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ograde transmission to the pericardium

熱陷心包的原因,症狀與經絡,6個穴道6種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1-07-02

熱陷心包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逆傳心包

「熱陷心包證」又稱「逆傳心包證」。葉天士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這是指溫熱之邪,由衛分直接內陷心包所出現的以高熱、神昏為主症的證候,多因溫熱熾盛,邪氣猖獗,或溫熱病誤治、失治所致。

此證是「外感熱病」過程中的危重證候,經常出現於春夏季節。溫邪傳入體內之後,依照順傳進入體內,依序是衛入氣、入營、入血,由表入裡。但是此證不經氣分、營分,或不由上焦順傳於中焦,而直接侵犯心包,心包絡受邪,神陰被擾,心竅閉塞,呈現危證。

主要症狀是:高熱、神昏譫語、或昏憤不語,舌頭運作障礙難以說話、四肢厥冷或四肢抽搐、口唇乾燥、小便短赤,大便乾燥、舌質紅絳、脈細數。

此證候與現代醫學觀察的「中暑與熱衰竭」出現的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熱昏厥症狀類似,因過熱流汗過多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或因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暈厥,或因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因無法散熱而出現發燒狀態。

這種現象屬於急症,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中暑患者的死亡機率約為30%-80%。

本證常與「痰濁蒙蔽心包證」、「胃熱熏蒸心包證」、「痰熱竅閉證」一起討論。

痰濁蒙蔽心包證與逆傳心包證其共同點是邪犯心包出現神昏譫語。而痰濁蒙蔽心包證是濕熱留戀氣分,「痰濁內生」,蘊而化熱內犯心包,濕熱痰濁,因濕性屬陰而粘滯,故身熱不揚,時有清醒,舌苔黃膩。而逆傳心包證昏迷不醒,屬於重證。

胃熱熏蒸心包證乃熱結腸胃,胃熱乘心,神明被擾所致,會出現陽明證便秘,舌苔黃燥,脈沈實有力,身心躁動不安。而逆傳心包證不會躁動,也不會便秘,舌絳無苔,脈細數。

造成熱陷心包的2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熱陷心包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頭鮮紅色舌頭僵硬,活動不靈

脈相

細脈數脈數脈

熱陷心包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面色發白大汗淋漓,留特別多汗發熱(發燒)言語障礙身體發熱四肢冰冷昏迷手腳冰冷口乾口渴小便顏色偏黃大便秘結胡言亂語神志不清幼兒麻疹四肢抽搐

熱陷心包的相關證型


痰濁內蒙心包

改善熱陷心包的常用方劑


改善熱陷心包的常用穴道


熱陷心包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逆傳心包證可以觀察心包經虛證相關經絡型態。其中天氣愈熱時心包經能量愈低,天氣愈冷時心包經左右差距愈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種經絡現象,列出幾種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熱陷心包的相關典籍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溫病條辨·上焦篇》:「太陰溫病,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者,必發斑疹,汗出過多者,必神昏澹語。......清宮湯主之,......汗為心液,誤汗亡陽,心陽傷而神明亂,中無所主,故神昏。心液傷而心血虛,心以陰為體,心陰不能濟陽,則心陽獨亢,心主言,故澹語不休也。」又:「邪入心包,舌賽肢厥,牛黃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又:「手厥陰暑溫,身熱不惡寒,清神不了了,時時澹語者,安宮牛黃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 《傷寒指掌·卷五》:「經曰,邪入於陽則狂,狂為陽盛也,傷寒熱毒在胃,片於心,至於發狂,邪熱極矣。......凡胃中熱極乘心,則神昏發狂。經雲,重陽則狂者,謂執入於陽,則狂亂也,表實無汗,三黃石膏湯,里實不便,大承氣湯,無表裡證,白虎合解毒湯。......勞傷心宮,則心血耗散,神思不能收斂,心火亢盛,或挾痰濁上升,蒙其清靈之氣,以致昏妄似狂,此非外邪致病,無表裡實證見象,由於內傷神明,當清心與心包之火,佐以滌痰安神為治,與上之實熱發狂不同也。」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