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解鬱湯

QING GAN JIE Y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肝經 19%
肺經 16%
脾經 13%
腎經 8%
三焦經 5%
胃經 5%
心包經 5%
膽經 5%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三焦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清肝解鬱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肝鬱化火往往伴隨血虛,而熟地黃能補益肝血,使肝陰充盈,從而抑制肝火,達到解鬱之效。
  2. 佐以滋陰: 清肝解鬱湯以清熱解鬱為主,但同時也需兼顧陰虛,防止因清熱過度而傷陰。熟地黃的滋陰作用,能緩和藥性,使方劑更為平和,避免過於燥烈,更好地達到清肝解鬱的效果。

清肝解鬱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和胃寧心: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肝鬱化火,容易導致脾胃失調,出現胸悶、食慾不振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利濕,改善脾胃運化,有助於消除肝鬱引起的消化不良。
  2. 寧心安神,助肝解鬱: 茯苓能寧心安神,緩解肝鬱引起的焦慮、失眠等情緒問題。肝鬱化火,易導致心神不寧,茯苓能安神定志,有助於消除肝鬱帶來的精神壓力,促進肝氣疏泄,達到解鬱的效果。

總之,茯苓在清肝解鬱湯中起到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能從根本上改善肝鬱帶來的脾胃失調和精神不寧等問題,增強療效。

清肝解鬱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鬱氣滯: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鬱氣滯的功效。肝鬱氣滯會導致情緒波動、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白芍能舒肝解鬱,使氣血流通,緩解這些不適。
  2. 滋陰養血:白芍兼具滋陰養血之效,能滋補肝陰,改善肝氣虛弱所導致的頭暈目眩、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等症狀。

綜上所述,白芍在清肝解鬱湯中起到緩解肝鬱氣滯、滋陰養血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清肝解鬱、調和氣血的效果。

清肝解鬱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川貝母性寒,味甘微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肝鬱化火上擾心肺,會導致心煩易怒、咳嗽痰多等症狀。川貝母可以清熱潤肺,化解痰熱,緩解肝鬱上擾引起的咳嗽痰多,達到清肝解鬱的目的。

二、川貝母能疏散肝氣,解除鬱結。肝氣鬱結會導致情緒不暢、胸悶氣短等症狀。川貝母可以疏肝解鬱,使肝氣暢通,減輕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氣短,使患者情緒舒暢。

清肝解鬱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能清泄肝膽實火,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解鬱降逆: 梔子性寒,能降逆氣,對於肝鬱氣滯引起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情緒抑鬱等症狀具有疏解作用。

因此,清肝解鬱湯中加入梔子,可有效清熱瀉火、解鬱降逆,達到治療肝鬱化火、肝火犯胃等病症的目的。

清肝解鬱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養血活血疏肝解鬱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其養血作用能滋養肝血,改善肝臟功能;而活血作用則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肝氣鬱結。

此外,當歸還可調和氣血,使肝氣得以舒暢,從而達到解鬱的效果。在清肝解鬱湯中,當歸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共同發揮疏肝解鬱、養血活血的功效,達到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症狀。

清肝解鬱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解鬱: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功效。肝鬱氣滯,則易出現胸脅脹痛、心煩易怒、頭昏目眩等症狀。柴胡能疏解肝鬱之氣,使氣機疏暢,達到解鬱止痛的效果。

二、和解少陽: 少陽為肝膽之經,柴胡善於調節少陽經氣,使肝膽氣機調和。肝鬱氣滯常伴隨少陽經氣失調,柴胡可通過疏肝解鬱,使少陽經氣恢復平衡,達到解鬱和解之功效。

清肝解鬱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經。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尤其擅長於治療肝經鬱熱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頭暈目眩、心煩易怒、口苦咽乾等。
  2. 疏肝解鬱: 牡丹皮具有疏肝解鬱之功,能解除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與其他清肝解鬱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解鬱效果。

清肝解鬱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頭昏頭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疏肝解鬱: 川芎性溫,能溫通肝經,促進肝氣的流通,解除肝鬱氣滯,改善情緒低落、易怒等症狀。

因此,清肝解鬱湯中加入川芎,能夠有效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起到改善肝氣鬱結相關症狀的作用。

清肝解鬱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解鬱: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主要功效為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解鬱散結。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胃脹、食慾不振等症狀,陳皮能起到疏肝理氣、消食健胃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肝鬱之氣,使氣機通暢,達到解鬱之效。

2. 疏肝降逆: 肝氣鬱結,易導致肝氣上逆,出現頭暈目眩、心煩易怒等症狀。陳皮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有效抑制肝氣上逆,使肝氣下降,恢復平和狀態,進而達到清肝解鬱的目的。

清肝解鬱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偏燥或偏寒的作用。清肝解鬱湯往往含有較多苦寒的藥物,例如柴胡、黃芩等,甘草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使藥效更溫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解毒等作用。在清肝解鬱湯中,甘草可以增強柴胡、黃芩等清肝解鬱藥物的療效,並配合其他藥物緩解肝鬱所致的胸脅脹痛、口苦咽乾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肝解鬱湯》主治功效分析

《清肝解鬱湯》是一首運用廣泛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肝經氣血失和所導致的各種病症。其組成為:熟地黃、茯苓、白芍(炒)、川貝母(去心)、梔子(炒)、當歸、柴胡、牡丹皮、川芎、陳皮、甘草。

