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腸散

GU CH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四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4%
肺經 19%
腎經 10%
脾經 10%
肝經 10%
胃經 9%
膽經 6%
心經 3%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固腸散」以訶子、黃連、木香、白礬四味中藥組成,主要用於治療拉血痢,排出的糞便像魚腦漿或豆汁一樣,同時伴有腹部疼痛之症狀。

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訶子能夠抑制咳嗽反射,減少咳嗽次數,並能舒緩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狀。訶子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收斂的功效,適用於久瀉不止、久痢或脫肛、虛寒久瀉等症。訶子能夠清肺熱利咽,治療肺虛久咳、失音者、痰熱鬱肺、久咳失音者。訶子能夠降氣,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加速消化和排氣。訶子具有除煩作用,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減少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改善情緒問題,減少焦慮、煩躁感。

黃連味苦,性寒,其中含有小檗鹼、黃連鹼等生物鹼,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另外,黃連具有解毒的功能。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固腸散」這個方劑中,訶子收澀,固腸止瀉;黃連清熱燥濕,解毒止痢;木香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白礬收澀止瀉,固腸止痢。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生用)、木香(不見火)、訶子(炮,去核)、乾薑(炮)、阿膠(炒)、陳皮(去白)、罌粟殼(醋炙)各等分。
上為末。
入生薑2片、紅棗1個,煎至7分,臨臥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辛散苦降,行氣止痛;黃連苦寒清熱,燥濕止痢;罌粟殼斂肺止血;白礬鹹寒收斂;訶子澀腸止血;石榴皮收斂止血;柿蒂收澀止血。諸藥合用,共奏收澀固腸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大便出血腹痛胰臟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固腸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八。 組成:白朮5錢,滑石5錢,甘草5錢,寒水石(煨)5錢,牡丹皮5錢,人參5錢,白茯苓5錢,綠豆粉5錢。 主治:積聚。

固腸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三九引《澹寮》。 組成:肉豆蔻(生用)、木香(不見火)、訶子(炮,去核)、乾薑(炮)、阿膠(炒)、陳皮(去白)、罂粟殼(醋炙)各等分。 主治:瀉痢日久不止,羸不能食。

固腸散,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木香半兩,黃連半兩,禦米殼1兩半(蜜炙),象豆(藏白礬燒)半兩,訶子(面裹煨,大者)半兩,石榴皮(酸者,塗蜜炙黃)半兩,柿蒂1分。 主治:血痢,下如魚腦漿,或似豆汁,腹痛。

固腸散, 出處:《局方》卷六(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陳皮(炒)20兩,木香1兩(不見火),肉豆蔻(生用)2兩,罂粟殼(去蒂蓋,蜜炙)2兩,乾薑(炮)2兩半,甘草(炙)2兩半。 主治:脾胃虛弱,內受寒氣,泄瀉注下,水谷不分;冷熱不調,下痢膿血,赤少白多,或如魚腦;腸滑而瀉,遍數頻并,心腹脹滿而痛,食減少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