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勝灸丹方中包含艾葉,乃因其性溫熱,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之功效。艾葉氣味芳香,能通透經絡,並具有殺菌作用,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此外,艾葉還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癒合。因此,勝灸丹方中加入艾葉,不僅可溫經散寒,更可活血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勝灸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藥性。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降逆止嘔等功效。其溫經散寒作用可有效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體表寒涼、四肢厥冷、疼痛等症狀。而止痛止癢的功效則能緩解因寒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
因此,勝灸丹中加入吳茱萸,可以幫助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勝灸丹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化濁: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濁、祛風止痛的功效。勝灸丹主要用於治療寒濕痹痛、風寒濕阻等病症,蒼朮能有效驅散寒濕,使氣血通暢,緩解疼痛。
- 升陽散寒:蒼朮還具有升陽散寒的作用,能提升陽氣,驅散體內的寒邪。勝灸丹常用於治療脾陽不足、寒凝血脈等病症,蒼朮可溫陽補脾,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病目的。
勝灸丹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和胃止嘔: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勝灸丹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濕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陳皮有助於溫中散寒,消食導滯,緩解脾胃不和,促進消化,達到止嘔止瀉的效果。
-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陳皮還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勝灸丹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材配伍,陳皮可以協同藥力,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幫助患處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勝灸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勝灸丹主治「子宮虛冷,累月經年,半生瘀血內泊」。此功效表明此方主要針對以下病機:
- 子宮虛冷:指子宮陽氣不足,溫煦功能失調,導致經血運行不暢
- 累月經年:症狀持續時間長,屬慢性寒凝血瘀證
- 半生瘀血內泊:指瘀血壅滯於子宮內,形成類似停滯不流的汙濁水積狀態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
艾葉(2兩)
- 性味:辛、苦,溫;有小毒
- 歸經:肝、脾、腎經
- 功效: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 本方作用:為主藥,溫煦子宮,驅散宮寒
吳茱萸(2兩)
- 性味:辛、苦,熱;有小毒
- 歸經:肝、脾、胃、腎經
-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
- 本方作用:加強溫經散寒之力,直入下焦溫暖胞宮
蒼朮(2兩)
- 性味:辛、苦,溫
- 歸經:脾、胃、肝經
- 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散寒
- 本方作用:健脾燥濕,化除子宮內停聚的濕濁
陳皮(2兩)
- 性味:辛、苦,溫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本方作用:行氣導滯,助血行瘀散
炮製方法分析
- 用醋三斤同浸一伏時:醋能增強藥物活血散瘀之效,且酸性收引可引藥入肝經血分
- 鍋中慢火煮,候爛:使藥物有效成分充分釋出
- 為丸如梧桐子大:丸劑作用持久,適合慢性病調治
- 空心溫酒飲下:酒能增強溫通血脈之力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溫通散瘀」為主要治療思路:
- 溫補子宮:艾葉、吳茱萸溫經散寒,針對"子宮虛冷"之本
- 活血化瘀:醋製增強藥物散瘀之效,配合溫藥推動瘀血消散
- 健脾燥濕:蒼朮、陳皮針對"瘀血內泊"的濕濁病理產物
- 行氣導滯:陳皮理氣,氣行則血行,有助瘀血化解
此方體現了「寒者熱之」、「結者散之」的治療原則,適合虛寒體質兼有瘀血內停的婦科病證。
傳統服藥法
艾葉2兩,吳茱萸2兩(揀淨),蒼朮2兩(銼),陳皮2兩。
用醋三斤同浸一伏時,鍋中慢火煮,候爛,即入臼杵令勻;如未爛,時添醋,以爛為度,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飲下30粒,晚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勝灸丹,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艾葉2兩,吳茱萸2兩(揀淨),蒼朮2兩(銼),陳皮2兩。 主治:子宮虛冷,累月經年,半生瘀血內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