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陷心包證」又稱「逆傳心包證」。葉天士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這是指溫熱之邪,由衛分直接內陷心包所出現的以高熱、神昏為主症的證候,多因溫熱熾盛,邪氣猖獗,或溫熱病誤治、失治所致。
此證是「外感熱病」過程中的危重證候,經常出現於春夏季節。溫邪傳入體內之後,依照順傳進入體內,依序是衛入氣、入營、入血,由表入裡。但是此證不經氣分、營分,或不由上焦順傳於中焦,而直接侵犯心包,心包絡受邪,神陰被擾,心竅閉塞,呈現危證。
主要症狀是:高熱、神昏譫語、或昏憤不語,舌頭運作障礙難以說話、四肢厥冷或四肢抽搐、口唇乾燥、小便短赤,大便乾燥、舌質紅絳、脈細數。
此證候與現代醫學觀察的「
中暑與熱衰竭」出現的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熱昏厥症狀類似,因過熱流汗過多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或因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暈厥,或因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因無法散熱而出現發燒狀態。
這種現象屬於急症,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中暑患者的死亡機率約為30%-80%。
本證常與「痰濁蒙蔽心包證」、「胃熱熏蒸心包證」、「痰熱竅閉證」一起討論。
痰濁蒙蔽心包證與逆傳心包證其共同點是邪犯心包出現神昏譫語。而痰濁蒙蔽心包證是濕熱留戀氣分,「痰濁內生」,蘊而化熱內犯心包,濕熱痰濁,因濕性屬陰而粘滯,故身熱不揚,時有清醒,舌苔黃膩。而逆傳心包證昏迷不醒,屬於重證。
胃熱熏蒸心包證乃熱結腸胃,胃熱乘心,神明被擾所致,會出現陽明證便秘,舌苔黃燥,脈沈實有力,身心躁動不安。而逆傳心包證不會躁動,也不會便秘,舌絳無苔,脈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