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敗毒散

Ren Shen Bai D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驗方新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14%
肝經 12%
胃經 11%
心經 9%
膀胱經 7%
腎經 7%
心包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8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疼痛咽喉痛,脖子頸項酸痛,頭痛,坐骨神經痛,腹痛,腹股溝痛

症狀發燒及發冷,腹瀉,鼻塞,咳嗽,不易流汗,多痰,白痰,白鼻涕,黃痰,黃鼻涕,怕冷,容易流眼淚,氣喘,下肢生疽,幼兒紫癜,大便膿血,胃腸出血

現代疾病男性勃起障礙,四肢抽搐,乾眼症,感冒,類風濕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支氣管炎,痢疾,肺氣腫,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百日咳,慢性鼻炎,蕁麻疹,原發性高血壓,五十肩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敗毒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增效: 生薑辛溫性,具有解毒散寒、溫中止嘔的功效,可與人參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解毒功效,並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症狀。
  2. 緩和藥性: 人參性偏溫燥,生薑性溫而散,加入生薑可以中和人參的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體質偏虛寒的患者服用。

人參敗毒散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利咽止痛的功效。人參敗毒散主治外感風熱,症見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口渴等,薄荷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薄荷與其他藥材如人參、黃芪、桔梗等,相互協同,能增強藥效。薄荷的辛香之氣可引藥入肺,促進藥效發揮,同時還能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使藥效更溫和。

人參敗毒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人參敗毒散以人參、黃芪等補氣藥為主,甘草性平和,味甘,能調和藥性,防止補氣藥過於燥烈,並緩解部分藥材的毒性,使藥性更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二、增強補氣作用,保護脾胃: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止痛的功效,與人參、黃芪等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補氣作用,並保護脾胃功能,避免補氣藥過於燥烈,損傷脾胃。

人參敗毒散中包含柴胡,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 柴胡善於疏解肝氣鬱結,並能和解表裡,使外邪與內邪互相調和,達到解除病症之效。此功效有助於人參敗毒散治療外感風寒、肝氣鬱結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胸悶等症狀。
  2. 升陽舉陷,扶正祛邪: 柴胡具有一定的升陽舉陷作用,能提升人體陽氣,扶持正氣,並輔助人參等藥材祛除外邪,使氣血流通,恢復機體正常功能,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人參敗毒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效。人參敗毒散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常伴有頭身疼痛、鼻塞流涕等症。川芎能疏散風寒濕邪,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循環,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協同藥力,增強療效: 川芎與人參、白芷、防風等藥材共同使用,能夠相互協同,增強藥效。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更有效地驅散風邪,達到治病目的。

人參敗毒散中加入獨活,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驅散風寒濕邪:獨活性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的功效。方劑中人參、黃芪補氣固表,柴胡疏肝解鬱,而獨活則可驅散風寒濕邪,並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溫陽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
  2. 改善肢體疼痛:獨活可通經活絡,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疼痛,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狀。

人參敗毒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人參敗毒散為治療外感風寒、內傷脾胃的方劑,茯苓可幫助去除體內濕邪,健脾利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易吸收,並提高藥效。
  2. 配伍人參,扶正祛邪:人參補氣益血,茯苓則利水滲濕,二者相配,既能補氣益血,又能利水滲濕,達到扶正祛邪、調和脾胃的作用,使人體正氣充沛,抵抗外邪的能力增強。

人參敗毒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苦,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功效。人參敗毒散主治外感風熱、肺熱咳嗽,桔梗可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咽喉腫痛,改善呼吸道症狀。
  2. 散結消腫: 桔梗亦有散結消腫的作用。人參敗毒散中加入桔梗,可輔助人參、黃芪等藥物,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效果,提高療效。

人參敗毒散中加入前胡,主要是考慮其 宣肺解表、清熱化痰 的功效。

前胡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利氣的作用。方劑中人參補氣益肺,但單獨使用易燥氣,而前胡則可 協同人參,減緩其燥性,並 幫助氣機宣暢,更好地發揮補肺止咳之效。此外,前胡亦能 清熱化痰,對於因熱邪犯肺引起的咳嗽痰稠、胸悶氣喘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人參敗毒散中包含羌活,其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羌活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之效。人參敗毒散主治風寒感冒,而羌活能有效發揮解表散寒之功,並能緩解患者頭痛、鼻塞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2. 祛風濕,通經絡:羌活亦能祛風濕,通經絡,對於風寒濕邪導致的肢體痠痛、麻木等症狀亦有良好療效。人參敗毒散中加入羌活,除了解表散寒,還能兼顧祛風濕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人參敗毒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扶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方劑中使用人參,旨在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更好地抵禦外邪侵襲。
  2. 補氣生血:敗毒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症見發熱、頭痛、咳嗽、鼻塞等。人參補氣生血,可有效緩解因風熱邪毒侵襲導致的氣血虧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人參敗毒散中加入枳殼,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人參敗毒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症見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而枳殼可以幫助疏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從而緩解頭痛、胸悶等症狀。
  2. 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枳殼還有消食導滯、和胃降逆的作用。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枳殼能幫助消化積滯,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治療目的。

