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笛丸
TIE D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7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鐵笛丸方劑中包含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鐵笛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久瀉不止,訶子可收斂腸道,固澀止瀉,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 清熱解毒: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肺熱、降胃火,對於由熱毒引起的腹瀉,訶子能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綜上所述,訶子在鐵笛丸中既可收斂止瀉,又可清熱解毒,與其他藥物相配合,發揮更佳的療效。
鐵笛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鐵笛丸多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小便不利等症狀,茯苓可以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改善小便不利之症。
- 滲濕化痰: 茯苓具有滲濕化痰之效,可以幫助痰液排出,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狀。鐵笛丸也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茯苓可以起到輔助化痰的作用,緩解呼吸道不適。
鐵笛丸方劑中含有桔梗,主要原因在於其宣肺化痰及利咽開音之功效。
桔梗性味苦辛,微寒,入肺經。其宣肺氣、利咽喉的作用,有助於化解痰濁,改善聲音嘶啞、咳嗽等症狀。同時,桔梗還具有排膿消腫的功效,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伴隨膿痰者,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因此,鐵笛丸中加入桔梗,可有效提升藥效,改善患者因痰濁阻滯所導致的聲音嘶啞、咳嗽等症狀,達到治癒目的。
鐵笛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作用,能緩解燥熱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有助於改善鐵笛丸的潤肺功效。
- 養心安神: 麥門冬還具有養心安神的作用,能緩解心悸失眠、心煩不安等症狀,與鐵笛丸中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材相輔相成,提高藥效。
鐵笛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鐵笛丸屬於清熱解毒的方劑,加入川貝母可以更好地清熱化痰,緩解因熱邪阻肺所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狀。
2. 潤燥止咳: 川貝母還具有潤燥止咳的作用。鐵笛丸所治的疾病往往伴有肺燥咳嗽,加入川貝母可以滋潤肺燥,止咳化痰,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
鐵笛丸中加入瓜簍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瓜簍皮性寒,味甘,具有利水消腫之效。鐵笛丸主治水腫、腹脹等症,瓜簍皮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 清熱解毒: 瓜簍皮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鐵笛丸中常加入具有較強藥性的藥材,瓜簍皮能起到緩和藥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同時亦可清熱解毒,促進體內環境的平衡。
總而言之,瓜簍皮在鐵笛丸中扮演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輔助角色,使其藥效更顯著,更安全有效。
鐵笛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解調和: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鐵笛丸中多用辛、苦、燥之藥物,容易傷及脾胃,甘草的加入可起到和解脾胃、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柔和,減少副作用。
2. 減輕藥物毒性: 甘草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減輕藥物對人體的毒性。鐵笛丸中某些藥物可能存在一定的毒性,甘草的加入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保護人體健康。
鐵笛丸中包含玄參,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玄參味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鐵笛丸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瘰癧等症,而玄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消除炎症,緩解疼痛。
- 滋陰降火,潤燥生津: 玄參同時也具有滋陰降火、潤燥生津的功效。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往往伴隨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玄參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緩解這些不適,促進康復。
因此,玄參在鐵笛丸方劑中起到重要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以及滋陰降火、潤燥生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主治功效
鐵笛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鐵笛丸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咽乾、失音聲啞,包括因謳歌、誦讀過度等原因導致的聲音嘶啞或失聲。具體而言,以下古籍記載了鐵笛丸的功效:
- 《痰火點雪》:「鐵笛丸,治失音或不清」
- 《景岳全書》:「鐵笛丸(因一九一,謳歌失音)」、「《醫林》,鐵笛丸,治謳歌動火,失音不語者神效。」
- 《醫方拾錦》:「笛丸...治聲嘶失音」
- 《濟世全書》:「響聲鐵笛丸,主治歌謳失音」
- 《王九峰醫案(二)》:「因誦讀過度損傷臟氣導致聲啞...火盛傷金,水虧,最後以鐵笛丸加減治療」
綜合以上記載,可見鐵笛丸主要針對肺熱、陰虛、痰火等因素引起的聲音問題,具有清熱潤肺、滋陰降火、化痰利咽的功效。
治療原理
鐵笛丸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藥物組成來分析:
- 訶子: 降氣化痰,潤肺止咳。針對痰火上壅,聲音嘶啞。
- 茯苓: 健脾利水,安神寧心。輔助祛除痰濕,並可安神,有助於緩解因情志因素加重的聲音問題。
- 桔梗: 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直接作用於咽喉,開宣肺氣,祛痰利咽。
- 麥門冬: 養陰潤肺,清熱生津。滋養肺陰,緩解肺燥咽乾。
- 川貝母: 潤肺止咳,清熱化痰。加強潤肺化痰之力。
- 瓜簍皮: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解肺熱,並可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咽喉腫痛。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緩急。調和藥性,並可益氣,緩解咽喉不適。
- 玄參: 滋陰清熱,涼血解毒。滋陰降火,針對陰虛火旺之證。
部分古籍中記載的鐵笛丸,還包含:
- 當歸(酒洗): 補血活血,潤燥滑腸。可滋養陰血,改善陰虛火旺。
- 懷熟地黃、懷生地黃: 滋陰補血。增強滋陰之力,針對陰虛火旺。
- 天門冬(去心鹽炒): 養陰潤燥,清肺降火。與麥門冬協同,增強養陰潤肺之效。
- 黃柏(蜜炒):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解肺熱,並可燥濕化痰。
- 知母: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加強清熱滋陰之力。
- 阿膠(炒): 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補益陰血,並可潤肺。
綜觀全方,鐵笛丸以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為主,兼以補血活血。通過滋養肺腎之陰,清解肺經之熱,化除痰火,從而達到恢復聲音、改善咽喉不適的目的。其中,訶子、桔梗、麥門冬、川貝母等藥物直接作用於肺與咽喉,清熱化痰利咽;玄參、熟地黃、生地黃、天門冬、知母等藥物滋陰降火,從根本上解決陰虛火旺的問題;茯苓、甘草等藥物健脾益氣,調和藥性,並可緩解因情志因素加重的症狀。
總之,鐵笛丸組方精妙,針對肺熱陰虛、痰火上壅導致的失音聲啞,具有獨到的療效。它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通過滋陰、清熱、化痰、利咽等多方面協同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兩,懷熟地黃1兩,懷生地黃1兩,天門冬(去心,鹽炒)5錢,黃柏(蜜炒)1兩,知母5錢,麥門冬(去心,鹽炒)5錢,玄參3錢,白茯苓(去皮)1兩,訶子5錢,阿膠(炒)5錢,人乳1碗,牛乳1碗,烏梅肉15個,甜梨汁1碗。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
每服80-90丸,訶子湯送下;蘿蔔湯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的功效,適合肺熱咽乾、失音聲啞者服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本方有滑腸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鐵笛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訶子肉10兩,茯苓10兩,桔梗20兩,青果4兩,麥冬10兩,貝母20兩,鳳凰衣1兩,瓜蔞皮10兩,甘草20兩,玄參(去蘆)10兩。 主治:潤肺利咽。主治:肺熱咽乾,失音聲啞。
鐵笛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當歸(酒洗)1兩,懷熟地黃1兩,懷生地黃1兩,天門冬(去心,鹽炒)5錢,黃柏(蜜炒)1兩,知母5錢,麥門冬(去心,鹽炒)5錢,玄參3錢,白茯苓(去皮)1兩,訶子5錢,阿膠(炒)5錢,人乳1碗,牛乳1碗,烏梅肉15個,甜梨汁1碗。 主治:聲嘶失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