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玄參救苦膏方劑中包含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玄參味甘苦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方劑中加入玄參,可有效清熱解毒,針對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2. 滋陰潤燥:玄參同時具備滋陰潤燥的功效。當身體出現陰虛火旺、口乾舌燥等症狀時,玄參能滋養陰液,緩解燥熱,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滋陰潤燥的療效。
玄參救苦膏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引藥下行: 玄參救苦膏旨在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桔梗具有宣肺利咽之功效,能幫助藥物更好地到達咽喉部位,發揮其療效。
- 通暢氣機,疏散邪氣: 桔梗具有通暢氣機,疏散邪氣的作用,可與玄參、苦參等藥物協同作用,促進藥效的發揮,更有效地達到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目的。
總之,桔梗在玄參救苦膏中,起到引藥下行,疏散邪氣的作用,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玄參救苦膏中加入枇杷,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的功效,並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以達到更佳的療效。
枇杷性涼,味甘酸,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作用。其葉、果實均可入藥,可有效緩解燥熱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痰多等症狀。
在玄參救苦膏中,枇杷與玄參、苦參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化痰止渴的效果,對於燥熱咳嗽、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玄參救苦膏中添加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潤肺止咳: 玄參救苦膏以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為主要功效,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與玄參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方劑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 緩解咽喉腫痛: 川貝母能清熱散結,可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與玄參、生地等藥物協同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咽喉不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玄參救苦膏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玄參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但其寒性較強,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玄參的寒性,避免其過寒傷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之功效。與玄參配伍,既能增強玄參的清熱解毒功效,又能減輕其寒性帶來的副作用,使藥效更趨完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玄參救苦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一切咽喉急症之體氣虛弱者」,為咽喉腫痛、聲啞窒塞等急症而設,尤適於正氣不足、邪熱上攻之證。古醫家認為,咽喉為肺胃之門戶,急症多因風熱壅滯或陰虛火炎,而體虛者不耐峻攻,故需清熱解毒兼顧扶正。方中以玄參為君,清熱養陰;桔梗、枇杷肉(或浙貝)宣肺化痰;佐以甘草和中、梅片開竅,共奏清利咽喉、緩急解毒之效,且藥性平和,虛人可用。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玄參(大玄參)
- 性味苦鹹微寒,歸肺腎經,善清無根浮游之火,滋陰降火兼解毒散結。針對咽喉腫痛屬「虛火」或「熱毒」者,尤適於熱灼陰傷之體質。
臣藥:桔梗、枇杷肉(浙貝母替代)
- 甜桔梗宣肺利咽,載藥上行,開提肺氣以解喉閉。其「甜」性可緩和苦寒傷胃之弊。
- 枇杷肉清肺止咳化痰,若缺此藥以浙貝母代之,取其清熱化痰散結之力,助玄參解咽喉熱毒痰結。
佐使藥:梅片、生甘草
- 淨梅片辛涼走竄,善通竅散熱,局部用可緩咽喉灼痛,開聲音之閉塞。
- 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兼緩急迫之效,與桔梗協同如「甘桔湯」基礎,增強利咽作用。
全方配伍特點
以「清熱養陰」為核心,結合「宣肺化痰」與「竅通藥」:
- 玄參滋陰清熱治本,配伍桔梗、浙貝治標,標本兼顧。
- 梅片辛香透散,既能助藥力直達咽喉病所,又可防陰藥壅滯之弊。
- 甘草調和緩急,使方劑更適合體虛不耐峻攻者。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除咽喉急症外,此方對陰虛肺熱所致之咳嗽、痰黏難咯、聲音嘶啞,或熱毒輕症之口舌生瘡,亦可能具緩解作用,然古法明確以咽喉為主治範疇。其劑型靈活(膏、丸、散),宜於急症急服或緩治調理。
傳統服藥法
大玄參5兩, 甜桔梗3兩, 淨梅片8分, 枇杷肉5兩(如無此,以浙貝母1兩5錢代之), 生甘草1錢。
上為末,或煎膏,或為丸均可。
大人重者5錢,輕者4錢,小兒減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玄參救苦膏,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一。 組成:大玄參5兩,甜桔梗3兩,淨梅片8分,枇杷肉5兩(如無此,以浙貝母1兩5錢代之),生甘草1錢。 主治:一切咽喉急症之體氣虛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