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丸

Jian B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9%
胃經 11%
肺經 11%
腎經 8%
大腸經 8%
心經 7%
膽經 2%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健步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量其 滋陰涼血 的功效。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對於因血熱妄行而導致的步履艱難、疼痛,生地黃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作用,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行走不便的症狀。此外,生地黃還能滋養肝腎,補益精血,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乏力等症狀,間接提升行走能力。

健步丸中包含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尾性溫,味甘辛,入肝經,具有補血活血、祛風止痛之效。其補血功效不及當歸身,但活血化瘀之力更強,可改善肢體血液循環,有助於舒筋活絡,緩解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腿腳麻木、痠痛等症狀。
  2. 引藥下行:健步丸中多用補益藥物,而當歸尾性溫,能引藥下行,將藥力引導至足部,加強藥效,更有效地改善腿腳疾病。

總之,健步丸中加入當歸尾,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活血化瘀、引藥下行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腿腳疾病。

健步丸方劑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緩解疼痛,舒筋活絡:白芍具有鎮痛、解痙、抗炎作用,可緩解因筋骨損傷或勞損引起的疼痛,並能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肉僵硬,利於步行。

二、養血柔肝,調和氣血: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調和氣血,對於因氣血不足或肝氣不舒導致的行走不便也有改善作用。

白芍與其他藥物配合,協同發揮作用,有效緩解疼痛,促進恢復,提高行走能力。

健步丸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消食化滯: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消食化滯的功效。健步丸多用於治療因脾胃氣滯、濕困所致的腰腿痠軟、步履艱難等症,而陳皮的理氣行氣作用可助脾胃運化,消除濕氣,改善肢體沉重感,從而達到健步之效。

2. 助藥力,增效力:陳皮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力,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更佳療效。例如,健步丸中常配伍羌活、獨活等藥材,而陳皮的理氣作用可助藥力到達病所,達到更好的祛風濕、止痛效果。

健步丸中添加蒼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祛風濕,通經絡: 蒼朮性溫燥,入脾、胃經,具有祛風濕、燥濕健脾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痠痛等症狀,蒼朮能驅散風寒濕邪,通利經絡,緩解疼痛。

2. 健脾利濕,止瀉止痛: 蒼朮同時具有健脾利濕、止瀉止痛的作用。對於脾虛濕盛、腹瀉腹痛等症狀,蒼朮能健脾燥濕,固澀止瀉,改善消化功能。

綜上所述,蒼朮在健步丸中,既能祛風除濕,緩解疼痛,又能健脾利濕,改善消化,有助於整體改善步履沉重、身體乏力等症狀。

健步丸中添加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之效。健步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肢體麻木、疼痛等症,吳茱萸可溫經散寒,驅散寒邪,緩解疼痛,同時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
  2. 助藥力,增效作用:吳茱萸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例如,吳茱萸與其他溫經散寒藥材配合,可增強溫經散寒之力,有效緩解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因此,健步丸中添加吳茱萸,不僅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作用,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健步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大腸經。其性寒涼,可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肺熱、胃熱,同時也能燥濕止瀉。健步丸多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病症,而這些病症往往伴隨濕熱、痰濕等病理產物,黃芩的清熱燥濕功效可有效祛除病邪,促進病症的康復。此外,黃芩也能起到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

健步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源於其 活血通絡舒筋活絡 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擅長 祛風濕、通經絡、利尿消腫。其藥性可 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 腰膝酸軟、筋骨疼痛、步履艱難 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健步丸中加入川牛膝,有助於 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 增強下肢力量,從而達到 健步 的目的。

健步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通絡: 桂枝性溫,具有溫經通絡之效。可溫煦肢體,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助於恢復腿腳靈活,改善步履艱難。
  2. 活血化瘀: 桂枝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肢體血液流通。對於因血瘀阻滯導致的肢體乏力、麻木、腫脹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桂枝的加入,可綜合調節氣血運行,改善腿腳功能,達到健步之效。

