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穢丹

BI HU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7.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2%
心經 18%
膽經 9%
肺經 9%
胃經 9%
心包經 4%
腎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避穢丹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化濕: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濕之效,可祛除體內濕邪,避免因濕邪入侵而導致的穢氣產生。
  2. 解毒散結:蒼朮亦具解毒散結功效,可抵抗外來毒素,預防因毒素積聚而引發的穢氣。

因此,蒼朮在避穢丹中可有效驅除濕邪、解毒散結,達到避穢的效果。

避穢丹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在於細辛的辛溫散寒特性,可有效抵禦外邪侵襲,起到避穢作用。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解表、溫肺止咳、通竅止痛等功效。其辛溫之性可驅散寒邪,溫肺化痰,並能通暢鼻竅,利氣止痛。

在避穢丹中,細辛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驅邪避穢之效,保護人體免受外邪侵襲。

避穢丹方劑中加入甘松,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芳香闢穢,解毒散結:甘松氣味芳香,具有闢穢止臭之效,可有效驅散瘴氣、穢氣,防止外邪侵襲。同時,甘松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化解毒素,減輕其對人體的傷害,達到避穢解毒之效。
  2. 行氣止痛,開鬱化痰:甘松性溫,能行氣止痛,開鬱化痰,對於因穢氣入侵而導致的胸悶氣短、脘腹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甘松在避穢丹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驅散穢氣,更能解毒散結、行氣止痛,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避穢丹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避穢丹用於驅除穢氣,而穢氣阻塞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可引起疼痛、腫脹等症狀。川芎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驅邪避穢的作用。
  2. 升散止痛,清熱解毒: 川芎還具有一定的升散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避穢丹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熱等引起的疾病,川芎可以散寒止痛,清熱解毒,幫助機體抵抗外邪入侵,減輕病症。

避穢丹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辟邪解毒:乳香氣味芳香,具有辟邪解毒之效,可驅散穢氣、消毒殺菌,有助於預防瘟疫和傳染病。古人認為乳香能驅除邪氣,故常被用於避穢防瘟的方劑中。
  2. 活血止痛:乳香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在避穢丹中,乳香可幫助清除體內毒素,緩解因病症引起的疼痛不適。

總體而言,乳香在避穢丹中起到辟邪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避穢丹方中包含降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辟邪除穢,芳香開竅: 降香氣味芳香,能散寒解毒,辟邪除穢,並能開竅醒神,提升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降香性溫和,能調和方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有效發揮其他藥材的功效,達到最佳療效。

總之,降香在避穢丹中發揮了辟邪除穢、芳香開竅,以及調和藥性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避穢丹]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奇方類編》、《奇效良方》及《醫學入門》之記載,可知「避穢丹」主治功效主要針對以下幾方面:

1. 穢濁之氣所致病症:

  • 《奇效良方》明確指出本方「避穢氣」,直指本方能針對穢濁之氣所導致的不適症狀。
  • 《醫學入門》中也提到「穢汙觸者,避穢丹」 ,說明本方可用於因接觸穢汙之氣而引起的病症。

2. 脾胃不和之症:

  • 《奇方類編》提到,早起或冷暖不適、食油膩、或聞穢氣,易導致嘔吐、腹痛、泄瀉等症。這些症狀多與脾胃運化失調有關。
  • 避穢丹組成中,蒼朮能健脾燥濕,可處理脾虛濕盛、運化失常等問題。
  • 雖然《奇方類編》記載的方劑與避穢丹組成不同,但所列症狀與穢氣、脾胃功能相關,可作參考。

3. 外感風邪:

  • 《奇方類編》記載本方「並治感冒風邪,寒暑瘧疾」,說明本方具有一定的解表散邪作用。
  • 避穢丹中的細辛,具有散寒解表、宣肺平喘之功,可輔助處理外感風寒之邪。

4. 活血行氣止痛:

  • 避穢丹中的川芎,具有活血通絡、調經止痛之效。
  • 甘松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可輔助川芎加強活血行氣止痛之功。

治療原理分析:

避穢丹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著以下幾點:

  • 驅散穢濁之氣: 避穢丹以辛溫之藥為主,通過芳香走竄之性,驅散體內之穢濁之氣,使氣機調暢,達到「避穢」的目的。
  • 健脾燥濕: 蒼朮可健脾燥濕,能改善因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濕邪內生所產生的不適。
  • 解表散邪: 細辛能散寒解表,可驅散體表之邪,改善外感所致不適。
  • 活血行氣止痛: 川芎和甘松能活血行氣,緩解因氣滯血瘀所導致的疼痛,並能幫助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順暢。

綜合以上,避穢丹的治療原理是通過驅散穢濁之氣、健脾燥濕、解表散邪、活血行氣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本方雖名為「避穢」,但其功效不僅限於避穢,亦可處理因穢濁之氣所致的相關病症,亦能處理外感及氣血問題。

傳統服藥法


蒼朮、甘松、細辛、乳香、芫荽。
避穢,解穢。
上為末,燒灰。
熏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發疹初期使用,若疹出已久,則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避穢丹, 出處:《普濟方》卷四○三。 組成:蒼朮、北細辛、甘松、川芎、乳香、降香。 主治:熏解穢惡。主治:痘疹。

避穢丹,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二。 組成: 避穢丹(《種痘新書》卷十二。)出處:《種痘新書》卷十二。組成:蒼朮、甘松、細辛、乳香、芫荽。主治:避穢,解穢。 。 主治:避穢,解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