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礬丹
XIANG FA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渙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57)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3%
肺經 18%
脾經 13%
肝經 13%
胃經 12%
膀胱經 6%
膽經 6%
三焦經 6%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香礬丹方劑中含有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方中以木香配伍其他藥物,可增強止痛功效,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 降逆止嘔: 木香能降逆止嘔,適用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噁心嘔吐。香礬丹方中以木香配合其他藥物,可改善胃腸功能,緩解嘔吐症狀。
香礬丹中包含白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香礬丹常用於治療溼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可有效祛除濕氣,止癢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療效。
- 收斂生肌:白礬亦有收斂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香礬丹中白礬的加入,可幫助皮膚組織修復,加速癒合。
總之,白礬在香礬丹中發揮著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香礬丹中包含訶子,主要是因為訶子的收斂止瀉功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清熱解毒之效。香礬丹作為治療腸胃疾病的方劑,訶子的收斂作用可以有效止瀉,同時其清熱解毒功效也能緩解腸胃炎症,改善腸道功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
香礬丹方劑中包含石榴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 石榴皮性澀,味酸,具有收斂止瀉之效。香礬丹主要用於治療久瀉不止,脾虛濕盛等症狀,石榴皮可以收斂腸道,減少水瀉,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止瀉功效。
- 抑菌消炎: 石榴皮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消炎作用。香礬丹中也包含其他抗菌消炎藥材,石榴皮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共同抑制病菌,促進腸道恢復。
主治功效
香礬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洩瀉久不癒。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記載及方劑組成來看,「香礬丹」主要針對久瀉不止的症狀。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 收斂止瀉: 方中白礬、訶子、石榴皮皆具有收斂之性。白礬能燥濕化痰,外用能收斂止瀉;訶子能澀腸止瀉,為治療久瀉的要藥;石榴皮亦能澀腸止瀉,且可殺蟲。三藥合用,可有效收斂滑脫之腸道,達到止瀉的目的。
- 行氣健脾: 久瀉多與脾胃氣虛、運化失司有關。方中木香能行氣止痛,調理脾胃,有助於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進而改善洩瀉症狀。
- 清熱解毒: 雖然古文未明確提及此方具有清熱解毒之效,但方中白礬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能針對某些由濕熱因素導致的久瀉有一定的療效。
綜合來看,「香礬丹」通過收斂止瀉、行氣健脾等作用,達到治療久瀉不止的目的。
古文內容支持:
- 《証治準繩‧幼科》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均記載「香礬丹」治「泄瀉久不瘥」。
- 《幼幼新書》記載「張渙,香礬丹方,治泄瀉久不瘥。」
總結:
「香礬丹」是一個以收斂止瀉為主要功效的古方,適用於治療久瀉不止的病症。其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達到收斂固澀、行氣健脾的效果,從而改善洩瀉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礬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渙方。 組成:木香1兩,白礬(慢火枯成粉)1兩,訶黎勒皮(微炮)半兩,酸石榴皮(炒黑)半兩。 主治:泄瀉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