健步丸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大腹皮性寒味苦,入脾、胃、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行氣止痛的功效。健步丸中加入大腹皮,可以幫助消除水腫,改善下肢血液循環,緩解因水濕阻滯引起的疼痛。
  2. 健脾益氣,助消化:大腹皮也能健脾益氣,促進消化,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肢體乏力、步履艱難也有輔助作用。

總體而言,大腹皮在健步丸中起着利水消腫、通絡止痛、健脾益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下肢循環,緩解疼痛,增強體力,達到健步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健步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篇古文記載,健步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腳氣病: 尤其針對乾濕腳氣,表現為腿膝麻痹、冷痛、足下隱痛、行步艱難、下注生瘡等症狀。(《楊氏家藏方》)
  • 痿證: 主要針對濕熱所致的痿證,症狀包含膝中無力,屈伸不得,腰背腿腳沉重,行步艱難。(《仁齋直指方論》、《玉機微義》、《外科正宗》、《醫學入門》、《醫學綱目》、《明醫指掌》、《丹溪心法》、《壽世保元》、《古今醫鑒》)
  • 腰腿疼痛: 針對濕熱所致的腰腿疼痛,特別是下肢沉重、疼痛、活動受限。(《玉機微義》、《明醫指掌》)
  • 腳底刺痛、胕腫: 由於血虛且下焦血分受濕氣所導致的腳底如錐刺痛,或伴有胕腫,手腕亦痛而腫,大便泄滑,裡急後重。(《醫學綱目》)

總結: 健步丸主治病症的核心為下肢痿軟無力、活動不利,病因多與濕熱下注、血虛、筋脈不利相關。

治療原理分析

健步丸的組成,各個古文版本略有差異,但主要藥物和治療思路大致相同。以下以原方組成(生地黃、當歸尾、白芍、陳皮、蒼朮、吳茱萸、黃芩、川牛膝、桂枝、大腹皮)進行分析:

  1. 祛濕為主:

    • 蒼朮: 燥濕運脾,為君藥,針對濕邪為主要病因。(《醫學入門》、《金匱鉤玄》)
    • 大腹皮: 利水消腫,行氣寬中,協助蒼朮祛除下焦濕邪。(《金匱鉤玄》)
    • 川牛膝: 利尿通淋,引藥下行,將濕邪導出體外。(《醫學入門》)
  2. 清熱利濕:

    •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針對濕熱病因。(《醫學入門》、《金匱鉤玄》)
  3. 養血活血:

    • 生地黃: 滋陰清熱,養血生津,針對血虛,並可制約溫燥藥物的副作用。(《醫學入門》、《金匱鉤玄》)
    • 當歸尾: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改善下肢血虛及血瘀。(《醫學入門》、《金匱鉤玄》)
    • 白芍: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舒緩筋脈拘攣,緩解疼痛。(《醫學入門》、《金匱鉤玄》)
  4. 溫通經絡:

    • 桂枝: 發汗解表,溫經通陽,散寒止痛,針對寒濕或兼有表證的情況。(《醫學入門》、《金匱鉤玄》)
    • 吳茱萸: 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通下焦經絡。(《醫學入門》、《金匱鉤玄》)
  5. 理氣和胃:

    • 陳皮: 理氣健脾,化濕和胃,調暢氣機,防止補益藥物壅滯。(《醫學入門》、《金匱鉤玄》)

其他版本中的重要藥物:

