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闢邪丹」方劑中加入蒼朮,主要源於其辟邪除穢、燥濕健脾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其具有燥濕化痰、祛風除濕、醒脾開胃、辟邪解毒之效。在「闢邪丹」中,蒼朮主要發揮其辟邪除穢、燥濕健脾的作用。
一方面,蒼朮可驅除外邪,預防疾病的發生,達到「闢邪」的效果;另一方面,蒼朮能燥濕健脾,增強人體抵抗力,進一步抵禦外邪入侵。
闢邪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驅邪避穢:乳香氣味濃鬱,古人認為其有驅散邪氣、闢除穢氣之效,可用於淨化環境、驅除病邪。古代醫書記載乳香能「闢惡氣」,故而將其列入闢邪丹方,以達祛病延年之效。
- 活血化瘀: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在闢邪丹中,乳香的活血作用也有助於驅散體內積聚的陰邪之氣,增強抵抗力。
闢邪丹中加入降真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辟邪驅穢: 降真香氣味芳香,性溫,具有驅邪辟穢、解毒化瘀的功效。古代醫家認爲,香氣能通竅驅邪,降真香的香氣能驅散邪氣,保護人體不受外邪侵擾。
二、安神定志: 降真香亦能安神定志,緩解焦慮不安的情緒。古人認爲,恐懼和不安更容易招致邪氣入侵,而降真香能安定心神,使人精神振奮,抵禦邪祟。
闢邪丹中加入甘松,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重要功效:
- 闢穢解毒: 甘松氣味辛香,能闢除穢氣,且具有解毒作用,能有效抵禦外邪入侵,保護人體免受疾病侵襲。
- 開竅醒神: 甘松能通鼻竅,醒神開竅,有助於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進而達到辟邪的效果。
因此,甘松的加入不僅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還能提高藥方的整體功效,使其更有效地預防疾病。
「闢邪丹」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源於其辛溫解表、通竅止痛的功效。
細辛性辛溫,入肺經,能散寒解表,驅散外邪;同時,細辛亦能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並能緩解頭痛、頭昏等由風邪入侵引起的頭部不適。
因此,在「闢邪丹」中加入細辛,可有效驅散外邪、預防感冒,並緩解因風邪入侵而引起的頭部不適,達到辟邪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闢邪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嵐瘴、鬼瘧、食瘧頻并」,三者皆與古代所稱「邪穢之氣」或「瘴毒」相關。
- 嵐瘴:指山嵐瘴氣,多見於南方濕熱之地,症狀如寒熱交作、頭痛嘔逆,屬外感穢濁之邪。
- 鬼瘧:古稱「邪祟致病」,發作無時,寒熱難解,或附會鬼神之說,實為瘧疾中症狀詭變者。
- 食瘧:因飲食不節、痰濕內阻而誘發之瘧疾,伴胸脘痞悶、嗳腐吞酸。
此方以「闢邪」為名,重在祛除穢濁、截瘧解毒,針對瘧疾反覆發作或夾雜瘴毒、痰食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雄黑豆、綠豆(各49粒):
- 黑豆性平,古籍載其「解毒辟穢」,綠豆清熱解毒,兩者合用可調和氣血、消導瘴毒。取49粒之數,或與傳統「陽數極用」有關(7×7),寓意驅邪徹底。
信砒(砒霜,半錢):
- 大熱大毒之品,古代用於截瘧、劫痰,尤其對頑固瘧疾有驟止之效,然其毒性劇烈,用量極謹慎(此方分30服,每服含砒量極微)。
黃丹(鉛丹,1錢為衣):
- 外層裹衣,取其重鎮安神、殺蟲解毒之用,古代認為可「鎮鬼邪」,實則對痰熱擾神或瘧疾譫妄或有抑遏之效。
配伍特點:
- 毒藥輕投:信砒配大量豆類,以甘平緩和其毒性,攻邪不傷正。
- 時令與服法:端午日製藥,因此時「陽氣最盛」,可增藥力;晨時吞服,趁天地升發之氣驅邪外出。桃心、井花水助清熱透邪,醋湯取其收斂以防砒毒發散過猛。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信砒為君,直折瘧邪;豆類為臣,護胃解毒;黃丹為佐,鎮靜安神。全方透過「毒藥攻邪」結合「時氣助效」,針對瘧疾夾雜痰、濕、瘴毒之複雜病機,屬「以毒攻毒」之峻劑,適用於體實邪盛者。
傳統服藥法
雄黑豆(一作小豆)49粒,綠豆49粒,信砒半錢(另研),黃丹1錢(為衣)。
上為末,於端午日同入乳鉢內,滴水為丸,分作30粒。
每服1粒,用東南桃心7枝研汁,將井花水於早晨日欲出未出時吞之,醋湯亦得,3日1服。
忌葷腥。孕婦不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闢邪丹, 出處:《奇效良方》卷十二。 組成:雄黑豆(一作小豆)49粒,綠豆49粒,信砒半錢(另研),黃丹1錢(爲衣)。 主治:嵐瘴、鬼瘧、食瘧頻並者。
闢邪丹,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三。 組成: 闢邪丹(《景岳全書》卷六十三。)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三。組成:蒼朮(以黃連代之更妙)、乳香、降真香、甘松、北細辛、芸香各等分。主治:闢一切穢惡邪氣。 。 主治:闢一切穢惡邪氣。
闢邪丹, 出處:《醫學正傳》卷五。 組成:人參1兩,茯神1兩,遠志1兩,鬼箭羽1兩,九節菖蒲1兩,白朮1兩,蒼朮1兩,當歸1兩,桃奴(焙乾)5錢,雄黃(另研)3錢,辰砂(另研)3錢,牛黃1錢(另研),金箔20片,或加麝香1錢。 主治:衝惡怪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