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瓜蔞散」中的「瓜蔞」是方劑的核心藥材,其功效與作用是方劑名稱和組成中其他藥材的關鍵。
瓜蔞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利尿通淋、消腫止痛的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淋、血淋、石淋、以及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病症。瓜蔞在方劑中發揮著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作用,是治療上述病症的重要藥材。
同時,瓜蔞的加入也為方劑增添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進一步提高了方劑的療效。
加減瓜蔞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潤燥通便: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的功效。瓜蔞散本身以清熱利濕為主,而當歸的加入則可緩解因濕熱所致的瘀血阻滯,並滋潤腸道,促進排便通暢,協同瓜蔞散的療效。
- 補氣養血,改善氣血虛弱: 濕熱病程較長,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而當歸補血活血,可改善因濕熱所致的氣血不足,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因此,當歸的加入不僅能有效地改善濕熱病症,還能起到補益氣血的作用,使加減瓜蔞散的療效更加全面。
加減瓜蔞散中加入沒藥,主要是針對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瓜蔞散本身以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為主要功效,但對於一些伴隨瘀血、疼痛的症狀,例如跌打損傷、骨折等,單憑清熱利濕往往不夠。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特性,與瓜蔞散搭配使用,可增強其止痛效果,並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沒藥還有抗炎作用,可緩解炎症反應,進一步提高療效。
「加減瓜蔞散」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瓜蔞散本身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乳香的加入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瘀血消散,減輕腫痛。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乳香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瓜蔞、川芎等,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例如,乳香與瓜蔞搭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與川芎搭配,可以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加減瓜蔞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瓜蔞散以瓜蔞為主藥,性寒涼,可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甘草性甘平,味甘緩和,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脾胃。
- 緩解副作用: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藥物毒性之效。瓜蔞散清熱力強,加入甘草可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保護正氣,防止藥物過度耗傷正氣。
總之,甘草在加減瓜蔞散中起着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確保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加減瓜蔞散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作用,能有效治療由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
瓜蔞散本身具有清熱瀉火、利咽開音的功效,加入金銀花後,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更能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使治療效果更佳。
加減瓜蔞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止嘔: 瓜蔞散本身以瓜蔞為主,清熱瀉火,但性寒,易傷脾胃。生薑辛溫,具有溫中止嘔的作用,可緩解瓜蔞散的寒性,避免其傷及脾胃,使其止嘔效果更顯著。
- 助藥力: 生薑性溫,可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瓜蔞散中加入生薑,可使藥力更強,治療效果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減瓜蔞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內癰」(臟腑癰瘍)、「腦疽」(項背部深層癰瘡)、「背腋諸毒」(軀幹腋下化膿性感染)、「瘰疬」(淋巴結結核或慢性炎症)、「便毒」(腹股溝或會陰部腫瘍)、「乳疽」(乳房深部膿瘍)、「乳岩」(乳房惡性腫瘤初期)。其核心在於「通散郁滯、解毒消癰」,針對氣血壅滯、熱毒內聚之證,尤其適用於癰瘍未潰或初潰階段,能促其消散或加速膿出。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大瓜蔞(栝樓)
- 性味功效:甘寒潤滑,清熱化痰、散結消腫。
- 方解:瓜蔞實(連籽)富含油脂,能潤燥通絡,其「散結」之力尤擅化解乳房、淋巴之結滯,古籍載其「主癰瘡腫毒」。現代研究顯示其有抗炎、抑制腫瘤作用。
2. 臣藥:金銀花、當歸
- 金銀花:甘寒解毒,為癰疽聖藥,清熱透邪,抑制細菌。
- 當歸:辛溫活血,與瓜蔞寒溫相配,既活血通絡又防寒涼凝血,助癰毒外散。
3. 佐藥:乳香、沒藥
- 二者均為樹脂類藥材,辛香走竄,能活血定痛、消腫生肌。乳香偏行氣,沒藥偏散瘀,合用增強氣血流通,化解癰瘍疼痛。
4. 使藥:甘草、生薑
- 甘草:甘平和中,緩解諸藥峻性,亦有解毒之效。
- 生薑:辛溫發表,助藥力外透,與酒同煎更增溫通之性。
5. 加減藥物
- 皂角刺:潰瘍階段加入,其銳利穿透之性可「托毒排膿」,促膿液破潰。
- 蒲公英、土貝母:乳癰專藥,蒲公英清熱解毒,土貝母化痰散結,針對乳房結塊強化療效。
6. 酒煎原理
- 用無灰酒(純米酒)煎藥,取其辛溫走竄之性,助藥力直達病所,增強活血通絡、發散邪毒之效。
綜合治療機轉
此方以「清熱解毒、活血散結」為核心,針對癰瘍形成的「熱毒壅滯、氣血不通」病機,透過:
- 瓜蔞+金銀花: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 當歸+乳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酒+生薑:辛溫透達,引藥上行外散。
全方寒溫並用,標本兼治,既能消散未成之癰,又能加速已成之癰潰破。潰後以參、耆補氣托毒,防其正虛邪戀,體現「消補有序」的中醫外科思路。
(完)
傳統服藥法
大瓜蔞1個(子多者佳,少者用2個,杵爛),當歸3錢,沒藥2錢,乳香1錢,甘草3錢,金銀花5錢,生薑5錢。
將潰者,加皂角刺5錢;乳癰,腦疽,加蒲公英、土貝母各5錢。
用無灰酒2碗,煎1碗服。
未成者即消,已成者速潰。潰後用參,耆補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內癰、腦疽、背腋諸毒、瘰癧、便毒、乳疽、乳岩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瓜蔞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大瓜蔞1個(子多者佳,少者用2個,杵爛),當歸3錢,沒藥2錢,乳香1錢,甘草3錢,金銀花5錢,生薑5錢。 主治:內癰,腦疽,背腋諸毒,瘰癧,便毒,乳疽,乳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