  • 羌活、防風、柴胡: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加強祛風濕、止痛效果。(《玉機微義》、《外科正宗》、《理瀹駢文》、《丹溪治法心要》、《經絡全書》)
  • 滑石、澤瀉: 利水滲濕,加強利水滲濕效果。(《玉機微義》、《外科正宗》、《理瀹駢文》、《丹溪治法心要》)
  • 苦參: 清熱燥濕,加強清熱燥濕效果。(《玉機微義》、《外科正宗》、《理瀹駢文》、《丹溪治法心要》)
  • 川烏: 祛風除濕,溫經止痛,加強溫經散寒止痛效果,但有毒性,用量需謹慎。(《玉機微義》、《外科正宗》、《理瀹駢文》、《丹溪治法心要》)
  • 黃柏: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加強清熱燥濕效果,常與蒼朮、黃芩合用,即「二妙散」或「三妙散」的加減變化。(《仁齋直指方論》、《壽世保元》、《古今醫鑒》、《醫學綱目》)

治療思路:

健步丸的治療思路是以祛濕為核心,根據濕邪的性質(濕熱、寒濕)和兼夾症(血虛、氣滯、風邪),靈活配伍清熱、溫陽、養血、活血、理氣等藥物。

  • 濕熱證: 重用蒼朮、黃芩、苦參、滑石、澤瀉等清熱燥濕利水之品,並可酌加黃柏。(《仁齋直指方論》、《壽世保元》、《古今醫鑒》、《醫學綱目》、《丹溪治法心要》、《醫學入門》)
  • 寒濕證: 可加重桂枝、吳茱萸、川烏等溫陽散寒之品。(《明醫指掌》)
  • 血虛證: 重用生地、當歸、白芍等養血活血之品。(《醫學綱目》)
  • 兼風邪: 可加羌活、防風、柴胡等祛風藥。(《葉選醫衡》)

總結: 健步丸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達到祛濕、清熱、溫陽、養血、活血、理氣等多重功效,從而改善下肢經絡氣血運行,恢復下肢功能,達到治療痿證、腳氣、腰腿疼痛等病症的目的。其靈活加減的用藥思路,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石南葉1兩,天南星(炮裂)1兩,羌活(去蘆頭)1兩,天麻(去苗)1兩,薏苡仁1兩,防風(去蘆頭)1兩,續斷1兩,萆薢1兩,黃耆(去蘆頭)1兩,當歸(去蘆頭,洗、焙)1兩,石斛(去苗)2兩,牛膝(切碎,酒浸一宿,焙乾)2兩,乾木瓜4兩,威靈仙1兩,自然銅1兩(燒紅醋淬,碎研)。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木瓜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健步丸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舒筋活絡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健步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腳氣病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健步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生地半兩,歸尾1兩,芍藥1兩,陳皮1兩,蒼朮1兩,吳茱萸半兩,條芩半兩,牛膝1兩,桂枝2錢,大腹子3個。 主治:腳氣。

健步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蒼朮1兩,白朮1兩,茯苓1兩,白芍1兩,廣皮1兩,當歸2兩,杞子2兩,川柏2兩,懷膝3兩,防己5錢,澤瀉5錢,川斷7錢,木瓜7錢,五加皮8錢,炙草3錢。 主治:飲酒過度,有傷脾肺,膝中無力,行步艱難。

健步丸,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防己(酒洗)1兩,羌活5錢,柴胡5錢,滑石(炒)5錢,炙甘草5錢,瓜蔞根(酒洗)5錢,澤瀉3錢,防風3錢,苦參(酒洗)1錢,川烏1錢,肉桂5分。 主治:膝中無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能伸,腰背腿膝沉重,行步艱難。

健步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石南葉1兩,天南星(炮裂)1兩,羌活(去蘆頭)1兩,天麻(去苗)1兩,薏苡仁1兩,防風(去蘆頭)1兩,續斷1兩,萆薢1兩,黃耆(去蘆頭)1兩,當歸(去蘆頭,洗、焙)1兩,石斛(去苗)2兩,牛膝(切碎,酒浸1宿,焙乾)2兩,乾木瓜4兩,威靈仙1兩,自然銅1兩(燒紅醋淬,碎研)。 主治:乾濕腳氣,腿膝麻痹、冷疼,足下隱痛,行步艱難,下注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