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芩茱萸丸

LIAN QIN ZHU Y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胃經 18%
脾經 17%
大腸經 13%
心經 9%
膽經 9%
肺經 7%
腎經 4%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連芩茱萸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燥濕: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瀉。連芩茱萸丸主治濕熱蘊結,下焦濕熱所致的腹痛、泄瀉、帶下等症,黃連的清熱燥濕作用能有效控制濕熱,改善症狀。
  2. 瀉火解毒: 黃連亦具有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清心火、解毒熱,對於因濕熱蘊結而引發的口苦、心煩、失眠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在連芩茱萸丸的組成中,黃連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

連芩茱萸丸中包含黃芩,主要源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之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泄瀉、腹痛、發熱、口苦、舌苔黃膩等症狀。黃芩可清熱瀉火,利濕止瀉,並可解毒消腫,與方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病的目的。

連芩茱萸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止痛: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吳茱萸可發揮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2. 降逆止嘔: 吳茱萸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在連芩茱萸丸中,吳茱萸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降逆止嘔效果。

連芩茱萸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功效。方中以芩、茱萸等寒涼藥物為主,容易導致脾胃虛寒,蒼朮的加入可以溫脾燥濕,防止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效發揮更加順暢。
  2. 祛風止痛: 蒼朮除了燥濕健脾之外,還有祛風止痛的功效。連芩茱萸丸用於治療寒濕痺痛、腰膝冷痛等病症,蒼朮的加入可以輔助祛除寒濕之邪,舒筋活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連芩茱萸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方中以芩連清熱燥濕,但容易傷脾胃,而陳皮能溫脾胃、助消化,使藥力不傷脾胃,並促進藥物吸收。
  2. 調和藥性: 陳皮性溫,可調和芩連、茱萸等寒涼之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胃,同時也能增強藥物的療效。

因此,陳皮在連芩茱萸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保護脾胃,又能提升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連芩茱萸丸」,主要成分包括:黃連、黃芩、吳茱萸、蒼朮、陳皮,具有感到溫熱而且吐酸水的治療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常與厚朴、陳皮搭配使用。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常應用於治療濕阻氣滯痰凝等症狀。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

總之,中藥方劑「連芩茱萸丸」的成分包括蒼朮、陳皮、黃連、黃芩、吳茱萸,可治療感到溫熱而且吐酸水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連1兩(炒),黃芩(炒)5錢,吳茱萸(湯泡)5錢,蒼朮(泔水浸)7錢,陳皮1錢。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津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溫熱病證,若屬寒涼證,則不宜使用。
  • 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

相同名稱方劑


連芩茱萸丸, 出處:《醫統》卷二十四。 組成:黃連1兩(炒),黃芩(炒)5錢,吳茱萸(湯泡)5錢,蒼朮(泔水浸)7錢,陳皮1錢。 主治:溫熱吐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