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丸
ZHI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九十三引《海上名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丸中含有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對於熱病、高熱、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梔子能有效緩解。
2. 鎮痛止痙: 梔子除了清熱瀉火之外,還具有鎮痛止痙的作用。對於因熱邪內擾而導致的頭痛、頭暈、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狀,梔子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梔子在梔子丸中起到清熱瀉火、鎮痛止痙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中藥方劑「梔子丸」中包含烏頭,是因為烏頭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止痛作用。烏頭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由於疼痛或炎症引起的病症具有顯著療效。其主要作用是解毒止痛,促進方劑的療效。烏頭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效果,幫助快速緩解病症。
梔子丸方劑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梔子丸主治濕熱黃疸,而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緩解寒濕阻滯所致的黃疸症狀。
- 調和脾胃:乾薑能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濕熱停滯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進一步促進黃疸的消退。
因此,乾薑的加入在梔子丸方劑中起到溫中散寒、調和脾胃的作用,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濕熱黃疸。
主治功效
梔子丸
梔子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梔子、烏頭和乾薑。該方劑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肢體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等症狀。
組成介紹
**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熱病、黃疸、血熱吐血、衄血、崩漏、赤白痢疾等症狀。
**烏頭:**性辛、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溫中止瀉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等症狀。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助陽、補氣止瀉、止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等症狀。
主治功效
梔子丸主要用於治療肢體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等症狀。該方劑中的梔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肢體麻木不仁的症狀;烏頭具有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半身不遂的症狀;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助陽的功效,可以幫助溫暖身體、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肢體麻木不仁和半身不遂的症狀。
總結
梔子丸是一種治療肢體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的中藥方劑。該方劑中的梔子、烏頭和乾薑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等功效,可以幫助緩解肢體麻木不仁和半身不遂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梔子仁7個,黃連5分,黃柏3分(炙)礬石4分(燒),大棗4個(炙令黑)。
上為末,以蜜為丸,如小豆許。
每服7丸,空腹時服;如未除,更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丸,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梔子仁3升,川芎4兩,大黃6兩,豉3升,木蘭皮半兩,甘草4兩。 主治:酒渣鼻皰。
梔子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五。 組成:梔子仁1兩,栝樓子1兩(炒),苦參1兩(銼)。 主治:黃汗,體熱,大小便不利。
梔子丸,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三引《海上名方》。 組成:山梔子(去皮)半兩,草烏頭(炮)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癱瘓風。
梔子丸, 出處:《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組成:梔子仁7個,黃連5分,黃柏3分(炙),礬石4分(燒),大棗4個(炙令黑)。 主治:小兒熱痢不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