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真香

降真香

JIANG ZHEN XIANG

  • 英文名稱:Acronychia pedunculata L.Miq.
  • 別名:降真,山油柑,紫藤香,降香,山橘
  • 來源:蕓香科山油柑屬植物降真香,以根、心材、葉、果入藥。果實秋冬采,其余部分全年采,切片曬幹或陰幹。
  • 道地藥材:海南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降真香的傳統功效


1. 活絡止痛

降真香,辛香溫暖,入肝、脾、腎經,其活絡止痛之效,乃因其辛溫開散,能溫通經絡,祛瘀化滯止痛。常用於跌打損傷之瘀滯作痛,或風濕痹痛,婦人血瘀經閉、產後腹痛,癥瘕積聚等因血滯氣阻所致疼痛。其所含揮發油,具行氣活血之功,助經絡暢通,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故能有效緩解諸痛。

2. 理氣行氣

降真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其溫辛走竄之性,使其在理氣行氣方面功效顯著,為主要作用之一。它能疏通氣機鬱滯,推動氣血運行,對於因氣滯而引發的胸悶、腹脹、疼痛等症,能發揮疏利作用,使氣機條達。正如《醫林纂要》所謂「理氣行滯」,直指其解除氣凝滯之功。透過行氣,亦能輔助活血,故常用於氣滯血瘀諸證。

3. 活血化瘀

降真香,性辛、溫,主要歸肝、腎二經。從傳統中醫觀點分析,其辛溫之性具有溫通之功,能入血分而行血,此為其活血化瘀的關鍵。肝主藏血、疏泄,肝脈絡於全身,而腎為先天之本,藏精氣與血液運行密切相關。降真香入此二經,正能發揮其調和氣血、疏通脈絡之效。

古籍記載:「降真香,入血分而行血」,直指其能深入血脈,推動血液循行,化解瘀滯。其活血化瘀的作用,主要體現於促進血行,改善因血瘀所致的各種不暢。現代研究亦指出,降真香所含的揮發油成分,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障礙,增強血管的柔韌性,並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此外,它還能抑制血小板異常聚集,從而有效預防血栓形成,進一步鞏固其散瘀通滯的功效。總而言之,降真香以其辛溫之性,入肝腎血分,能溫和而有效地活血化瘀,使血行暢通。

4. 止血

降真香性微溫,味辛苦,入肝、脾、腎經。其止血觀點獨具特色,非僅收斂固澀,乃基於「活血化瘀」之功。中醫認為,此藥能暢達血脈,消散積滯,使離經之血歸於正途而止。故其止血機理,實為透過化解瘀滯,從而達到血歸正路。尤善治因瘀血阻滯所致之出血,兼可散結消腫、理氣止痛。

5. 消食化積

降真香的消食化積功效,體現於其獨特藥性。積食,於中醫理論中,乃飲食停滯於腸胃之中,未能正常消化吸收,致使脘腹脹滿,或見腹痛、不思飲食等症。降真香正應此證。其性溫、味苦辛,獨入脾、胃二經。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主運化水穀。降真香之苦辛溫特性,能行氣活血,疏通經絡,化解瘀滯。藉此行氣化瘀之力,方能消導積滯,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故對於食積腹脹、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因積滯所致之症,降真香能發揮其獨到功效。

6. 祛風除濕

降真香性味辛、微苦、溫,歸肝、腎經,具祛風除濕功效。中醫視「風」與「濕」為致病常見邪氣。降真香辛散溫通,能發汗解表,以祛散風寒;其苦燥之性則能勝濕,清除體內濕邪。此作用使其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筋骨痠痛等病症。

降真香的現代功效


1. 降血糖

降真香在古籍中被提及具降血糖功效。現代藥理研究深入揭示,其提取物確能降低血糖水平,主要透過多重機制實現。這包括顯著促進機體對葡萄糖的代謝利用,有效抑制肝臟中糖原分解為葡萄糖的過程,以及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些作用共同有助於穩定血糖,為其傳統功效提供現代科學依據。

2. 降血脂

降真香的降血脂作用源於其所含有效成分。現代藥理研究指出,這些活性成分能顯著抑制肝臟膽固醇的生物合成,同時促進膽固醇從體內排泄。此外,它亦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的合成。這些綜合作用表現為降低血清總膽固醇與三酰甘油水平,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從而全面改善血脂代謝異常,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3. 抗氧化