方劑介紹


人參敗毒散

「敗毒散」是一個熱門中藥方劑,依照Google Trend 紀錄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台灣與香港地區的搜尋量明顯提升。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這個中藥方劑可以改善相關症狀,台灣著名的「清冠一號」也是以此方為基礎來研發。

敗毒散有不少類似名稱,例如「羌活湯」、「十時湯」、「人參前胡散」、「人參敗毒散」。主要功效是用來:散寒去濕,益氣解表。體內有寒去寒、有濕去濕,氣虛的人益氣扶正!

所謂的「毒」,有些人認為是「熱盛成毒」或「火盛成毒」,而必須「清熱解毒」。若就此方原本成立的原因,指的是外在之邪(風寒濕、疫癘之氣),敗毒就是培養正氣,發散、去除體內邪毒的意思。

此方劑並不是基於《傷寒論》「六經辨證」的方劑,是因為南方濕熱,如果一個人原本就「氣虛」,則不能運發汗的方法來退燒,又「外感風寒濕」邪,所導致的「氣虛外感表證」的時候就可以運用

由於外來的風、寒、濕侵犯肌衛表,出現正邪交爭,所以怕冷、發燒、無汗。由於寒濕鬱滯經絡與全身肌肉,體內氣血運行不暢,所以頭痛、脖子痛、全身酸痛。

由於肺主皮毛,皮表因為外寒閉塞,肺氣鬱而不宣,津液凝聚成痰,所以咳嗽有痰、鼻塞、聲音變重。濕滯體內,所以胸膈痞悶、舌苔白膩,脈浮無力。

此方運用「羌活」「發汗散表,透關利節」古人認為這是治療感冒的「仙藥」,尤其可以治療「風寒濕邪,頭痛項強,遍身百節骨疼」這是從去除體內濕氣來改善。

而「獨活」也是「祛風通絡之主藥」能夠宣通百脈,調和經絡,通筋骨而利機關,所以古人遇到「寒濕邪」嚴重之痹痛,是「不可少之藥」。

羌活與獨活這兩藥經常一起被運用,所謂「合而用之,上下結合,通治一身風寒濕之證」,效果非常好,被視為此方劑的「君藥」。

此外運用川芎行氣活血且祛風,柴胡疏肝解肌。桔梗開宣肺氣而止咳,枳殼理氣寬胸而利胸隔,前胡善於降氣化痰,與桔梗、枳殼同用化痰作用更為顯著。配合茯苓滲濕健脾,改善生痰之源(脾)。痰濕去除之後,胸悶、咳嗽、多痰就會改善。以生薑、薄荷為引,以協助解表之力。

以上所有的藥物,都只有去邪氣。但是如果一個人原本體內就很虛,單純只有去邪效果不好,還必須扶正。所以運用「人參」補氣以匡其正,古人認為祛邪藥,得扶正藥則功力更大,解表不傷正,無內顧之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本方首載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劑組成以羌活、獨活、川芎等與人參配伍,體現了益氣解表,疏風祛濕之法,對後世影響很大。後人以此方進行許多變化。

例如「加味敗毒散」,以本方加蒼朮、大黃以瀉熱燥濕。「人參敗毒散」,以本方去獨活、生薑、柴胡、甘草,加黃連、黃芩、枙子、生地、當歸、陳皮等清熱燥濕,涼血活血之品。「羌活敗毒散」,以本方去參、芩、桔、枳,加荊芥、防風、蒼朮、白芷而成。「連翹敗毒散」,是以本方去人參,加金銀花,連翹。

關於本藥加減,歷代醫家對於運用人參產生很多爭議,認為感冒時不能運用人參,所以此方不可能以人參為君藥,只是少量運用人參。有些人「正氣未虛」,但是表寒較嚴重,這時候就可以去除人參,加荊芥、防風以祛風散寒,這就是最有名的「荊防敗毒散」。

從敗毒散的類方來看,《攝生眾妙方》的「荊防敗毒散」、《症因脈治》的「羌活敗毒散」、《臣方集解》的「連翹敗毒散」,都是敗毒散去人參加減變化而來。

如果明顯氣虛的人,才可以重用人參,或更加上「黃耆」以益氣補虛。如果體內濕氣過重,全身酸痛嚴重的人,可加上威靈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

