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樓子膏

栝樓子膏

GUA LOU Z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十四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0.26)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1%
肺經 21%
胃經 21%
心經 11%
肝經 11%
脾經 11%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栝樓子膏中加入瓜蔞,是基於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藥性,與栝樓子本身的功效相輔相成。

栝樓子性寒,善於清熱化痰,但其潤肺止咳的效果不及瓜蔞。瓜蔞性涼,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利咽開音之效,可以增強栝樓子潤肺止咳之效。

因此,栝樓子膏中加入瓜蔞,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

栝樓子膏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基於其 開竅醒神行氣止痛 的功效。

栝樓子膏本身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利水消腫之效,但對於某些寒凝氣滯、痰濁阻肺,或胸悶氣短、心悸怔忡等病症,單靠栝樓子膏效果不足。麝香性溫,入心、脾、肺經,能開通心竅,醒神定志,並能行氣活血,散瘀止痛,有助於緩解氣滯血瘀,促進藥效的發揮,從而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栝樓子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傷寒生豌豆瘡癒後,瘢痕赤腫不消」,即傷寒(古代廣義外感熱病)後皮膚出現類似天花(豌豆瘡)的皰疹,癒合後遺留紅色腫脹性瘢痕。古代認為此類瘢痕與熱毒未淨、氣血瘀滯有關,需清熱解毒、活血散結、潤膚消腫。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栝樓子(瓜蔞仁)

    • 性味甘寒,歸肺、胃、大腸經。
    • 古代用其「潤燥滑腸、散結消腫」,此處取其油脂滋潤瘢痕,並緩解熱毒殘留之赤腫。細研成膏可增強局部滲透。
  2. 白石脂

    • 性味甘酸澀平,歸胃、大腸經。
    • 為礦物藥,具收斂生肌之效,外用可吸附瘡面滲液,促進瘡口癒合,減少瘢痕增生。
  3. 麝香

    • 性味辛溫,歸心、脾經。
    • 具強效穿透力與活血散結作用,能開竅通絡,促進瘢痕局部氣血運行,化解赤腫僵硬。
  4. 雄雀糞(白丁香)

    • 性味苦溫,歸肝、腎經。
    • 古代外用治瘡癤腫毒,其辛溫走竄之性可散結消積,改善瘢痕瘀滯。
  5. 輔料配伍

    • 菟絲子苗汁:菟絲子甘平,其苗汁可能具滋養潤膚之效,調和諸藥成膏。
    • 蔥白湯洗面:蔥白辛溫發散,先煎湯外洗可溫通毛孔,助藥力吸收。
    • 漿水(發酵米湯):微酸性可輕柔清潔,避免刺激瘢痕。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清潤、收斂、活血、散結」四法:

  • 栝樓子+菟絲子汁潤澤瘢痕乾燥;
  • 白石脂收斂固護以防赤腫擴散;
  • 麝香+雄雀糞活血散瘀以消腫軟堅;
  • 輔以蔥白、漿水調理膚表,促進藥物吸收。全方針對熱毒瘀滯型瘢痕,通過局部外治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消赤褪腫之效。

注意:此方反映古代外治思路,現代應用需結合具體病症調整,並參照當代醫學證據。

傳統服藥法


栝樓子1升(湯浸,擘,取仁,細研如膏),白石脂1兩(搗羅為末),麝香1分(細研),雄雀糞半兩(白色者,細研)。
上為末,用菟絲子苗,研取自然汁調如膏。
夜間先煎蔥白湯洗面,後塗藥,明旦以暖漿水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栝樓子膏, 出處:《聖惠》卷十四。 組成:栝樓子1升(湯浸,擘,取仁,細研如膏),白石脂1兩(搗羅爲末),麝香1分(細研),雄雀糞半兩(白色者,細研)。 主治:傷寒生豌豆瘡癒後,瘢痕赤腫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