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琥珀丸

TIAN MA HU P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腎經 13%
心經 11%
脾經 10%
膽經 9%
肺經 8%
膀胱經 7%
胃經 3%
心包經 3%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琥珀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氣血逆亂引起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能夠有效緩解。
  2. 通絡止痛: 天麻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因經絡不通、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琥珀則具有鎮驚安神、化瘀止痛的功效,與天麻配合,能夠增強止痛效果,並改善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驚厥、抽搐等症狀。

因此,天麻琥珀丸中加入天麻,能夠有效治療因肝風內動、氣血逆亂引起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驚厥、抽搐等症狀。

天麻琥珀丸中加入琥珀,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定志開竅的功效。與天麻、珍珠母等藥物合用,能加強鎮靜安神之效,適用於治療癲癇、驚風、神志恍惚等病症。

2. 活血化瘀: 琥珀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頭部疼痛、眩暈等症狀。

總之,琥珀的加入,有助於提高天麻琥珀丸的療效,使其更能有效地治療頭風眩暈、癲癇、驚風等病症。

天麻琥珀丸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烏藥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瘀阻造成的頭痛、頭暈等症狀。
  2. 輔助天麻琥珀,增強療效: 天麻琥珀丸以天麻、琥珀為主藥,治療肝風內動、痰濁阻絡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烏藥的加入,可以輔助天麻琥珀,更有效地疏通經絡,散風止痛,增強整體療效。

天麻琥珀丸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安神定志: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寧心安神之效。與天麻、琥珀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鎮靜安神之效,緩解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
  2. 健脾益氣:茯神亦具健脾益氣之效,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同時,脾胃健運,也能更好地滋養心神,促進整體康復。

天麻琥珀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經絡,助藥力達腦:天麻琥珀丸以治療眩暈為主,而肉桂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藥力順利到達腦部,增強治療眩暈的效果。
  2. 佐天麻、琥珀,協同止痛:肉桂與天麻、琥珀相配,能協同止痛。天麻、琥珀主要作用於肝經、心經,而肉桂入心、肝、腎經,三者合用,能夠更好地通絡止痛,緩解眩暈引起的頭痛、頭脹等症狀。

天麻琥珀丸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黃柏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天麻琥珀丸主治肝風內動、痰火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黃柏可清熱解毒,降低肝火,從而緩解肝風內動,達到平肝熄風的效果。

2. 抑制肝腎陰虛: 黃柏入腎經,能滋陰降火,與天麻、琥珀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抑制因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四肢麻木等症狀。

天麻琥珀丸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痙,通絡止痛: 天麻琥珀丸主治肝風內動,筋脈拘急,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等症。防己性寒,善於祛風濕,通經絡,止疼痛,可配合天麻、琥珀等藥物,共同發揮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防己入肝經,可以引導其他藥物入肝經,並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同時,防己的寒性可以緩解天麻、琥珀的燥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天麻琥珀丸」中的秦艽,具有散風濕、活血止痛的作用。秦艽能夠幫助改善因風濕所導致的關節疼痛,與天麻、琥珀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散風濕作用。

天麻琥珀丸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鎮肝熄風: 牡蠣性微寒,味鹹,入肝經,具有鎮肝熄風的作用。對於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風、肢體麻木等症狀,牡蠣能起到平肝熄風、鎮靜安神的作用,與天麻、琥珀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鎮靜安神、祛風止痙的效果。

2. 滋陰潛陽: 牡蠣還具有滋陰潛陽的作用,可以滋養肝腎陰液,緩解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對於因肝腎陰虛而引發的眩暈,牡蠣能起到滋陰潛陽、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頭暈、耳鳴等症狀。

「天麻琥珀丸」中的豨莶草,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豨莶草能夠幫助改善因風濕所導致的關節疼痛,與天麻、琥珀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祛風除濕作用,適用於風濕痹痛等症狀。

天麻琥珀丸中加入鉤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清熱止痙: 鉤藤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清熱止痙的功效。與天麻、琥珀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鉤藤與天麻、琥珀等藥材搭配,可相互協同,增強藥效。鉤藤的平肝熄風作用可輔助天麻的息風止痙功效,琥珀的鎮驚安神則可促進鉤藤的清熱止痙作用,共同達到治療肝風內動的最佳效果。