如果出現皮膚疾病,可以加蟬蛻、苦參疏風除濕止癢,去人參,加金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現代常用於此方於本方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腹瀉、痢疾、過敏性皮炎、濕疹、皮膚痛癢證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氣虛者。

傳統服藥法


人參、前胡、薄荷、羌活、桔梗、枳殼、陳皮、川當歸、川芎、半夏、茯苓、黃連、黃芩、梔子、生地。散熱。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此方溫燥,忌用於熱症

現代藥理研究


  1. 解熱鎮痛:柴胡有解熱作用。獨活、羌活揮發油有鎮痛、鎮靜作用。川芎、茯苓有催眠、鎮痛之效。
  2. 抗菌作用:本方對流行性感冒甲型病毒有抑制作用,對呼吸道致病菌、黴菌、結核桿菌、皮膚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 強心升壓作用:人參可興奮中樞神經,刺激垂體-腎上腺系統,提高機體對環境的適應性。
  4. 增強免疫作用:人參能增加紅、白血球數、血紅蛋白,增加網狀內皮細胞吞噬功能。

人參敗毒散的經絡型態


由於此方及其變方(荊防敗毒散)適用於南方濕熱之地,常見於夏季之經絡型態及其變化型,最常見的型態為「鐵三角經絡型態」及其變化型。鐵三角經絡型態在夏季,長見於三焦經與大腸經同時實證,當外感時適合運用荊芥、防風。

適用於敗毒散的經絡型態
適用於敗毒散的經絡型態

而夏季時的濕氣,也適合運用羌活、獨活。由於「鐵三角經絡型態」以肝經實證為基礎、脾經、膀胱經虛證嚴重,因此容易頭痛、頸痛與全身痛,配合川芎行氣活血且祛風。配合柴胡疏肝解肝經。運用桔梗、枳殼、前胡化痰。運用茯苓滲濕健脾,可謂相當適合。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敗毒散, 出處:《痘疹全書》卷上。 組成: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人參、白茯苓、枳殼、甘草、川芎、升麻、葛根。 主治:痘瘡發熱,腰痛;兼治疫癧之氣。

人參敗毒散,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二。 組成:人參、赤苓、羌活、獨活、前胡、柴胡、薄荷、枳殼、川芎、桔梗、連翹、金銀花、白芷各等分,甘草、牛蒡、防風、荊芥、乳香、沒藥減半。 主治:餘毒癰腫。

人參敗毒散,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人參、前胡、薄荷、羌活、桔梗、枳殼、陳皮、川當歸、川芎、半夏、茯苓、黃連、黃芩、梔子、生地。 主治:散熱。主治:體虛脾弱,酒色過度,致目暴發赤腫,沙澀難開。

人參敗毒散, 出處:《白喉全生集》。 組成:洋參(或用條參)2錢,防風(去蘆)2錢,白芷2錢,浙貝(去心)2錢,桔梗3錢,銀花3錢,僵蠶(薑汁炒)3錢,鼠粘3錢,荊芥1錢,人中黃1錢,蟬蛻7隻(去頭翅足),皂角刺3針(煨)。 主治:白喉熱證尚輕;熱邪尚在表,白見於外關,或薄或小,淡紅微腫略痛,聲音響亮,牙關飲食稍礙,口乾,頭悶目脹,舌苔與小便微黃。

人參敗毒散, 出處:《局方》卷二。 組成:柴胡(去苗)30兩,甘草30兩,桔梗30兩,人參(去蘆)30兩,川芎30兩,茯苓(去皮)30兩,枳殼(去瓤,麸炒)30兩,前胡(去苗,洗)30兩,羌活(去苗)30兩,獨活(去苗)30兩。 主治:扶正匡邪,疏導經絡,表散邪滯。益氣發汗,散風祛濕。主治:外感風寒濕邪,正氣不足,憎寒壯熱,頭痛項強,身體煩疼,無汗,胸膈痞滿,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苔白膩,脈浮軟者。也用於瘡瘍、痢疾等病證初起,見有上述症狀者。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穢寒熱。傷風、溫疫、風溫,頭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尋常風眩,拘倦。小兒噤口痢,毒氣衝心肺,食即吐逆。癰疽、療腫。發背。乳癰等證,憎寒壯熱,甚至頭痛拘急,狀似傷寒者。斑疹發熱、惡寒咳嗽等症。小兒風熱瘙癢,頑核毒瘡。腸風下血,色清而鮮,其脈又浮。痘毒壅遏,出不快,發不透。及靨後痘疔潰成坑,見筋骨者。時氣疫癧,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赤眼口瘡,濕毒流註,腳腫腮腫,喉痹毒痢。外感風寒成痢者。暑濕風寒雜感,寒熱疊作,表證正盛,裏證復急,腹不和而滯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