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藥煎

百藥煎

BAI YAO JIAN

  • 英文名稱: Chinese gall
  • 藥品來源:為五倍子同茶葉等經發酵製成的塊狀物。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百藥煎的傳統功效


1. 解熱生津

百藥煎,顧名思義,看似由百種藥材組成,實則配方已不可考,其功效卻歷代醫家所稱道,尤其在解熱生津方面,更為人所推崇。綜觀古代醫籍記載,百藥煎的解熱生津功效,可從其清熱潤肺、化痰止渴等方面理解。

《本草蒙筌》記載其能「治肺脹喘咳不休」,點明瞭其治療肺熱咳嗽的功效,而肺熱往往伴隨發熱、口渴等症狀,故此亦可間接推測其解熱生津作用。 《醫學入門》則進一步指出其「潤肺治嗽,化痰,止渴」,更直接地闡述了其潤肺止咳,並能緩解因肺熱或陰虛所致的口渴的功效。

《本草綱目》的記載尤為詳盡,不僅指出百藥煎「清肺化痰,定嗽解熱,生津止渴」,更提及其能治療因熱邪引起的諸多症狀,如久痢、下血等,這些症狀的產生,往往伴隨著體內津液虧損及高熱。 此外,《本草綱目》更將百藥煎與五倍子相提並論,指出其「功與五倍子不異」,但因經釀造,藥性更輕虛浮收,味帶餘甘,更適合治療上焦心肺咳嗽、痰飲熱渴等病症,並特別強調「含噙尤為相宜」,暗示其對於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的治療效果更佳。

綜合以上古代醫籍的記載,百藥煎的解熱生津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清熱潤肺、化痰止渴的藥性上,通過改善肺熱、陰虛等病理狀態,達到解熱生津的目的,其治療範圍涵蓋了多種由熱邪引起的疾病。

2. 止血止瀉

百藥煎,顧名思義,看似由眾多藥材組成,然而其止血止瀉的功效,卻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佐證,並非單純依靠藥材數量取勝,而是藥性協同作用的結果。

從提供的典籍片段來看,《本草蒙筌》主要強調其治療肺部疾病的功效,並未提及止血止瀉。然而,《醫學入門》則明確指出百藥煎能「療腸風下血」,此「腸風下血」即為腸道出血,直接說明其具有止血作用。此外,其「潤肺治嗽」的功效,也間接佐證了其收斂作用,有助於止瀉。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闡述了百藥煎的止血止瀉機制。其記載百藥煎「止下血,久痢」,直接說明其具有止血和治療久瀉的功能。「下血」指的是各種出血,包括腸道出血、尿血等;「久痢」則指的是慢性腹瀉。此外,「脫肛」也與腸道虛弱、滑脫有關,百藥煎能治療此症,更從側面印證其收斂固澀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更將百藥煎的功效與五倍子相提並論,認為其功效相似,但因經釀造,藥性更為輕虛浮收,且味帶餘甘,更適合治療上焦心肺的咳嗽、痰飲、熱渴等症。 這說明百藥煎雖有收斂止血之效,但其藥性較為平和,不像五倍子那般峻猛,更適合一些虛弱體質的患者。總體而言,百藥煎止血止瀉的功效,是其整體藥性協同作用的體現,而非單一成分的貢獻。

3. 潤肺化痰

百藥煎,顧名思義,看似由百種藥材組成,實則配方未有定論,其功效主要體現在潤肺化痰方面。綜觀古代醫籍,其療效與作用機理可從多個角度理解。

《本草蒙筌》指出百藥煎能「治肺脹喘咳不休」,這點直接點明瞭其在治療肺系疾病方面的功效,特別是針對肺氣壅滯、呼吸困難等症狀。而《醫學入門》則更進一步,闡述其「潤肺治嗽,化痰,止渴」的功效,說明百藥煎不僅能緩解咳嗽症狀,更能潤澤肺燥,化解痰液,並能改善口乾舌燥的症狀。

