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音丸中包含訶子,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涼,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引起的腹瀉,訶子能固澀腸胃,止瀉止痢。
- 清熱解毒: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因此,清音丸中加入訶子,旨在發揮其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清音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因熱痰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川貝母可以有效緩解。
- 宣肺利咽: 川貝母能宣散肺氣,利咽開音,對因肺熱或痰阻引起的聲音嘶啞、失音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清音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解毒的作用。清音丸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減輕這些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二、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發揮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能增強清熱解毒藥物的清熱解毒效果,還能提高其他藥物的滲透性,使其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總而言之,甘草在清音丸中發揮着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重要作用,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清音丸方劑中包含百藥煎,主要是基於兩者在功效上的相互補充與加強。
百藥煎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善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而清音丸則以清熱利咽、化痰止咳為主,適用於風熱犯肺、痰熱壅肺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
將百藥煎加入清音丸中,不僅能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更能有效化解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進一步提升清音丸治療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的效果。同時,百藥煎的加入也豐富了清音丸的藥性,使其更具針對性。
清音丸方劑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斂肺止咳: 烏梅味酸,性平,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肺氣上逆,咳嗽不止,痰多稀薄等症狀,烏梅能有效改善。
- 生津止渴: 烏梅富含有機酸,能生津止渴,尤其適合口乾舌燥、津液不足者。清音丸常用於治療咽喉乾燥、聲音嘶啞,烏梅的生津作用可緩解喉嚨不適,使聲音更清亮。
清音丸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其清熱生津、潤肺止渴的功效。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其性寒,能清熱解毒,並能降肺氣,止咳化痰。此外,天花粉還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能緩解因熱邪傷津導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
因此,清音丸中加入天花粉,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潤肺止渴,治療因肺熱燥咳、口乾舌燥等症狀。
清音丸方劑中加入葛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宣肺止咳:葛根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葛根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咽喉炎症。
- 疏散風熱,利咽開音:葛根還具有疏散風熱、利咽開音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聲音嘶啞,葛根能疏散風熱,利咽開音,促進聲帶恢復正常功能。
因此,清音丸方劑中加入葛根,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疏散風熱、利咽開音的作用,有效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清音丸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清音丸多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等症,茯苓可以利水滲濕,化解痰濕,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 健脾寧心: 茯苓還有健脾寧心的作用。清音丸治療咳嗽痰多時,也常伴有心煩不安、失眠等症狀,茯苓能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緩解這些症狀,促進整體康復。
主治功效
清音丸主治功效分析
清音丸,顧名思義,主要用於治療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聲音嘶啞、失音之症。綜觀諸多醫家典籍,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主治病症:
- 咳嗽失音: 諸多醫家均提及清音丸用於治療咳嗽導致的失音,此為本方劑之主要適應症。無論是外感風寒、內傷陰虛,或肺熱壅盛所致的咳嗽,若伴隨聲音嘶啞、失音,均可考慮使用清音丸。
- 咽喉不利: 方中藥材有清熱、利咽之功,故能緩解咽喉腫痛、不利之症狀。
- 舌乾口燥: 部分醫家認為失音與熱邪相關,而清音丸中藥材具備清熱生津之效,故能改善舌乾口燥之不適。
- 小兒天哮: 《蘭臺軌範》指出,清音丸對小兒天哮有顯著療效,但未明言其作用機理。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分析,清音丸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清熱降火: 許多醫家都提到,失音與火熱之邪相關。方中天花粉、青黛等藥材具有清熱涼血之效,可清除肺經之熱,使肺氣得以宣暢。古代更有使用童便煎藥,藉由其降火之性,達到治療失音之目的。
- 潤肺止咳: 咳嗽為失音之常見誘因,方中川貝母、訶子等藥材能潤肺止咳,減少咳嗽對聲帶的刺激,為聲音恢復創造條件。
- 利咽開音: 桔梗具有開宣肺氣、利咽之功,可使壅塞之氣得以疏散,有助於恢復聲音。硼砂亦具有清熱解毒、利咽之效。
- 化痰散結: 痰阻肺絡亦可導致聲音嘶啞,方中部分藥材有化痰之功,可清除痰涎,使肺氣宣暢。
- 調和諸藥: 甘草能調和諸藥藥性,使諸藥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生津潤燥: 烏梅能生津止渴,可緩解肺熱耗傷津液所致的咽喉乾燥。
- 冰片: 冰片具有清熱止痛、開竅醒神之效,可以緩解咽喉腫痛。
綜合分析:
從古籍內容可知,清音丸並非僅針對單一病因所致的失音,而是具有多重功效,通過清熱、潤肺、化痰、利咽等作用,綜合調整肺部功能,達到恢復聲音的目的。
然而,古籍中亦提到,失音之症病因複雜,不可一概而論。若為風寒外感所致,則應以辛散為主;若為內傷陰虛所致,則宜甘潤。故使用清音丸時,仍需辨證施治,不可盲目套用。對於實熱證引起的咳嗽失音,清音丸具有較好的療效;而對於虛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失音,則需對症加減,或配合其他方劑使用。部分醫家主張,輔以生薑汁、橄欖丸等藥物,可增強清音丸之療效。
傳統服藥法
鮮地黃5錢,烏梅肉15枚,天門冬6錢,黃芩4錢,訶子肉3錢,麥門冬6錢,鮮荷葉5錢,京知母5錢,柿霜5錢,粉甘草6錢,紅梨汁1兩,羊乳2兩,甘蔗汁1兩。
清咽。
上為極細末,羊乳、梨汁熬成膏,少加煉蜜為丸,每丸5分重。
每服1丸,放口內噙化。
忌五辛、油膩、酸、鹽、刺激食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的功效,適合肺熱火盛、咽喉不利、舌乾口燥、失音聲啞等症狀。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音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訶子肉10兩,川貝母20兩,甘草20兩,百藥煎20兩,烏梅肉10兩,花粉10兩,葛根20兩,茯苓10兩。 主治:清熱利咽,生津止渴。主治:肺熱火盛,咽喉不利,舌乾口燥,失音聲啞。
清音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 組成:桔梗1兩,寒水石1兩,蘇薄荷1兩,訶子1兩,粉甘草1兩,青黛2錢,硼砂2錢,冰片3分,烏梅1兩。 主治:清涼解熱,生津止渴。主治:由肺熱、胃熱而致口乾舌燥,喉嚨不清,聲啞失音。
清音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鮮地黃5錢,烏梅肉15枚,天門冬6錢,黃芩4錢,訶子肉3錢,麥門冬6錢,鮮荷葉5錢,京知母5錢,柿霜5錢,粉甘草6錢,紅梨汁1兩,羊乳2兩,甘蔗汁1兩。 主治:清咽。主治:咽喉、口腔疾患。肺熱火盛,咽頭發炎,口燥咽乾,支氣管炎,聲音嘶嗄,咳嗽音啞。
清音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元參(去蘆)1兩,桔梗1兩,山豆根1兩,胖大海1兩,薄荷葉1兩,生棚砂1兩,金果欖1兩,射乾1兩,黃連1兩,訶子肉2兩,銀花1兩5錢,麥冬1兩5錢,黃芩5錢,生梔子5錢,淨金燈5錢,川貝5錢,甘草5錢。 主治:清涼解熱,生津止渴。主治:咽喉腫痛,音啞聲嘶,口乾舌燥,咽下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