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肝補脾湯

HE GAN BU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心經 16%
肺經 16%
肝經 13%
胃經 9%
膽經 6%
心包經 6%
三焦經 6%
腎經 3%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和肝補脾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脾:人參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脾氣虛弱會導致氣血不足,影響肝臟功能。人參可補益脾氣,促進脾胃運化,為肝臟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助於肝臟的恢復和修復。
  2. 扶正祛邪:肝病常伴有氣血不足、正氣虛弱等情況。人參具有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可以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幫助抵抗病邪,促進肝病的康復。

和肝補脾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燥濕之性,可健脾開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因肝氣鬱結而導致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
  2. 疏肝解鬱:陳皮亦具疏肝解鬱之功,能幫助舒緩肝氣鬱結,減輕肝氣犯脾所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綜上所述,陳皮的加入,既能健脾和胃,又能疏肝解鬱,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達到和肝補脾、調理脾胃的效果。

和肝補脾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脅脹痛、頭暈目眩、月經不調等症狀,川芎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輔助補脾: 川芎雖然主要入肝經,但也能入脾經,其疏肝理氣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脾之間的氣機流通,從而輔助補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

和肝補脾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源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用。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益脾氣,燥濕健脾,並可促進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虛濕困之症。肝脾相表裡,肝氣鬱滯易影響脾胃運化,白朮可健脾和胃,緩解肝氣鬱結,達到和肝補脾之效。

此外,白朮亦具利水滲濕作用,能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有助於改善濕邪困脾之症,進一步增強脾胃功能,提升整體療效。

和肝補脾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和肝補脾湯旨在補益脾胃、和解肝脾,茯苓的利濕作用有助於去除脾胃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為肝脾協調創造良好的基礎。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可緩解肝脾不和所致的胸悶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和肝補脾湯中加入茯苓,有助於平心安神,進一步促進肝脾協調,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和肝補脾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緩肝解鬱: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肝解鬱、止痛的功能。肝主疏泄,喜條達,若肝氣鬱結,則會導致胸脅脹痛、情緒不暢等症。白芍能疏肝解鬱,使肝氣條達,緩解肝鬱所致的症狀。
  2. 養血柔肝:白芍有養血柔肝的功效,可滋養肝血,使肝臟得到滋養,恢復其正常功能。脾主運化,其功能正常與否關係着氣血的生成,肝血不足也會影響脾的運化。白芍養血柔肝,有助於改善脾的運化功能,從而達到補脾的效果。

因此,和肝補脾湯中加入白芍,能夠起到緩肝解鬱、養血柔肝的作用,有效改善肝脾不調所致的病症。

和肝補脾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 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功效。肝鬱氣滯會導致脾胃失和,影響消化吸收。柴胡能疏解肝鬱,使氣機疏暢,從而改善脾胃功能。
  2. 升陽利濕: 和肝補脾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肝鬱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納呆食少、肢體倦怠等症狀。柴胡升陽利濕,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減少濕邪對脾胃的影響,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總之,柴胡在和肝補脾湯中發揮疏肝解鬱、升陽利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脾失調的病症。

和肝補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和肝補脾湯中包含多種藥物,甘草可使藥性協調,避免藥物相互沖撞,更利於藥效發揮。
  2. 補脾益氣:甘草具補脾益氣、緩解疲勞的功效,可助脾胃運化,提升機體抵抗力。和肝補脾湯主要針對肝脾不調所致的症狀,甘草的補脾益氣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和肝補脾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肝火旺盛、脾胃濕熱是導致肝脾失調的主要病因,梔子可有效清泄肝火,改善脾胃濕熱,起到輔助調和肝脾的作用。
  • 緩解肝鬱:梔子能疏肝理氣,緩解肝鬱氣滯,促進肝氣疏泄,避免肝氣鬱結而損傷脾胃。

綜上所述,和肝補脾湯中加入梔子,不僅能清熱瀉火,改善肝脾濕熱,還能疏肝理氣,緩解肝鬱,有助於整體調理肝脾功能,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肝補脾湯 」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參、陳皮、川芎、白朮、茯苓、白芍、柴胡、甘草、梔子。

人參性味甘微溫,補氣、生津止渴、補血,用於氣血虛弱、疲勞乏力、氣短息喘、食慾不振。

陳皮性味辛、苦、溫,燥濕化痰、理氣健脾、止咳化痰,用於咳嗽氣喘、痰多、胸悶、腹脹。

川芎性味辛、溫,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胸脅疼痛、經閉痛經、跌打損傷。

白朮性味苦、甘、溫,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用於脾虛、水腫、泄瀉、自汗、盜汗。

茯苓性味甘、淡、平,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安神益智,用於水腫、尿路感染、失眠、健忘。

白芍性味酸、苦、寒,養血調經、柔肝止痛,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頭痛、眩暈。

柴胡性味苦、微寒,疏肝解鬱、退燒止痛,用於肝氣鬱結、發熱、頭痛、眩暈。

甘草性味甘、平,補氣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用於氣虛乏力、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瘡癤腫痛。

梔子性味苦、寒,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用於熱證、口渴、失眠、心煩、黃疸、吐血。

中藥方劑「和肝補脾湯」的組成,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氣、疏肝清熱、利水滲濕、活血化瘀的作用。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疹子,是中醫中藥治療疹子的常見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人參5分,陳皮5分,川芎5分,白朮7分,茯苓7分,芍藥7分,柴胡3分,甘草(炙)3分,山梔(炒)4分。
上作2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肝補脾湯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單純性疱疹

相同名稱方劑


和肝補脾湯,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二。 組成:人參5分,陳皮5分,川芎5分,白朮7分,茯苓7分,芍藥7分,柴胡3分,甘草(炙)3分,山梔(炒)4分。 主治:小兒風熱瘡疹,脾土不及,肝木太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