治療原理

本方劑以疏肝理氣,養血活血,清熱解鬱為主要治療原則。

  • 疏肝理氣: 方中柴胡為君藥,善於疏散肝氣,解除肝氣鬱結,使肝氣得以條達。搭配陳皮理氣寬胸,加強疏肝解鬱之效。
  • 養血活血: 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四藥合用,即為四物湯,具有養血活血,補血調經之功。其中當歸活血補血,川芎活血行氣,熟地黃滋陰養血,白芍養血斂陰柔肝。
  • 清熱解鬱: 梔子、牡丹皮清肝瀉火,涼血散瘀,能清除肝經鬱熱。
  • 健脾滲濕: 茯苓健脾滲濕,使脾胃功能正常運作,防止濕邪阻礙氣機。
  • 化痰散結: 川貝母清熱化痰,散結消腫,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痰凝結塊有治療作用。
  • 調和諸藥: 甘草益氣健脾,調和諸藥,緩和藥性。

綜合而言,《清肝解鬱湯》通過疏肝理氣、養血活血、清熱解鬱等作用,調整肝臟功能,使氣血調和,經絡通暢,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根據古籍記載,《清肝解鬱湯》主治病症廣泛,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 乳房疾病:

    • 慣吹乳、乳癰、乳結核: 乳房疾病多因肝氣鬱結,氣血凝滯所致。《清肝解鬱湯》能疏肝理氣,活血散結,清熱解毒,故可用於治療乳房結塊、腫痛、甚至潰爛等症狀。不論是乳房初起腫痛,或是久不消散,甚至已成膿潰瘍者,皆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 乳癧: 對於乳房部位的瘰癧腫痛,本方亦有良效,可搭配其他活血散結藥物一同使用。
  2. 肝經鬱火所致的瘡瘍:

    • 鬢疽: 因暴怒傷肝,憂思鬱結,導致肝火妄動,發為鬢疽。《清肝解鬱湯》能清肝瀉火,解鬱散結,故可用於治療此類瘡瘍。
  3. 肝膽經氣血失和諸證:

    • 頭眩痛徹太陽,胸膈痞連兩脅,嘔吐酸水: 這些症狀皆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清肝解鬱湯》能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故可有效緩解上述症狀。
    • 一切憂鬱氣滯,乳結腫硬,不疼不癢,久漸作疼,或胸膈不利,肢體倦怠,面色痿黃,飲食減少: 這些都是肝氣鬱滯,氣血不暢的表現,《清肝解鬱湯》能疏肝解鬱,調理氣血,改善上述症狀。
    • 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鬱火傷血,乳內結核,或為腫潰不愈: 凡是肝膽經血氣不和的病症,皆可使用本方治療。
  4. 其他:

    • 搭手(肩部腫塊): 對於肩部腫塊,亦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尤其適用於左肩搭手,因左屬肝。
    • 男子乳疾: 男子乳疾,多因肝腎虧虛,或肝經鬱火所致。本方可用於治療肝經鬱火所致的男子乳房腫痛。

總而言之,《清肝解鬱湯》是一首療效顯著,應用廣泛的方劑,尤其對於肝經氣血失和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柴胡8分,白朮1錢5分,牡丹皮8錢,茯苓1錢,陳皮8分,甘草5分,當歸1錢5分,貝母1錢,川芎8分,山梔(炒)1錢,芍藥(炒)1錢,熟地黃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陰補肝、清熱瀉火、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功效,臨床用於治療肝鬱化火所致的頭痛、眩暈、胸脅脹痛、嘔吐、乳癰等症。但本方有滋膩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貧血慢性肝炎癤和癰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暈眩腹瀉容易生氣四肢痿軟無力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清肝解鬱湯, 出處:《胎産心法》卷下。 組成:熟地1錢,茯苓1錢,白芍(炒)1錢,貝母(去心)1錢,梔子(炒)1錢,當歸1錢,柴胡6分,丹皮6分,川芎6分,陳皮6分,甘草5分。 主治:慣吹乳。

清肝解鬱湯, 出處:《外科樞要》卷四。 組成:人參1錢,柴胡8分,白朮1錢5分,牡丹皮8錢,茯苓1錢,陳皮8分,甘草5分,當歸1錢5分,貝母1錢,川芎8分,山梔(炒)1錢,芍藥(炒)1錢,熟地黃1錢。 主治: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部火傷血,乳內結核,或爲腫潰不癒。

清肝解鬱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當歸1錢,白芍1錢,茯苓1錢,白朮1錢,貝母1錢,熟地1錢,山梔1錢,半夏6分,人參6分,柴胡6分,丹皮6分,陳皮6分,香附6分,川芎6分,甘草4分。 主治:暴怒傷肝,憂思鬱結,致肝火妄動,發爲鬢疽,頭眩,痛徹太陽,胸膈痞連兩脅,嘔酸水。

清肝解鬱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陳皮8分,白芍8分,川芎8分,當歸8分,生地8分,半夏8分,香附8分,青皮6分,遠志6分,茯神6分,貝母6分,蘇葉6分,桔梗6分,甘草4分,山梔4分,木通4分。 主治:一切憂鬱氣滯,乳結腫硬,不痛不癢,久漸作痛,或胸膈不利,肢體倦怠,面色痿黃,飲食減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