《本草綱目》則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描述。其「清肺化痰,定嗽解熱,生津止渴」的功效,與前兩書記載互相印證,並進一步指出其能「收濕消酒」,暗示其在治療因濕熱或飲酒過度導致的肺部疾病上也具有一定療效。此外,該書還提及百藥煎能治療一些下焦出血、久痢等疾病,這說明其藥性可能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但此處並非其主要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中另有一段記載:「百藥煎,功與五倍子不異。但經釀造,其體輕虛,其性浮收,且味帶餘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飲熱渴諸病,含噙尤為相宜。」這段文字說明百藥煎與五倍子(具有收斂作用的藥材)功效相似,但因釀造過程使其藥性變得輕靈,更適合治療上焦(心肺)的咳嗽、痰飲和口渴等症狀,尤其適合含服或噙漱。由此可見,百藥煎的潤肺化痰功效,主要通過其輕靈的藥性,以及可能具有的收斂作用來實現。 總體而言,古籍記載顯示百藥煎在治療肺部相關疾病,尤其是咳嗽、痰多、肺燥等症狀方面,有著一定的療效。

4. 生津止渴

百藥煎,顧名思義,配方複雜,其生津止渴之效,歷代醫籍多有記載,並非單純依靠某一味藥材達成,而是多種藥材協同作用的結果。

從上述古籍記載來看,《本草綱目》對於百藥煎的生津止渴功效闡述最為詳盡。其認為百藥煎能「生津止渴」,並將此功效與其「清肺化痰,定嗽解熱」等功效聯繫起來。肺主氣,司呼吸,津液的生成與肺氣的盛衰息息相關。肺氣虛弱,則津液不足,易出現口乾舌燥、渴飲不止等症狀。百藥煎清肺化痰,正是改善肺功能,促進津液生成的重要途徑。 痰火擾肺,亦會導致津液虧耗,因此,百藥煎的清熱解毒作用,也有助於津液的恢復。

《醫學入門》也提及百藥煎「潤肺治嗽,化痰,止渴」,與《本草綱目》的觀點相符,再次強調其潤肺化痰對於止渴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醫學入門》中還提到百藥煎能「乾水斂口」,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其收斂津液,緩解口乾的作用。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百藥煎「功與五倍子不異,但經釀造,其體輕虛,其性浮收,且味帶餘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飲熱渴諸病,含噙尤為相宜。」此處將百藥煎的功效與五倍子相提並論,說明其收斂作用顯著,但又強調其「輕虛」、「浮收」的特性,使其收斂而不峻猛,更適合上焦心肺之病,且含噙尤佳,這也暗示了其生津止渴作用的溫和與有效性。綜上所述,百藥煎的生津止渴功效,是其多種藥物功效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體現在清肺化痰、清熱解毒以及收斂津液等方面。

5. 潤肺

百藥煎,顧名思義,藥物眾多,其潤肺功效,古籍多有記載,並非單一藥材作用,而是多種藥材協同作用的結果。 我們從幾個古代醫學典籍中,可以窺見其潤肺機理。

《本草蒙筌》指出百藥煎能「治肺脹喘咳不休」,直接點明其在治療肺部疾病,特別是肺氣壅塞導致的喘咳方面的功效。此處的「肺脹」,應理解為肺部氣機不暢,導致肺氣壅滯,表現為喘咳等症狀。

《醫學入門》則更進一步闡述其潤肺作用,認為它能「潤肺治嗽,化痰,止渴」。「潤肺」指的是滋潤肺燥,改善肺部乾燥的狀態;「治嗽」則指治療咳嗽;「化痰」則指將阻塞於肺部的痰液排出;「止渴」則說明其能治療因肺燥引起的口渴。由此可見,百藥煎潤肺的功效,涵蓋了肺燥、咳嗽、痰多等多種症狀。

《本草綱目》則更全面地總結了百藥煎的功效,它「清肺化痰,定嗽解熱,生津止渴」,這些作用都與潤肺息息相關。「清肺」指清除肺熱,避免肺熱耗傷津液;「定嗽」指止咳;「生津止渴」則指增加體液,滋潤肺部。 此外,《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百藥煎「功與五倍子不異」,但由於釀造過程,使其藥性更輕靈,更易於作用於上焦心肺,治療咳嗽、痰飲、口渴等病症,尤其以含噙的方式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皆肯定百藥煎的潤肺功效,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清熱化痰、滋陰潤燥,從而緩解肺部各種不適症狀。 不同的典籍側重不同方面,共同印證了百藥煎在治療肺部疾病上的價值。

