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散方中加入乾薑,乃取其辛溫燥烈之性,以發揮以下作用:
-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 乾薑性溫,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四肢不溫等症狀。
- 化痰止咳,宣肺止喘: 乾薑辛溫之性,能宣散肺氣,化解痰濕,有助於緩解寒痰阻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總之,乾薑在神散方中,發揮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以達到治療目的。
烏頭,又名烏頭草,是中藥方劑中常見的一味藥材,因其特有的藥理特性,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烏頭含有多種生物鹼,能夠有效地調節神經系統,有助於改善某些由於氣滯所引起的症狀。在神散這類方劑中,烏頭的加入能夠提高全方的療效,尤其是在 alleviating 體內寒邪和痛症方面。它具有溫經散寒的特性,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輕針對肌肉及關節的疼痛。此外,烏頭還有助於增強其他藥物的效力,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然而,由於烏頭的毒性較強,使用時需謹慎,必須確保劑量適中且經過醫師指導,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因此,在使用含有烏頭的中藥方劑時,應該著重於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以確保其安全性與效果。
如神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一、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效。如神散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白芷能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並可止癢,改善患者症狀。
二、 消腫生肌: 白芷還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如神散所治療的皮膚病或外傷,白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組織修復,增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如神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夾腦風及一切頭痛不可忍」,屬古代頭風重症範疇。「夾腦風」為中醫古籍描述的頭痛類型,多因風邪上擾、氣血壅滯所致,特徵為頭痛劇烈、痛如錐刺或拘急緊繃。方中強調「塗脅肋上硬處」,推測其病機可能涉及肝經鬱滯或風痰阻絡,外治通過經絡透藥以疏風通絡、散結止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獨頭蒜(研)
- 性味辛溫,走竄力強,能通陽散結、辟穢開竅。外用可刺激皮膚透藥入絡,引諸藥直達病所,破除局部氣血瘀滯。蒜氣上行,或借其辛散之性疏散頭部風邪。
樓蔥(蔥白近根處,研)
- 辛溫發散,善通陽氣。《本草綱目》載其能「達表透邪」。與蒜協同增強透表之力,助開毛竅、通經絡,驅散頭面風寒濕邪。
膩粉(輕粉)
- 辛寒有毒,傳統用其攻毒殺蟲、祛痰逐水。此方取其微量外用,可能借其開泄之性滌蕩痰涎風毒,破除有形之結滯(如「脅肋硬處」),助氣血暢行。
凌霄花(末)
- 味辛酸微寒,活血祛風、涼血通經。《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婦人產乳餘疾,崩中,癥瘕」,此方取其走血分、散瘀滯之效,針對頭痛伴血瘀風動者,調和血絡。
整體配伍思維
- 外治法「引邪外出」:
選擇脅肋(肝經分野)塗藥,以蒜、蔥之辛竄為「引經藥」,透入經絡,直達頭部病竈。醋麵餅覆蓋增加滲透,助藥力深入。 - 風痰瘀並治:
蒜、蔥散風開閉,膩粉滌痰,凌霄花活血,合而破解「風夾痰瘀」之病機。 - 「急洗去」的深意:
要求口聞蒜氣即洗,既防藥性過烈傷正,亦示「中病即止」之旨,反映古人對峻藥外用的精準把握。
此方體現「內病外治」思維,透過局部刺激與經絡傳導,調動機體抗邪能力,適用於風邪夾雜痰瘀的實證頭痛,應非虛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獨頭蒜1顆(研),樓蔥1寸(研),膩粉半錢,凌霄花(末)1錢。
上為末。
調塗脅肋上硬處,用醋面餅子貼蓋之,候口內聞蒜氣,急用溫湯洗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小,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如神散, 出處:《袖珍》卷四引《聖惠》。 組成:香附子、赤芍藥各等分。 主治:婦人血崩不止,赤白帶下。
如神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 組成:麻葉(即今人用作布者之麻。五月五日採,陰乾)。 主治:白痢。
如神散, 出處:《救急選方》卷下。 組成:松葉、鳳仙花莖葉并子各等分。 主治:針及竹木刺入肉,並一切骨鯁。
如神散,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獨頭乾薑、草烏頭各等分,香白芷少許。 主治:夾腦風,及一切頭痛不可忍。
如神散, 出處:《靈驗良方匯編》卷一。 組成:何首烏(制)1兩,當歸3錢,陳皮2錢,煨生薑3錢。 主治:氣血已虛,久瘧不止。
如神散, 出處:《袖珍》卷一。 組成:香白芷5錢,川芎5錢,防風(去蘆)5錢,細辛5錢,雄黃2錢半,草烏(去皮臍)4錢,兩頭尖(去皮臍)4錢,蒼朮(米泔浸1宿,去皮)1兩。 主治:一切金刃所傷,血不止,牙關緊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