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有效清除濕痰,減少痰液的生成,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哮病患者常伴有濕痰阻塞氣道,半夏可有效化解濕痰,改善呼吸道通暢。

總而言之,半夏在哮病丸中發揮著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哮病患者的各種症狀。

哮病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哮喘等呼吸系統的疾病。方中包含烏頭,原因在於其具有解痙、鎮痛及通絡的功效。烏頭(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i)在中醫理論中,性熱而辛,能有效驅散寒邪,對於因寒邪引起的哮喘症狀,如咳嗽、氣喘等有良好療效。

此外,烏頭的毒性需要特別注意,但在合適的劑量及製作工藝下,其療效可以發揮。另一方面,烏頭能夠增強其它藥材的協同效果,使得整體方劑在調理人體氣機、改善呼吸狀況方面達到更佳效果。在中醫藥學中,烏頭的運用充分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理念,根據病因病機來選擇合適的藥材,以達到治療目的。正因如此,烏頭成為哮病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哮病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氣喘,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緩解氣喘、調和藥性之功效。哮病患者多因肺氣虛弱、痰濕阻肺而發病,甘草能補肺氣、化痰濕,有助於緩解氣喘症狀。
  2. 減輕藥物毒性,保護脾胃: 甘草性平,可減輕某些藥物的毒性,保護脾胃功能。哮病丸中常配伍一些辛辣之藥,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可以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哮病丸中起著緩解氣喘、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哮病丸」主治「風痰水飲」所致的冷哮諸病,包含以下徵狀:

  1. 發作性氣喘:時而發作,痰氣交阻,肺氣上逆。
  2. 痰濁壅塞:痰液黏稠或清冷,阻塞氣道,咳嗽痰喘並見。
  3. 泛發性哮吼:凡因寒痰伏肺、外感風寒誘發的哮症,皆可適用。

此方針對「寒性痰喘」為核心病機,強調痰飲屬冷、氣機壅滯之證,符合古代「冷哮」的辨證框架,即痰白質稀、遇寒加劇的特點。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生南星(4兩)

  • 藥性:辛温燥烈,專入肺、肝、脾經,長於祛風化痰。
  • 作用
    • 化解「風痰」:風邪引動伏痰,痰隨氣升,南星能祛風兼豁痰。
    • 開泄痰結:針對痰阻氣道的「哮吼」聲,直接攻逐痰濁。

2. 生半夏(4兩)

  • 藥性:辛温有毒,歸脾胃肺經,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作用
    • 溫化「寒痰」:痰飲屬寒,半夏辛溫能散水氣,消除痰涎。
    • 降氣平喘:與南星協同,一化一降,調節肺胃氣機。

3. 生川烏(4兩,水漂七日去毒)

  • 藥性: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逐寒濕、通經絡。
  • 作用
    • 溫散「沉寒」:冷哮多因寒飲內伏,川烏深入驅散陰寒之邪。
    • 助陽行氣:寒痰得溫則化,氣道得暢,喘哮自平。

4. 生甘草(4兩)

  • 藥性:甘平,調和諸藥、解毒緩急。
  • 作用
    • 制約毒性:緩解南星、半夏、川烏之烈性,減其副作用。
    • 益氣和中:健脾以杜絕生痰之源,輔助長期痰飲體質。

5. 生薑汁泛丸

  • 藥性:辛溫發散,化痰止嘔。
  • 作用
    • 增強溫化寒痰之效,薑汁為「嘔家聖藥」,能引藥上行。
    • 送服時用淡薑湯,進一步強化散寒開痰的協同效果。

方劑配伍思維

  1. 峻藥攻邪:全方生用有毒藥物(南星、半夏、川烏),取其藥力迅猛,直搗寒痰巢穴,符合「痰飲當以溫藥和之」原則。
  2. 寒痰專治:四藥皆屬溫燥,形成「溫化—降逆—祛風—解毒」的立體結構,針對冷哮的「痰、寒、風」三重病理因素。
  3. 劑型設計:丸劑緩圖,既控制毒性,又持續發揮藥效,適合痰飲伏肺的慢性病理。

此方體現「以毒攻痰」的治療邏輯,透過辛溫燥烈之品,破解寒痰膠結之勢,重建肺氣宣降機能。

傳統服藥法


生南星4兩,生半夏4兩,生川烏(上3味水漂7日,曬乾)4兩,生甘草4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泛丸。
每服1-2錢,小兒減半,用淡薑湯或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肺氣腫咳嗽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多痰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哮病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 組成:生南星4兩,生半夏4兩,生川烏(上3味水漂7日,曬乾)4兩,生甘草4兩。 主治:風痰水飲,冷哮諸病,時而氣喘,時而痰壅,咳嗽痰喘,一切哮吼之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