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痢丸

氣痢丸

QI L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25%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氣痢丸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的功效。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生津止渴、降火解毒等作用。

氣痢丸用於治療因氣虛腸滑所致的泄瀉,訶子可以收斂腸道,減少腸蠕動,固澀止瀉,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同時,訶子還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能緩解氣虛引起的口渴等症狀。

氣痢丸方中加入橘皮,主要是為了其 理氣止痛、燥濕止瀉 的功效。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理氣作用可以緩解腸胃氣滯,改善腹痛、腹脹等症狀;燥濕作用則能有效抑制腸道濕氣,減少腹瀉頻率。

對於氣痢患者,橘皮能通過理氣止痛、燥濕止瀉的雙重作用,達到緩解症狀、促進恢復的效果。

氣痢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瀉: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燥濕止瀉之效。氣痢丸主治因脾虛氣滯所致的腹痛泄瀉,厚朴能燥濕止瀉,緩解腸道濕氣,改善腹瀉症狀。
  2. 行氣止痛:厚朴還具行氣止痛功效,能理氣解鬱,緩解腸道氣機阻滯,消除腹痛。氣痢丸中加入厚朴,可同時達到止瀉和止痛的效果,對於氣滯腹痛、泄瀉的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氣痢丸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痢久不止」,即慢性痢疾遷延不癒,多因久病傷氣,脾胃虛弱,氣機失調所致。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痢疾非單純濕熱或寒濕,而屬「氣痢」範疇,特點為腹中隱痛、排便不暢、黏液便反覆發作,或伴隨氣虛乏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訶子(3兩)

    • 性味苦酸澀平,主入大腸經,為收澀要藥。
    • 《本草綱目》載其「煨熟固腸止瀉」,能斂肺澀腸,直接收斂腸道過度分泌,減少便次,治標以止痢。
  2. 橘皮(3兩)

    • 即陳皮,辛溫理氣,健脾和胃。
    • 針對久痢後氣滯腹脹,通過調暢中焦氣機,改善運化功能,間接助止瀉。尤適於兼見脘悶、噯氣者。
  3. 厚朴(3兩)

    • 苦辛溫,下氣除滿,燥濕消積。
    • 作用於腸胃氣滯與濕阻,能寬腸消脹,化解黏液便之濕濁,與訶子一收一疏,防過澀留邪。

配伍特點:

  • 收散並用:訶子收澀固腸,橘皮、厚朴行氣散滯,避免純澀導致氣機壅塞,適合久痢虛中夾實(氣滯濕阻)之證。
  • 標本兼治:訶子治標止瀉,橘皮、厚朴調理氣機以治本,契合「久病必瘀」「久痢必滯」的病理特點。

推論延伸:
此方可能對現代醫學的「慢性腸炎」「腸功能紊亂」有效,尤其適用於腹瀉伴隨腸鳴腹脹、排便不暢感者。然需辨證屬氣滯或虛中夾實,若純虛或熱毒未清則非所宜。整體體現中醫「通因通用」與「澀法」的靈活結合。

傳統服藥法


訶子3兩,橘皮3兩,厚朴3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氣痢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氣痢丸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氣痢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訶子3兩,橘皮3兩,厚朴3兩。 主治:痢久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