天麻琥珀丸中加入柴胡,是為了疏肝解鬱,並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

  1. 疏肝解鬱:柴胡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頭痛、頭暈、失眠、胸悶等症狀,而這些症狀也常見於眩暈患者。
  2. 輔助其他藥物:天麻琥珀丸主要功效為息風止痙、平肝潛陽,而柴胡可以疏肝理氣,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柴胡的加入可以協調藥性,提升藥效,使天麻琥珀丸更有效地治療眩暈、頭痛等症狀。

天麻琥珀丸中加入鬱金,主要原因有二:

  1. 化瘀止痛:鬱金味辛、苦,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天麻琥珀丸主治肝陽上亢、風痰阻絡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而鬱金可幫助化解瘀血,疏通經絡,減輕頭痛、頭暈等症狀。
  2. 清熱解毒:鬱金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幫助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天麻琥珀丸中含有琥珀,其性溫燥,久服易生內熱,鬱金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防止藥物過於燥熱。

天麻琥珀丸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活血通絡之功效,可改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與天麻、琥珀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通絡止痛的效力。
  2. 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降,能引藥下行,將天麻、琥珀等藥材的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提升療效。

因此,川牛膝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活血通絡作用,更引導藥力下行,使藥效發揮更佳。

主治功效


天麻琥珀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醫方簡義》的記載,天麻琥珀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動陽升,衝氣上逆,足冷而厥」之證。

治療原理分析:

  1.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 方中以天麻為君藥,其性平,具有平肝熄風、活血通絡的功效,針對「風動陽升」的病機。琥珀則以定驚安神之功,協助穩定心神。牡蠣?用,收斂固澀,兼有鎮驚安神之效,加強平熄肝風之功。
  2. 溫經散寒,調和氣機: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針對「足冷而厥」的寒象。烏藥溫經止痛,同時調理氣機,使氣血運行順暢,有助於緩解「衝氣上逆」的症狀。
  3. 祛風除濕,舒筋通絡: 防已、秦艽均有祛風除濕之功,能舒筋通絡,改善四肢麻木,關節不利之症。
  4. 清熱燥濕,清解鬱熱: 黃柏清熱燥濕,可制約體內鬱熱。豨薟草則清熱解毒,涼血止癢,有助於清除體內邪熱。
  5. 養心安神,健脾益胃: 茯神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胃之功,輔助其他藥物,有助於氣血生成,使機體回復平衡。
  6. 活血化瘀,引藥下行: 此方加入懷牛膝,有活血化瘀,引藥下行之功,可協助藥力到達下焦。

綜合分析:

天麻琥珀丸針對病機主要為肝風內動,氣機上逆,夾雜寒濕邪氣所致的厥證。方中藥物相輔相成,既平熄肝風,又溫經散寒,祛風除濕,同時兼顧清熱安神。此方能使氣機調暢,經絡疏通,陰陽調和,從而達到治療「風動陽升,衝氣上逆,足冷而厥」等症狀的目的。

《醫方簡義》所載的加減變化:

  • 原方加鉤藤、柴胡、廣鬱金,可增強疏肝解鬱,清熱解毒之效,針對肝氣鬱結,化火上擾者。
  • 可加麝香,以增強開竅通絡之效。

綜上所述,天麻琥珀丸以其多重藥理作用,針對病機,可廣泛應用於治療肝風內動,氣機逆亂,伴寒濕等複雜病症。

傳統服藥法


煨天麻2兩,琥珀2兩,烏藥1兩,茯神2兩,肉桂5兩,黃柏5錢,防己5錢,秦艽1兩,煅牡蠣3兩,豨薟草2兩,鈎藤1兩,柴胡8錢,廣鬱金1兩,懷牛膝2兩。
祛風降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每丸2錢,金箔為衣,白蠟封固。每服1丸,去蠟,水化服,加酒少許。
忌食蔥、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麻琥珀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服用本品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肩中部肩痛動脈粥樣硬化氣喘麻痺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雞眼及胼胝手腳冰冷頭昏精神不佳半身或下肢麻木腰膝軟弱無力四肢肌膚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琥珀丸, 出處:《醫方簡義》卷三。 組成:煨天麻2兩,琥珀2兩,烏藥1兩,茯神3兩,肉桂5兩,黃柏5錢,防己5錢,秦艽1兩,煅牡蠣3兩,豨薟草2兩,鉤藤1兩,柴胡8錢,廣鬱金1兩,懷牛膝2兩。 主治:祛風降逆。主治:厥證,風動陽升,衝氣上逆,足冷而厥。頭眩頭昏,肩背痠痛,四肢麻木,手足厥冷,心腹串痛,腰膝無力,逆氣上衝,肌肉刺痛,中風中寒,中濕中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