降真香提取物之現代藥理分析證實其具強效抗氧化作用。其有效成分能高效清除體內過量自由基,特別是活性氧自由基,顯著降低氧化壓力。此機制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傷,抑制脂質過氧化,維護細胞膜完整性。透過清除自由基,降真香在分子層面延緩細胞老化進程,維持生物體功能穩定。

4. 抗發炎

降真香的抗發炎功效,依現代藥理分析,主要體現於其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多種炎症因子的釋放。這些炎症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介白素-1β(IL-1β)及介白素-6(IL-6)等,是啟動與維持炎症反應的核心介質。降真香透過調節細胞內訊號傳導途徑,例如核因子-κB(NF-κB)或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直接作用於發炎細胞(如巨噬細胞),從而減少發炎前驅物質的合成與分泌。此作用能顯著降低發炎反應的程度,緩解組織水腫及疼痛。其藥性為下行溫燥,這在中醫概念上與抑制局部炎症反應、促進代謝產物排出有潛在對應性,有助於消散因發炎引起的痰濕鬱結,故可入肺脾而通利肺氣、化痰散結、健脾益氣,達到整體抗炎效果。

5. 抗菌

降真香提取物展現顯著抗菌活性,其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對多種臨床常見病原體具廣譜抑制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為革蘭氏陽性菌,常引起皮膚感染、敗血症及藥物抗性問題。大腸桿菌與綠膿桿菌,兩者皆為革蘭氏陰性菌,前者是泌尿道感染與胃腸道疾病主因,後者則以其多重耐藥性及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引發嚴重機會性感染(如肺炎、燒傷創面感染)著稱。此外,白色念珠菌,一種常見真菌,可導致黏膜、皮膚乃至系統性真菌感染。降真香提取物能有效抑制上述細菌及真菌的生長或繁殖,表明其活性成分針對不同微生物類別的細胞壁、細胞膜或代謝途徑可能具有破壞或干擾作用。此種多靶點、廣譜的抗菌能力,賦予降真香作為潛在感染治療或預防藥物的應用前景。

6. 止痛功效

降真香的止痛功效,在現代藥理學分析中,主要可從其「活血化瘀」與「消腫止痛」兩大傳統藥效中尋求解釋。其「活血化瘀」作用可能涉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降低組織缺血性疼痛,並促進炎性產物或瘀血的吸收,從而緩解因氣滯血瘀或創傷積聚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後的瘀血腫痛。

另一方面,「消腫止痛」則指向其潛在的抗炎與直接鎮痛機制。降真香作為樹脂類藥材,其有效成分可能包含萜類化合物、揮發油、黃酮類或酚類物質。這些成分可能透過抑制體內炎症介質(如前列腺素E2、白三烯等)的釋放或合成,來減少組織水腫並減輕疼痛感受。同時,某些萜類或酚類物質可能直接作用於疼痛通路,表現出中樞或周邊的鎮痛效果,類似於某些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作用模式。

因此,對於跌打損傷、頭痛、牙痛、腹痛等不同類型的疼痛,降真香可能透過多重機制發揮止痛作用,包括抗炎、改善微循環,甚至對於某些平滑肌痙攣引起的腹痛,可能具有解痙作用。這些都是其傳統止痛療效的現代藥理基礎。

降真香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

降真香的炮製


  • 水浸
  • 蒸至適度
  • 鎊片或刨片
  • 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降真香注意事項重點

  1. 血熱妄行:血熱妄行、面色紫紅濃鬱、脈象實而便祕者禁用。
  2. 癰疽潰後:癰疽潰爛後,膿液過多者不宜使用。
  3. 諸瘡膿多:各種瘡瘍膿液過多者不宜使用。
  4. 陰虛火盛:陰虛火盛者不宜使用。

降真香相關的方劑


降真香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咳血消化不良支氣管炎吐血動脈損傷動脈粥樣硬化腹痛月經不調頭痛疼痛低血糖產後腹痛

降真香含有的化學成分


黃檀素(Santalin), 去甲黃檀素(Deoxysantalin), 異黃檀素(Isosantalin), 黃檀素甲醚(Santalin methyl ether), 黃檀酮(Santalone), 黃檀色烯(Santaline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