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鹽湯

千金鹽湯

QIAN JIN Y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2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7%
心經 27%
肺經 18%
肝經 18%
脾經 9%
胃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鹽湯的組成中包含百藥煎,其原因主要在於兩者藥性互補,協同增效。

百藥煎主要以解毒消腫為主,而千金鹽湯則以溫陽散寒、祛風除濕為用。將百藥煎加入千金鹽湯,可以增強其解毒消腫之力,並減輕其寒涼之性,使其更適合於寒濕兼毒的疾病治療。

同時,百藥煎的藥性較為平和,加入千金鹽湯可以起到緩和其藥性,避免寒涼之邪過於深入,造成脾胃受損。因此,將百藥煎加入千金鹽湯,可以更好地發揮兩者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千金鹽湯中包含雄黃,乃因其具有解毒辟邪之功效。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古人認為雄黃可驅邪避瘟,故常於夏季用於防治瘴癘之疾。

此外,雄黃亦可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濕疹瘙癢等症,且能解毒化瘀,散結止痛。因此,千金鹽湯中加入雄黃,意在驅除邪氣,解毒止痛,促進疾病康復

千金鹽湯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為:

  1. 活血化瘀: 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千金鹽湯多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延胡索可幫助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延胡索亦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能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配合其他藥材,增強方劑整體療效。

因此,延胡索的加入不僅能改善血液循環,還可消散瘀血,減輕疼痛,使千金鹽湯的治療效果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千金鹽湯主治「牙疼,及牙腫牽連頭面」,此症狀屬中醫「牙宣」「風火牙痛」範疇,多因風熱上攻、胃火熾盛或蟲蛀齲齒所致,表現為牙齦紅腫、疼痛劇烈,甚至放射至頭面。本方以局部外治為主,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斂瘡等作用緩解症狀。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功效

  • 川百藥煎
    為五倍子經發酵炮製而成,性酸澀寒,傳統用於收斂止血、消腫解毒。其酸性可腐蝕蟲牙壞齒,殺滅蛀蟲(古人稱「牙蟲」),並收斂牙齦腫脹;抗菌作用能抑制口腔致病菌,減緩炎症。

  • 雄黃
    辛溫有毒,具強力殺蟲解毒、燥濕祛痰之效。古代常用於蟲蛇咬傷或癰疽疔瘡,其硫化物成分對細菌、真菌有抑制效果。外用可殺滅蛀牙腐敗物中的「蟲」(古人視齲齒為蟲蝕),並鎮痛消炎。

  • 延胡索
    辛苦溫,活血行氣止痛,為「痛證要藥」。所含延胡索乙素能阻斷疼痛傳導,直接緩解牙神經痛,改善局部氣血瘀滯導致的腫痛。

2. 配伍邏輯

  • 協同作用
    雄黃殺蟲解毒為主,針對「蟲蛀」與熱毒;百藥煎收斂消腫,抑制牙齦滲出;延胡索止痛治標,三者從「病因(蟲毒)—病機(腫痛)—症狀(疼痛)」多層面切入。
  • 引經與增效
    先用生薑揩牙,辛散之性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藥物滲透;薑汁還可緩解雄黃毒性,避免黏膜刺激。涎液漱去後,藥粉直接作用患處,增強療效。

3. 治療原理

  • 外治直達病所
    牙痛多屬局部實證,外敷藥粉可直接作用於患處。雄黃殺菌消炎,百藥煎收斂蛀孔,延胡索鎮痛,共同緩解急性炎症。
  • 「咽下亦可」的考量:
    延胡索內服可行氣止痛,雄黃少量內服(需謹慎)可「以毒攻毒」,但古人可能基於「口腔—胃腸」相連的整體觀,認為藥效可通過黏膜吸收發揮作用。

三、整體方義與時代背景

此方反映古代對牙痛「蟲毒」與「熱腫」的認知,結合殺蟲、收斂、止痛三法,符合唐宋時期外治牙痛的用藥特點(如《千金方》多見雄黃、百藥煎配伍)。其原理雖以經驗為主,但現代研究證實,三藥成分確有抗菌、鎮痛、收斂效果,體現「簡便驗廉」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川百藥煎、雄黃、延胡索各等分。
上為細末。
先用爛研生薑揩牙,搜盡涎,漱去,卻用此藥揩之,咽下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鹽湯,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 組成:川百藥煎、雄黃、延胡索各等分。 主治:牙疼,及牙腫牽連頭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