6. 清肺熱利咽

百藥煎,顧名思義,看似由百種藥物組成,但實際配方並未流傳完整,其功效多見於古代醫籍的記載,以清肺熱利咽為主。從以上幾部醫書的描述,我們可以分析其作用機理。

《本草蒙筌》記載其能「治肺脹喘咳不休」,說明百藥煎對肺系疾病,尤其是肺熱導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有較好療效。這與其清肺熱的功效相符。肺熱壅盛,氣機不利,則咳嗽喘息,百藥煎能宣泄肺熱,使肺氣通暢,從而緩解症狀。

《醫學入門》則提到「潤肺治嗽,化痰,止渴」,這進一步說明百藥煎除了清熱,還能潤肺,並能化痰止渴。肺熱往往伴隨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百藥煎能潤肺生津,改善這些症狀。痰飲為肺熱的常見表現,百藥煎能化痰,則有助於肅清肺熱,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本草綱目》的記載則更為全面,不僅指出其「清肺化痰,定嗽解熱,生津止渴」,還提及「止下血,久痢,脫肛」,說明其功效不侷限於肺熱,可能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此外,「收濕消酒」則暗示其可能具有利濕解毒的作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該書指出百藥煎「功與五倍子不異」,但「其體輕虛,其性浮收,且味帶餘甘,治上焦心肺咳嗽,痰飲熱渴諸病,含噙尤為相宜。」這說明百藥煎雖然與五倍子功效相似,但藥性更輕柔,更適合上焦心肺的咳嗽、痰飲、熱渴等症,尤其適合含噙服用,有助於局部作用。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對百藥煎清肺熱利咽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其在治療肺熱相關疾病方面的作用,其潤肺、化痰、止渴等功效更使其療效更為全面。 然而,由於缺乏明確的方劑組成,其具體作用機理仍需進一步研究。

7. 止血

百藥煎,顧名思義,方中藥物眾多,其止血功效並非單一藥物作用,而是多種藥材協同作用的結果。從以上古代醫籍記載來看,其止血作用主要體現在對腸風下血、久痢等下焦出血的治療上。

《醫學入門》明確指出百藥煎能「療腸風下血」,這說明它對因腸道炎症或其他病變引起的出血具有一定的療效。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闡述其止血範圍,指出其能「止下血,久痢,脫肛」。 「久痢」指長期慢性痢疾,常伴有便血;「脫肛」則與腸道功能失調及出血有關。這說明百藥煎在治療下焦出血方面,涵蓋了不同病症和病程。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將百藥煎的功效與五倍子相提並論,並指出其「功與五倍子不異」,但又強調其「體輕虛,其性浮收,且味帶餘甘」。這點暗示了百藥煎止血的方式可能與五倍子有所不同,五倍子收斂性強,而百藥煎則因其「體輕虛」、「性浮收」,其止血作用可能更為溫和,且更偏向於調理腸胃,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加上其「清肺化痰」的功效,也可能間接地改善了肺熱導致的咳血等上焦出血症狀。

綜上所述,百藥煎的止血功效主要體現在治療下焦出血方面,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溫和收斂、調理腸胃功能相關,並可能兼具清肺化痰的輔助作用,但具體機制需進一步研究。 古代醫家們通過長期臨牀實踐,總結出百藥煎的這一功效,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其藥物組成及相互作用機理。

8. 止瀉

百藥煎,顧名思義,雖名為「百藥」,卻非由百種藥材組成,其止瀉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多種功效的綜合體現。從古代醫籍記載來看,百藥煎的止瀉作用主要源於其收斂、清熱、潤燥等作用,而非單一針對腸道病變的藥物。

