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餅

CHEN XIANG B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人己良方》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9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5%
脾經 15%
胃經 13%
腎經 9%
心經 7%
膽經 7%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三焦經 3%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沉香餅方劑中加入砂仁,主要是利用其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 的功效,以增強整體療效。

砂仁 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嘔的功效。沉香餅以沉香為主藥,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功效,但對於脾胃虛寒、氣機不暢的患者,單用沉香可能難以完全解決問題。

加入砂仁後,可溫補脾胃,促進氣機運行,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進一步緩解疼痛、止嘔,提升療效。

沉香餅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是因為香附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能行氣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腹痛等症狀。沉香本身具有溫通心脾、降逆止嘔的功效,與香附搭配,能更有效地緩解氣滯血瘀、肝脾不和所導致的各種疼痛。
  2. 調和脾胃,健脾消食:香附亦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沉香餅中加入香附,有助於提升整體方劑的健脾消食功效,改善消化功能,促進食慾。

沉香餅中包含沉香,主要基於沉香的藥性及功效。沉香性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

首先,沉香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胃脘疼痛、腹痛、胸痛等,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其次,沉香能溫中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引起的嘔吐,有溫暖脾胃、止嘔的作用。最後,沉香能納氣平喘,對於肺氣虛弱、氣喘咳嗽等,有補肺益氣、平喘止咳的功效。

因此,沉香餅中加入沉香,可以有效地發揮其藥性,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沉香餅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沉香餅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為主要功效,而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降逆、溫腎壯陽、止嘔止痛之效,可協同沉香溫中散寒,增強其行氣止痛之效。
  2. 芳香闢穢,增香增效: 丁香香氣濃鬱,具有芳香闢穢之效,可掩蓋藥材本身的苦寒氣味,使沉香餅氣味更香醇,同時也能增強藥性,提升療效。

因此,沉香餅中加入丁香,不僅能提升藥效,更能提升藥物的口感和氣味,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沉香餅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滯、止痛的功效。沉香餅多用於治療胸腹脹痛、胃脘痞滿等症狀,青皮的加入能幫助行氣活血,緩解氣滯所致的疼痛,並促進消化,改善食積。
  2. 降逆止嘔: 青皮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沉香餅中常加入香附、砂仁等理氣藥物,青皮的加入可以協同它們,更有效地降逆止嘔,改善脾胃功能。

沉香餅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沉香餅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脘腹冷痛等症狀。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能與沉香共同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
  2. 調和藥性:沉香性溫,辛香燥烈,若單獨使用容易耗傷津液。木香性溫,但偏於燥性,與沉香搭配,可以起到緩和沉香燥性,避免其過於燥烈傷津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

沉香餅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降逆止嘔: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止嘔的功效。沉香性溫,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溫中降逆。兩者配伍,可增強理氣行氣之效,助於緩解氣滯引起的嘔吐、腹脹等不適,對於沉香行氣止痛的效果也有增強作用。
  2. 芳香化濁,增香提味: 陳皮氣味芳香,可以芳香化濁,增強沉香的香味,使藥物更易於服用。此外,陳皮的加入還可以提升藥物的整體口感,減少服用時的苦味,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沉香餅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表,芳香開竅: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芳香開竅的功效。沉香性溫,善於行氣止痛,二者配伍,可協同發揮清熱解表、醒神開竅之效,尤其適合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鼻塞、神志不清等症。

二、 調和氣味,增強療效: 沉香氣味厚重,薄荷氣味清涼,二者配伍,可以相互調和,使藥性更加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也更能增強藥效。

沉香餅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止瀉作用: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血的功效。與沉香等藥材配伍,能加強方劑止瀉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瀉腹痛等症狀,起到更顯著的療效。

2. 改善藥性: 白礬能與沉香等藥材相互作用,調整藥性,使藥效更加協調。白礬的酸澀之性,能中和部分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更利於藥物在體內吸收和發揮作用。

沉香餅方劑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具有平肝熄風之效,能有效緩解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疼、肢體麻木等症狀。沉香餅常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而天麻的平肝熄風之效可以協同沉香補腎固精、溫陽化氣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相輔相成: 天麻性平味甘,沉香性溫味辛,兩者配伍能相互補益,協調藥性。天麻能引導沉香的藥力直達病竈,並能減少沉香的燥性,使其更平和地作用於人體。

