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梅湯

芷梅湯

ZHI M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4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28%
脾經 19%
心經 12%
大腸經 3%
腎經 3%
肝經 3%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芷梅湯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 烏梅性酸斂,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對於肺氣上逆、咳嗽不止、痰多稀薄的症狀,烏梅能有效緩解。
  2. 生津止渴: 烏梅入肺、胃經,能生津止渴,潤燥止瀉。對於燥熱傷津、口渴咽燥、大便乾燥等症狀,烏梅能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

芷梅湯中的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芷等,則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作用,與烏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芷梅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芷梅湯以柴胡、黃芩等寒涼藥物為主,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過度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

2. 補氣益脾: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急止痛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促進藥物吸收,並能緩解藥物對腸胃的刺激,使藥效更為平和有效。

芷梅湯的組成中包含百藥煎,主要原因有二:

  1. 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芷梅湯以清熱解毒為主,而百藥煎中包含多種清熱解毒藥物,例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可增強芷梅湯的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
  2. 協同化解毒性: 芷梅湯中含有部分藥物可能具有較強的毒性,而百藥煎中包含一些解毒藥物,例如甘草、黃芪等,可以協同化解芷梅湯的毒性,降低藥物副作用,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因此,芷梅湯加入百藥煎,一方面可以增強清熱解毒功效,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藥物毒性,提高整體療效。

芷梅湯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散寒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如川芎、羌活等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風寒侵襲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通竅止痛,消腫生肌: 白芷還具有通竅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鼻塞、咽喉腫痛等症狀,白芷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鼻腔通暢。

因此,芷梅湯中加入白芷,可有效發揮疏風解表、通竅止痛等作用,對於風寒感冒、鼻塞頭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在中藥方劑「芷梅湯」中加入白檀,主要是利用白檀的芳香開竅、行氣活血作用。白檀能夠開竅醒腦、行氣活血,對於治療頭痛、胸悶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氣滯血瘀導致的頭痛、胸悶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芷梅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奇效良方》,主治「上消,渴而多飲」。上消屬中醫消渴病之一,主因肺熱津傷,症見口乾煩渴、飲水不解,其病機與肺燥胃熱、津液不攝相關。方名「芷梅」提示以白芷、烏梅為君藥,結合他藥共奏生津止渴、清熱潤燥之效。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烏梅肉(君藥)
     - 酸澀性平,歸肝、肺、胃經。《本草綱目》載其「斂肺澀腸,生津止渴」。
     - 酸味可生津液,收斂浮火,緩解上消之津傷;現代藥理亦證實其調節唾液分泌、降血糖作用。

  2. 百藥煎(臣藥)
     - 五倍子與茶葉等發酵製成,酸澀微甘,具「清肺化痰、生津止渴」之功(《本草蒙筌》)。
     - 輔助烏梅增強斂陰生津之效,並收斂肺氣,減少津液耗散。

  3. 白芷(臣藥)
     - 辛溫芳香,歸肺、胃經。《神農本草經》言其「主風邪,燥濕止渴」。
     - 燥濕醒脾,升發清陽,助津液上承以潤口燥;其辛散之性可防烏梅、百藥煎過於收斂。

  4. 白檀(佐藥)
     - 辛香微溫,《日華子本草》稱其「止心腹痛,消暑熱渴」。
     - 芳香理氣,暢達胸膈,調和脾胃氣機,助津液輸布。

  5. 甘草(使藥)
     - 甘平和中,《傷寒論》多用其「滋陰液,和諸藥」。
     - 緩和其他藥味之酸澀,調和藥性,並補益脾胃以資化源。

三、方劑配伍特點

  • 酸甘化陰:烏梅、百藥煎之酸,配伍甘草之甘,符合《內經》「酸甘化陰」之法,直接滋養陰液。
  • 辛斂並用:白芷、白檀之辛散,平衡烏梅之收斂,使生津而不滯氣。
  • 標本兼顧:既收斂肺氣以治標(口渴),又調理脾胃氣機以治本(津液生化)。

此方適用於肺胃燥熱初期,若久病陰虛火旺,恐需加減配伍。其設計體現古代醫家對「上消」病機的精準把握,結合生津、燥濕、理氣三法,簡潔而效專。

傳統服藥法


烏梅肉3分,甘草3分,百藥煎1兩,白芷半兩,白檀3錢。
上為細末。
湯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芷梅湯, 出處:《醫學綱目》卷二十一。 組成:烏梅肉3分,甘草3分,百藥煎1兩,白芷半兩,白檀3錢。 主治:上消,渴而多飲。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