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川芎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潤腸通便等功效。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運行不暢,緩解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與川芎共用,相輔相成,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 補血養血,滋潤血脈: 當歸能補血養血,滋潤血脈,改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血虛症狀,有助於恢復氣血循環,使身體更加健康。
當歸川芎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止痺的功效。其辛散溫通之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同時,川芎與當歸配伍,一溫一涼,相輔相成,可加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各種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症狀。
在中藥方劑「當歸川芎散」中,柴胡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疏散風熱、調和肝膽的功效。柴胡性溫味苦,能夠疏散風熱、調和肝膽,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肝郁氣滯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柴胡能夠增強方劑的疏散風熱作用,對改善感冒和肝膽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當歸川芎散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健脾燥濕,扶正固本: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方中當歸活血,川芎行氣,易損脾陽,加入白朮可健脾燥濕,防止藥性過於偏寒,並扶正固本,使藥效更為穩固。
- 補氣升陽,協調藥性: 當歸川芎散主要用於氣血不足,經絡不通,症見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白朮補氣升陽,與當歸川芎共同配合,可促進氣血運行,調和氣血,使藥效更加協調,更利於疾病的康復。
當歸川芎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當歸、川芎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但若單獨使用容易出現燥熱、出血等副作用。白芍性微寒,可緩和當歸、川芎的溫燥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強烈,使藥效更平和,副作用更小。
- 滋陰養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與當歸、川芎搭配使用,可協調氣血,使活血化瘀作用更溫和,同時滋養血脈,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藥效。
「當歸川芎散」中加入「牡丹皮」,是利用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以平衡方劑中其他藥材的溫熱性質。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其清熱涼血的功效可以緩解當歸、川芎等藥材可能造成的溫熱之弊,防止藥物過於燥熱而傷陰;而活血化瘀的功效則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
因此,牡丹皮的加入既能降低方劑的溫熱性,又能促進血液循環,有效調節藥性,提高方劑的療效。
當歸川芎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於病所:茯苓性平味甘,能健脾利濕,使水濕運化通暢,有利於當歸、川芎等藥物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達於病所,提高療效。
- 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當歸、川芎等藥性偏於溫熱,加入茯苓,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熱,減少副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
在中藥方劑「當歸川芎散」中,蔓荊子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開音的功效。蔓荊子性寒味甘,能夠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開音,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聲音嘶啞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蔓荊子能夠增強方劑的疏散風熱作用,對改善感冒和頭痛問題非常有益。
當歸川芎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當歸、川芎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甘草性甘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加入甘草,可減緩當歸川芎的溫燥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猛,更好地保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 增強療效: 甘草與當歸、川芎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甘草能調和氣血,使當歸、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效果更加顯著。同時,甘草還能解毒,降低當歸、川芎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在中藥方劑「當歸川芎散」中,梔子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梔子性寒味苦,能夠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高熱、出血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梔子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熱性疾病非常有益。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當歸川芎散
中藥方劑:當歸川芎散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方劑主治
- 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手足少陽經氣血虛弱,導致局部皮膚出現瘡瘍。
- 風熱耳內癢痛,生瘡出水:風熱之邪侵襲耳道,引起耳內瘙癢疼痛,甚至出現潰瘍、流膿。
- 頭目不清,寒熱少食:頭昏眼花,畏寒發熱,食慾不振。
- 婦女經水不調,胸膈不利,腹脅痞痛:婦女月經不調,胸悶氣短,脅腹疼痛。
- 小便不調:小便失禁或排尿困難。
方劑總結
當歸川芎散是一個中醫方劑,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風熱耳內癢痛,生瘡出水、頭目不清,寒熱少食、婦女經水不調,胸膈不利,腹脅痞痛、小便不調等。該方劑由十種中藥組成,包括當歸、川芎、柴胡、白朮、白芍、牡丹皮、茯苓、蔓荊子、甘草、梔子。這些中藥共同作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甘草2兩,黃芩4兩,薄荷1兩,縮砂仁1分。
保護胎氣,調和營衛。
上為末。
每服1錢,食後溫水調下,漸加至2錢,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當歸川芎散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的女性不宜服用。此外,服用當歸川芎散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川芎散, 出處:《宣明論》卷十一。 組成: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甘草2兩,黃芩4兩,薄荷1兩,縮砂仁1分。 主治:保護胎氣,調和營衛。主治:風壅頭目,昏眩痛悶,筋脈拘倦,肢體麻痹。
當歸川芎散,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組成:當歸1錢,川芎1錢,柴胡1錢,白朮(炒)1錢,芍藥(炒)1錢,牡丹皮8分,茯苓8分,蔓荊子5分,甘草5分,山梔(炒)1錢2分。 主治: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或風熱耳內癢痛,生瘡出水,或頭目不清,寒熱少食,或婦女經水不調,胸膈不利,腹脅痞痛,小便不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