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丸
TIAN XIAN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熱 (2.44)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18%
脾經 16%
大腸經 9%
心經 9%
腎經 9%
肝經 9%
肺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仙子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藥力: 乾薑性溫,具有溫陽散寒、止嘔的作用。天仙子丸本身偏寒涼,加入乾薑可溫化寒邪,促進藥力發揮,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
- 調節氣機,緩解副作用: 天仙子本身具有毒性,容易引起頭暈、噁心等副作用。乾薑能調節氣機,緩解藥物的毒副作用,使藥效更安全穏定。
天仙子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天仙子丸主治寒邪客於經絡,致使筋脈拘攣,疼痛麻木等症。橘皮可助天仙子丸行氣活血,緩解疼痛,增強療效。
- 緩和藥性:天仙子性寒,毒性較強,橘皮性溫,加入適量橘皮可緩解天仙子的寒性和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降低副作用,提高安全性。
天仙子丸中加入訶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固澀:訶子味酸澀,性收斂,可固澀止瀉,減少腸道蠕動,緩解腹瀉症狀。天仙子丸主治小兒久瀉、久痢,而訶子可以輔助止瀉,增強藥效。
- 保護腸胃:訶子具有保護腸胃黏膜的作用,可以緩解天仙子丸對腸胃的刺激,降低其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主治功效
天仙子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天仙子丸的組成包含乾薑、橘皮、訶子,其主治為「大腸積冷,洞泄不止」。以下針對此方劑的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方劑組成與藥理分析:
- 乾薑: 性味辛熱,歸脾、胃、腎經。其主要功效為溫中散寒,具有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 橘皮: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大腸積冷常伴隨氣機不暢,橘皮能疏理氣機,促進腸道蠕動,同時能燥濕化痰,針對濕濁內阻的情況,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訶子: 性味苦澀,歸肺、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降逆止咳的功效。針對「洞泄不止」,訶子能收斂固澀,制止大腸滑脫,從根本上減少腹瀉的次數,且具降逆之效,有助於理順腸道氣機。
治療原理:
《聖濟總錄》明言此方劑主治「大腸積冷,洞泄不止」。根據中醫理論,大腸主津液的傳輸與排泄,若寒邪侵襲大腸,則會導致大腸功能失調,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天仙子丸的治療核心在於溫中散寒、理氣止瀉。
- 溫散寒邪: 方中乾薑辛熱,直入脾胃,溫陽散寒,驅散積於大腸的寒邪,恢復脾胃的溫煦功能,從根本上解決寒邪導致的腹瀉。
- 理氣健脾: 橘皮理氣行滯,疏通腸道氣機,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緩解因氣機不暢導致的腹脹、腹痛等不適。
- 收澀止瀉: 訶子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能有效制止大腸滑脫,減少腹瀉的次數,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總結:
天仙子丸通過溫散寒邪、理氣健脾、收澀止瀉三方面協同作用,達到治療大腸積冷、洞泄不止的目的。此方配伍精巧,針對寒邪所致的腹瀉,能有效發揮其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天仙子1兩,乾薑(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黎勒皮1兩。
上為粗末,用醋拌勻一宿,炒令黃色,再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前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天仙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天仙子1兩,乾薑(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黎勒皮1兩。 主治:大腸積冷,洞泄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