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介紹

逍遙散是一個相當熱門中藥方劑,尤其是台灣民眾的最愛,在Google Trend始終是熱門中藥,搜尋量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因為這個方劑效果很好。尤其是台灣健保中醫,最常運用此「加味逍遙散」來改善各種婦科疾病。
逍遙散始見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後即成為調和肝脾的經世名方,頗受古今醫家的推崇。此方劑主要功效,可以用10個字來總結:「疏肝解鬱清熱、養血健脾」。
傳統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喜歡「條達舒暢」,而不樂見「抑鬱」。肝臟又為藏血之臟。肝臟是五臟,陰陽屬性為陰,所謂「肝體陰而用陽」,是指必須以陽氣讓其舒暢。如果情志不暢,就會肝氣鬱滯。
肝氣鬱滯的時候,藏血功能障礙會導致血虛。同時肝屬木,脾胃屬土,肝氣不順暢時,肝(木)剋脾胃(土),脾失健運,血之化源不足,血虛更為嚴重。而血虛不能養肝,則肝鬱更加嚴重,這是互為因果的。
若從肝經的巡行路線看來,肝經異常時會出現喉嚨異常、頭痛、暈眩、肋間疼痛、眼睛疾病、口乾舌燥、月經不調、乳房脹痛、陰部子宮疾病。肝鬱化火時會出現煩躁、胸悶痛、發熱潮熱。
由於脾胃虛弱,會產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疲勞沒有精神。總體而言舌淡、脈弦而虛,這是「肝鬱血虛」之象。
所以本方重在解除肝氣鬱滯,以疏肝解鬱為主,配合養血健脾之法,最後清熱涼血。方中首選柴胡,目的在於疏肝解鬱,讓肝氣條達。配合當歸、白芍,兩藥皆入肝經,均能補血,合用相得益彰。
白芍能緩急以柔肝,當歸能活血以助柴胡疏肝鬱,由於《傷寒雜病論》上提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所以要加上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使營血生化有源,以增強當歸、白芍養血。
最後加薄荷少許,辛散氣升、疏散透達肝經之鬱滯,加上薄荷一味是很妙的!最後以生薑降逆和中,且能辛散達鬱。此方深合《黃帝內經》提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思。
此方以「逍遙散」加上牡丹皮、梔子組成,人稱「丹梔逍遙散」。牡丹皮、梔子這兩味皆能清熱涼血,其中梔子尚可瀉火除煩,丹皮亦能活血散瘀。主治雖似逍遙散證,但對兼有鬱火者甚為適合。
由於服用本方之後,可使肝氣條達,鬱結消解,氣血調和,神情怡悅,所以稱為逍遙散。丹梔逍遙散是改善更年期症候群最常運用的中藥方劑。

本方是由「四逆散」去枳實,加白朮、茯苓、當歸、薄荷、生薑、牡丹皮、梔子所組成,與四逆散都是一樣治療「肝脾失調」,而本方養血疏肝且健脾,疏肝理脾養血、消除火氣功能較四逆散為強。
此方是中醫婦科的常用方,常用於治療各種「月經不調」,經常加香附、陳皮以疏肝解鬱。陰虛嚴重者,加熟地以養肝。肝鬱化火者,加牡丹皮、梔子以清熱涼血。
現代臨床常用於:失眠健忘、肢體無力、神疲食少 、胸悶歎息、胸口灼熱、脅肋脹痛、胃脘疼痛、泛酸噯氣、腹中嘈雜、口燥咽乾、納獃腹脹、性慾減退、男子陽痿早泄、女子月經不調、乳房脹痛、月經痛、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精神分裂症、憂鬱症、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經前緊張症、更年期綜合症、慢性肝炎、膽結石、膽囊炎、視神經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視乳頭炎、慢性甲狀腺炎、月經不調、不孕症、帶下、盆腔炎、濕疹、手掌角皮症。
傳統服藥法
上為粗未,每服二錢(6g),水—大盞,燒生薑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 現代用法:共為散,每服6-9g,加煨姜、薄荷少許共煎湯溫服,日3次。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減。亦有丸劑,每服6-9g,日服2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乃逍遙散加牡丹皮、梔子而成又稱丹梔逍遙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當歸、白芍、補血和營、養血柔肝;牡丹皮、梔子清熱涼血;薄荷芳香開竅;茯苓,白朮健脾益氣;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煨薑強化血行。
現代藥理研究
- 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實驗證明,本方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明顯延長硫苯妥鈉、戊巴比妥鈉麻醉時間,增強麻醉效果,並有一定的鎮痛作用。實驗證明,本方可使鼠腦的紋狀體、丘腦下部、邊緣系中多巴胺的代謝物高香華酸顯著增多,故認為本方對中樞多巴胺神經系統活動發生變化的精神、神經疾患有效
- 保肝作用:本方能減輕匹氯化碳實驗性肝炎肝細胞之脂肪變,在退行性病變恢復期中,能促使肝細胞再生。本方可使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細胞變性、壞處減輕,使血清谷丙轉氨酶活力顯著下降
- 對內分泌功能的影響:本方有類似雌激素樣作用,可使動物子宮重最明顯,本方具有溫和的雌激素樣活性。另外,本方還能使雄鼠精囊減重,也證明有雌激素樣活性。
- 對胃腸功能的影響:實驗表明,逍遙散沖劑沒膏給予大鼠22.93g生藥/kg,司使胃液明顯增加,腸興奮性提高。本藥對家兔離體腸平滑肌有鬆弛作用。
- 本藥毒性甚小,大量運用於實驗動物亦不見死亡
加味逍遙散的經絡型態
本方為千古名方不是沒有原因的,從大量現代人經絡數據看來,每年從5月開始持續到冬天,至少有半年的時間,經絡型態容易轉變成肝經實證、脾經虛證的經絡型態,容易出現肝脾不調相關證候。

同時,一年四季中的任何時候,只要情緒不佳、熬夜、用腦過多、過度疲勞...等等時,也都會出現這種經絡型態,也符合傳統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肝鬱血虛時,就很適合運用逍遙散。
而這種經絡型態,不會乖乖的這麼單純,久了之後會出現少陽經(三焦經、膽經)、陽明經(大腸經、胃經)實證,這時候就不是單純的逍遙散可以應付。必須加上一些清熱的藥物,這就是為什麼最流行的中藥會是「加味逍遙散」的背後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