沉香餅方劑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解鬱:鬱金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之功效,可有效疏通肝氣鬱結,改善胸悶、腹脹等症狀。沉香餅主治氣滯血瘀之證,鬱金的加入可以協同沉香理氣止痛,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更好的療效。
  2. 調和藥性:沉香性溫燥,容易引起燥熱,而鬱金性溫,具有清熱解毒之效。鬱金的加入可以中和沉香的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熱,避免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臨牀應用。

沉香餅方劑中包含百藥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沉香餅主治心腹冷痛、寒凝氣滯等症,百藥煎則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二者合用,可互相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協調藥性,避免副作用: 沉香餅中沉香性燥,百藥煎則性溫和,二者配伍,可協調藥性,避免沉香過燥傷陰,同時也能更有效地發揮沉香的功效。

沉香餅中加入胡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益精,改善虛寒: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溫腎壯陽的功效。沉香餅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胡桃仁的加入可增強方劑補腎壯陽的作用,同時也能改善虛寒體質。
  2. 潤腸通便,助藥力: 胡桃仁富含油脂,潤腸通便,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藥物吸收和發揮功效。沉香餅中加入胡桃仁,可以改善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療效。

沉香餅中加入蓮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補脾益腎,協調沉香之性:沉香性溫燥,擅長行氣止痛,但易耗損脾腎之氣。蓮子味甘性平,入脾腎經,能滋補脾腎、健脾止瀉,與沉香相配,可緩解沉香燥性,避免傷及脾腎,使藥效更加平和。

二、 滋陰降火,助沉香安神:沉香不僅行氣止痛,更能安神定志,但若體內有火,則易影響沉香安神效果。蓮子性涼,可清心火、降虛火,有助於沉香安神作用的發揮,使心神安定,睡眠品質提升。

沉香餅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一、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濃烈,能迅速透過鼻腔直達腦部,具有開竅醒神之效,有助於提振精神、改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二、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沉香餅方劑中加入麝香,可有效增強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效果,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沉香餅主治功效分析

沉香餅的主治功效主要針對 消化系統疾病,具體表現為 食積停滯、胸腹脹痛、嘔吐 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從藥物組成來看,方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幾類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1. 理氣藥: 如青皮、陳皮、木香、沉香、香附等,能疏通氣機,消除胸腹脹滿疼痛。
  2. 消導藥: 如京三稜、蓬莪朮、紅豆、巴豆等,能消食化積,促進消化,去除停滯的食物。
  3. 溫裏藥: 如乾薑、桂、益智等,能溫中散寒,緩解脾胃虛寒引起的消化不良、嘔吐等症狀。
  4. 燥濕化痰藥: 如半夏、芫花、?砂等,能燥濕化痰,緩解痰濕阻滯引起的胸悶、嘔吐等症狀。
  5. 芳香化濕藥: 如藿香葉、縮砂仁等,能芳香化濕,醒脾開胃,促進消化。

綜合以上藥物的作用,沉香餅通過理氣、消導、溫裏、燥濕、芳香化濕等多重途徑,達到消除食積、疏通氣機、溫暖脾胃、化痰止嘔的功效,從而治療食飲停積、胸膈痞滿、腹脅疼痛、嘔吐不止等症狀。

此方劑的用藥特點為多用辛溫、辛散之品,且包含峻猛的攻逐藥如巴豆、芫花等,旨在迅速攻逐積滯,通暢氣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3. 本方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氣喘癲癇小兒驚巒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大腸激擾綜合症四肢抽搐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沉香餅, 出處:《人己良方》。 組成:砂仁3錢,香附3錢,沉香1錢半,丁香2錢,青皮2錢,木香2錢,陳皮2錢,薄荷2錢,明礬2錢,天麻2錢,鬱金2錢半,百藥煎2錢半,核桃2個,蓮肉10粒,麝香2分。 主治:小兒急驚風,吐乳泄瀉,臍風天釣,驚癇痰喘,食少咳嗽。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