《本草綱目》記載百藥煎「止下血,久痢」,明確指出其具有止瀉,特別是久痢(慢性腹瀉)的功效。其機制可能與藥物本身的收斂作用有關,能減少腸道分泌,緩解腹瀉症狀。 此功效與《醫學入門》中提及的「療腸風下血」相呼應,「腸風下血」指腸道炎症引起的出血性腹瀉,百藥煎的收斂作用能有效控制出血,從而緩解腹瀉。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也提到百藥煎「功與五倍子不異」,五倍子具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常用於治療洩瀉。百藥煎雖與五倍子功效相似,但因經釀造,「其體輕虛,其性浮收」,說明其收斂作用較為溫和,不會像五倍子那樣峻猛,更適合久病體虛的患者。 其他典籍如《本草蒙筌》和《醫學入門》則更強調其潤肺、化痰、止咳等功效,這些功效在輔助治療某些伴隨腹瀉的肺系疾病時,也可間接起到改善腸道狀態的作用。 總而言之,百藥煎止瀉功效並非其主治,而是其多種功效綜合作用的結果,其溫和的收斂作用在治療慢性腹瀉方面可能有一定療效。

9. 止咳化痰

百藥煎,顧名思義,看似由百種藥物組成,實則配方已失傳,其詳細組成成分已不可考。但從歷代醫籍記載中,我們仍可窺見其止咳化痰之功效。

《本草蒙筌》記載百藥煎能「治肺脹喘咳不休」,明確指出其在治療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方面的效用。此處的「肺脹」可能指肺氣壅滯,導致呼吸困難和咳嗽的症狀。

《醫學入門》則更進一步指出百藥煎具有「潤肺治嗽,化痰,止渴」的功效。其中「潤肺」指滋潤肺臟,從根本上緩解咳嗽;「化痰」則直接針對痰液的生成和排出;「止渴」則反映其可能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能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口渴。

《本草綱目》則對百藥煎的功效做了更全面的描述,不僅包括「清肺化痰,定嗽解熱,生津止渴」,還提及其具有「收濕消酒」以及治療下血、久痢等症狀的功效。這些說明百藥煎的應用範圍較廣,不僅限於單純的咳嗽,也涵蓋了其他因肺熱、濕熱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中更將百藥煎的功效與五倍子相提並論,並指出其「體輕虛,其性浮收,且味帶餘甘」,適合治療上焦(心肺)的咳嗽、痰飲、熱渴等症。更進一步說明其「含噙尤為相宜」,暗示其可以直接含在口中,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表明百藥煎具有顯著的止咳化痰功效,其作用機理可能與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等相關。然而,由於其組方不明,現代應用需謹慎,應參考專業醫師意見。

百藥煎的古代典籍


百藥煎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布包;或為丸,噙化;或作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煎湯含漱。

百藥煎的炮製


將五倍子搗碎,研末過篩,每斤加入茶葉末1兩,酵糟4兩,同置容器中拌勻搗爛,攤平,切成約1寸見方的小塊,俟發酵至錶面長出白霜時取出,曬乾,貯藏於乾燥處。 ①《本草蒙筌》:㈠新鮮五倍子十斤,搗爛,細磁缸盛,稻草蓋盦七晝夜,取出復搗,加桔梗、甘草末各二兩,又盦一七,仍搗仍盦。務過七次,捏成餅,曬乾任用。 ②《醫學入門》:用五倍子十斤,烏梅、白礬各一斤,酒曲四兩。將水紅蓼三斤,煎水去渣,入烏梅煎,不可多水,要得其所,卻入五倍子粗末並礬、曲和勻,如作酒曲樣,入磁器內。遮不見風,候生白,取出曬乾聽用。 ③《綱目》:五倍子一斤,生糯米一兩,滾水浸過,細茶一兩同炒,共研末,入罐內封固六月,要一七取開,配合用。又:五倍子一斤研末,酒曲半斤,細茶一把研末,右用小蓼汁調勻,入缽中按緊,上以長稻草封固,另用籮一個,多著稻草,將藥缽坐草中,上以稻草蓋,置凈處,過一七後,看藥上長起長霜,則藥已成矣。或捏作丸,或作餅。曬乾,才可收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外感咳嗽,濕熱瀉痢及積滯未清者均忌服。

百藥煎相關的方劑


百藥煎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急性會厭炎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脫肛胃腸出血大腸激擾綜合症咽喉痛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牙齦潰爛大便出血感冒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