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桔梗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栝樓根1兩,白朮1兩,白茯苓半兩,防風半兩,細辛1分。
解風壅痰熱,化涎嗽,止煩渴。
上為細末。
每服1錢,水1盞,荊芥少許,煎5分,去滓。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甘草、生薑、白朮、薄荷、川芎、茯苓、桔梗、人參、細辛、瓜蔞等十味中藥均具有清熱解表、宣肺利咽的功效。其中,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止咳、化痰止嘔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開竅醒神、調經止血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健脾、生津止渴的功效;細辛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溫肺化痰的功效;瓜蔞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表、宣肺利咽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表、宣肺利咽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變蒸發熱、或咳嗽痰涎、鼻塞聲重、瘡疹發熱等症狀。但本方性味辛溫,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此外,本方中含有生薑、薄荷、細辛等辛溫之品,陰虛火旺、肺燥咳嗽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惺惺散, 出處:《三因》卷十六。 組成:石膏、甘草(生)、麻黃(去節,湯)各等分。 主治:傷寒發熱,頭疼腦痛。
惺惺散, 出處:《活人書》卷二十。 組成:桔梗、細辛、人參、白朮、栝樓根、甘草(炙)、白茯苓、川芎各等分。 主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或瘡疹發熱。
惺惺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芍藥、桔梗、細辛、麥芽各等分。 主治:變蒸發熱,或咳嗽痰涎,鼻塞聲重,瘡疹發熱。
惺惺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五。 組成:半夏(制)、南星、蘇葉、草果、陳皮(制)、厚朴(制)、檳榔、秦艽、柴胡、蒼朮、烏梅、良薑。 主治:風,頭痛壅疼,咳嗽清涕,或生疹瘡。
惺惺散,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瓜蔞根1兩半,人參1兩半,細辛(去葉)1兩半,茯苓(去皮)1兩半,白朮1兩半,甘草(炙)1兩半,桔梗1兩半。 主治:小兒風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氣粗,鼻塞清涕。
惺惺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人參(去蘆)半兩,桔梗(銼碎)1兩,白茯苓(去皮)1兩,白朮1兩,天花粉1兩,細辛(去葉)2錢,防風(去蘆)2錢半,川芎2錢半,南星(生用)2錢半,甘草(半生半炙)7錢。 主治:理虛和氣,寧心清肌,止啼去煩,利咽膈,解失音。主治:小兒傷風傷寒,痰嗽咳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