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散
TIAN XI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仙散中的[鉛丹],主要用於解毒消腫。鉛丹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毒素,並且對於減少腫脹有一定的效果。然而,由於鉛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需謹慎,以防中毒。其加入在[天仙散]中旨在提升對毒素和腫脹的處理能力,但必須控制使用量以確保安全。
天仙散中加入大棗,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補益脾胃,和中緩急: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等功效。天仙散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大棗的加入可以增強補益脾胃的效果,同時也能緩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 調和藥性,提高療效: 大棗性溫和,能夠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協調、更有效。天仙散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物,大棗的加入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避免過於寒涼或燥熱。
天仙散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消炎止痛的功效。
訶子性澀味酸,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富含單寧酸,能收斂腸道黏膜,減少分泌,有助於止瀉止痢。同時,訶子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訶子還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對於腸道炎症引發的腹痛、便血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天仙散中加入訶子,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收斂止瀉、消炎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天仙散中加入赤石脂,主要有兩個原因:
- 收斂止血: 赤石脂性寒收斂,具有止血功效,能有效控制因外傷、內傷或疾病引起的出血,尤其對於肺熱咳血、血崩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 清熱解毒: 赤石脂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症狀,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此外,其收斂作用也能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
主治功效
對中藥方劑「天仙散」的主治功效進行分析:
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各文獻記載,「天仙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腸虛久痢: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天仙散方」明確指出其主治「腸虛久痢」。此處的「天仙散」與文首描述的「天仙散」成分不同,但均以「天仙散」為名。從《聖濟總錄》的組成來看,金星鱔、白礬、鉛丹,此方側重於收斂止瀉,鉛丹的解毒消炎,可針對久痢的炎症,白礬有收斂止血之效,金星鱔可能用於增強止瀉效果。
- 妊娠子腫: 《邯鄲遺稿》、《雲林神彀》、《秘珍濟陰》均提到「天仙散」可用於治療妊娠期間出現的子腫,即孕婦腳部及腿部水腫,伴隨呼吸困難、食慾不振等症狀。此種水腫被認為與脾虛不能制水有關。《邯鄲遺稿》中提到,如果水腫嚴重到指間滲出水液,也適用「天仙散」。這些記載均指出,此時的「天仙散」應側重於利水消腫,輔以健脾。
- 遍身麻木、腰腳疼痛、筋急骨疼: 《楊氏家藏方》指出,「天仙散」可用於治療遍身麻木、腰腳疼痛、筋急骨疼等痹痛症狀。此處的「天仙散」與前述的組成截然不同,更側重於祛風濕、止痛,其中草烏頭、蛇床子等均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
治療原理分析:
由於不同文獻中記載的「天仙散」組成存在差異,其治療原理也有所不同:
- 針對腸虛久痢: 《聖濟總錄》中的「天仙散」以收斂止瀉、解毒消炎為主要治療思路。鉛丹能解毒、消炎,白礬能收澀止瀉,金星鱔可能用於增強療效。此方針對腸虛久痢的病機,即腸道功能虛弱,導致久瀉不止,並伴隨炎症。
- 針對妊娠子腫: 《邯鄲遺稿》、《雲林神彀》、《秘珍濟陰》中記載的「天仙散」側重於利水消腫、健脾理氣。《邯鄲遺稿》中明確指出子腫是由於脾虛不能制水所致,因此方中香附、木瓜、陳皮、烏藥等藥物可以起到疏肝理氣、健脾利水的作用,蘇葉、甘草則可調和諸藥。《雲林神彀》的記載也明確指出本方有疏肝健脾,利水的作用。這些藥物通過疏理氣機、健脾化濕,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 針對痹痛: 《楊氏家藏方》記載的「天仙散」以祛風濕、散寒止痛為主要治療原理。草烏頭、蛇床子等藥物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麻木、疼痛等症狀。乾薑則有溫陽散寒的輔助作用,牡蠣可增強散寒效果。
總結:
「天仙散」因組成不同,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也有所差異,反映出古代醫家辨證論治的思想。不同的病症需要選用不同的配方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雖然各方均名為「天仙散」,但其藥物組成、針對病機均不相同,需加以區分。
傳統服藥法
天仙子2兩,鉛丹2兩,大棗30枚(去核,三味同搗作餅子,炭火燒通赤,入地坑出火毒,為末),訶黎勒皮1兩(末),赤石脂0.5兩(燒過,細研)。
上為細散,和令勻。
每服2錢匕食前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收斂作用,如果大便不成形,可以服用本方。如果大便乾燥,則不宜服用本方。
- 本方有毒,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仙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天仙子3兩,草烏頭(生,去皮尖)3兩,蛇床子3兩,牡蠣(煅)3兩,乾薑(炮)3兩。 主治:遍身麻木,腰腳疼痛,筋急骨疼。
天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組成:天仙子2兩,鉛丹2兩,大棗30枚(去核,3味同搗作餅子,炭火燒通赤,入地坑出火毒,爲末),訶黎勒皮1兩(末),赤石脂半兩(燒過,細研)。 主治:腸虛久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