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膏

WU ME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23%
脾經 21%
心經 12%
腎經 6%
膀胱經 5%
肝經 4%
大腸經 1%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烏梅膏」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人參,因其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功效而被選用。烏梅膏通常用於治療體虛乏力、氣陰兩虧等情況,人參的加入可以提高整體的補益作用,幫助恢復體力與精神狀態。

「烏梅膏」中加入檀香,主要是利用檀香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檀香可以幫助改善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狀,與烏梅膏的其他成分相輔相成,共同起到調和氣機、舒緩消化不良的作用。

烏梅膏中添加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暑清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暑止渴的功效。烏梅本身也具有解暑生津、斂肺止咳的作用。兩者結合,能夠更有效地緩解暑熱帶來的口乾舌燥、頭昏腦漲等症狀。

2. 改善口感: 薄荷的清涼香氣可以有效地中和烏梅的酸澀味道,使烏梅膏口感更佳,更易於服用。

烏梅膏以烏梅為主要成分,原因如下:

1. 酸斂止瀉: 烏梅性酸斂,入肺、肝、脾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其酸性可收斂腸道,止瀉痢;斂肺止咳,對於因脾虛濕盛、肺熱津傷引起的腹瀉、咳嗽、口渴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滋陰降火: 烏梅性寒,可清熱解暑、滋陰降火。夏季炎熱易傷陰,導致口渴、煩躁等症狀,烏梅可滋陰清熱,緩解暑熱所致的口渴、咽痛、便祕等症狀。

此外,烏梅膏中還加入其他藥材,如甘草、陳皮、麥芽等,共同發揮其功效,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作用。

「烏梅膏」中加入葛根,主要是因為葛根具有解肌發汗、升陽止瀉的作用。葛根可以幫助治療感冒初期的表證以及腹瀉等症狀,與烏梅膏的其他成分結合使用,可以增強對感冒及腸胃疾病的治療效果。

烏梅膏中加入砂仁,主要是為了緩解烏梅的寒涼之性,並增強其健脾開胃的效果。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止嘔、開胃消食、化濕止瀉的功效。烏梅性酸寒,味酸,入肝、脾、肺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收澀止瀉的功效。

烏梅膏中加入砂仁,可以溫暖脾胃,中和烏梅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傷脾胃。同時,砂仁的開胃消食作用可以幫助消化吸收,增強烏梅的健脾開胃功效。

「烏梅膏」中加入百藥煎,目的是利用百藥煎的清熱解毒、收斂止瀉功效。百藥煎能夠幫助緩解因熱毒導致的腹瀉、便溏等症狀,與烏梅膏的其他成分配合使用,可增強整體治療效果,特別是在治療熱性腸胃疾病方面效果顯著。

烏梅膏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烏梅的酸味,增進口感: 烏梅性酸,味道極酸,單獨服用難以下嚥。甘草味甘,性平,可以中和烏梅的酸味,使口感更為柔和,更易於服用。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烏梅性酸收斂,甘草性甘平緩和,兩者相配,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單獨服用烏梅可能造成的過於收斂之弊。同時,甘草還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有助於增強烏梅的止咳、生津、止瀉等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梅膏」的組成和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葛根可以治療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酒醉、乙醇中毒、麻疹不透、熱瀉熱痢、脾虛泄瀉以及感冒、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熱毒性疾病。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檀香味辛,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活絡止痛、健脾胃等功效。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總結

烏梅膏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甘草、薄荷、葛根、人參、砂仁、檀香、烏梅等七味中藥組成。烏梅膏具有小兒各種口渴不能停止,嘔吐、腹瀉以後,口乾舌燥,沒有味覺,以及生病時精神恍惚,咽喉疼痛、吞嚥困難,心悸像受驚嚇一樣。

傳統服藥法


烏梅、蜜。
上搗烏梅肉,更以蜜和搗,捏作餅子,如錢許厚。
貼瘡。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梅膏具有清熱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另外,烏梅膏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不宜服用烏梅膏。

相關疾病


心悸心絞痛肺結核扁桃腺炎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急性會厭炎雞眼及胼胝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烏梅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一。 組成:烏梅、蜜。 主治:諸瘡中新肉胬出。

烏梅膏, 出處:《中醫外科臨證手冊》。 組成:烏梅1兩,食糖3錢。 主治:腐蝕雞眼。主治:雞眼、胼胝。

烏梅膏,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一。 組成:烏梅。 主治:久咳經年,百藥不效,餘無他症,與勞嗽異者。

烏梅膏,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人參(去蘆)半兩,檀香(銼,曬)半兩,薄荷葉半兩,烏梅肉(薄切,用屋瓦慢火焙乾)1兩,乾葛1兩,縮砂仁1兩,百藥煎1兩,粉草1兩。 主治:小兒諸渴不止,吐瀉後口乾無味,及病中昏悶,咽痛不利,心悸似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