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陽正氣丸

純陽正氣丸

CHUN YANG ZHENG Q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家庭治病新書》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8.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9%
胃經 17%
肝經 12%
心經 9%
腎經 7%
大腸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純陽正氣丸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暑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有解暑化濕、理氣止痛的作用。夏季濕熱之邪易傷脾胃,導致脾胃氣虛,出現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藿香能有效驅散暑濕,健脾和胃,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2. 散寒止痛: 藿香還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本方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藿香可溫中散寒,緩解疼痛,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

總之,藿香在純陽正氣丸中起到解暑化濕、散寒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純陽正氣丸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原因如下:

  1. 散寒解表: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引起的感冒、發熱、咳嗽等症狀,紫蘇葉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行氣止痛:紫蘇葉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悶、腹痛等症狀。

因此,在純陽正氣丸的組成中加入紫蘇葉,可以增強其散寒解表、行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純陽正氣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之效。純陽正氣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氣虛乏力等症,蒼朮可助於去除脾胃濕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虛乏力等症狀。
  2. 祛風除濕:蒼朮還有祛風除濕的功效。純陽正氣丸中常與其他祛風除濕藥物配合使用,例如防風、羌活等,共同起到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

純陽正氣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燥濕健脾。純陽正氣丸以補氣為主,而白朮能增強脾胃功能,提高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補氣效果。
  2. 燥濕化痰: 白朮兼具燥濕之效,可化解脾胃濕氣,對於脾虛痰濕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輔助療效。純陽正氣丸中常配伍其他燥濕化痰藥物,白朮可協同作用,提高方劑的整體療效。

純陽正氣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純陽正氣丸主要用於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濕邪內阻等症,茯苓能幫助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有利於氣血生化,增強正氣。
  2. 通利水濕,化痰止咳:茯苓有通利水濕之功,可促進體內水濕代謝,有利於痰液的排除,對於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純陽正氣丸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純陽正氣丸旨在溫補脾陽,驅散寒邪,丁香有助於增強藥效,提高溫陽散寒之力。
  • 理氣止痛:丁香亦能理氣止痛,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丁香在純陽正氣丸中的作用,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入侵等疾病的目的。

純陽正氣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純陽正氣丸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邪,導致的氣虛、痰飲、咳嗽等症狀。半夏能有效祛除濕邪,化解痰飲,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溫陽化氣,宣肺止咳的效果。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一定降逆止嘔的作用。在一些患者因寒濕痰飲阻滯,出現嘔吐、噁心等症狀時,半夏能有效緩解這些不適,幫助患者恢復正常。

總之,半夏在純陽正氣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燥濕化痰和降逆止嘔,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純陽正氣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純陽正氣丸主治脾胃虛寒、氣滯血瘀等症,陳皮可理氣化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增強藥物療效。
  2. 調和藥性: 方中諸藥多偏溫燥,容易耗傷津液。陳皮性溫而不燥,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不受損傷。此外,陳皮還能增強藥物香氣,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純陽正氣丸中添加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扶正祛邪: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引火歸源、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腎陽虛、寒凝氣滯所致的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四肢厥冷、陽痿早泄等症,肉桂能起到溫陽驅寒、扶正祛邪的作用。

2. 增強藥力,引藥入經:肉桂味辛,能行氣活血,且性熱,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力,使藥效更易發揮。同時,肉桂亦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發揮其應有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純陽正氣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木香,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腹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增強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
  2. 健脾燥濕: 木香還具健脾燥濕之效,可改善脾胃虛弱、濕氣內阻引起的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正氣,扶助正氣抵抗外邪。

總而言之,木香在純陽正氣丸中發揮行氣止痛、健脾燥濕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效,增強正氣,對治療外感風寒、脾胃虛弱等症狀起到重要作用。

純陽正氣丸中加入降真香,乃因其藥性溫和,且具備多重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降真香氣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此藥性溫而不燥,可溫陽化寒,有助於提升正氣,抵禦外邪。

同時,降真香亦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其補氣固表、化濕健脾之效,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純陽正氣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霍亂吐瀉腹痛,四肢厥冷,脈伏轉筋」,屬中醫急症範疇。其病機關鍵在於寒濕穢濁之邪壅滯中焦,導致:

  • 陰陽氣機逆亂:上吐下瀉,腹痛劇烈。
  • 陽氣暴脫:四肢厥冷、脈沉伏,甚則轉筋(肌肉痙攣),此為寒邪內盛,陽氣不達四末之危候。

古人以「純陽」為名,強調其溫燥化濁、峻逐陰寒之力,可速復陽氣,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核心配伍邏輯

  1. 溫裡散寒為主軸:

    • 肉桂/桂枝:溫通心腎陽氣,散寒止痛。
    • 公丁香、小茴香:暖下焦,止寒疝腹痛。
    • 鮮花椒葉煎汁泛丸:取其辛熱之性,增強溫中散寒、殺蟲止癢之效。
  2. 燥濕化濁為輔助:

    • 藿香、紫蘇:芳香化濕,解表和中,針對霍亂穢濁之邪。
    • 茅朮(蒼朮)、白朮:健脾燥濕,守中焦以絕濕濁之源。
    • 半夏、陳皮:理氣化痰,降逆止嘔,調暢氣機。
  3. 急症救逆之配伍:

    • 八寶紅靈丹(古方含朱砂、雄黃、冰片等):辟穢解毒、開竅醒神,針對穢毒鬱閉之急症,助主藥速解寒濕穢濁之邪。

治療原理歸納

  • 溫陽散寒:直中陰寒,解決四肢厥冷、脈伏。
  • 芳香辟穢:化解濕濁,止吐瀉腹痛。
  • 健脾理氣:恢復中焦升降,杜絕濕邪再生。

此方體現中醫「寒者熱之」「急則治標」思路,適用於寒濕型霍亂急性期,非虛證或熱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藿香1兩,肉桂(桂枝可代)1兩,陳皮1兩,半夏1兩,公丁香1兩,小茴香1兩,紫蘇1兩,雲芬1兩,制茅朮1兩,生白朮1兩,八寶紅靈丹5錢。
上為細末,同紅靈丹研勻,用鮮花椒葉煎濃汁泛丸,如梧桐子大,紙囊封固,收藏燥處。
每服5分,重者加倍,陰陽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腹痛胰臟炎霍亂原發性高血壓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手腳冰冷怕冷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純陽正氣丸, 出處:《家庭治病新書》。 組成:藿香1兩,蘇葉1兩,生茅朮1兩,白朮1兩,茯苓1兩,丁香1兩,薑半夏1兩,陳皮1兩,官桂1兩,青木香1兩,降真香5錢。 主治:霍亂吐瀉腹痛,四肢厥冷,脈伏轉筋者。

純陽正氣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藿香1兩,肉桂(桂枝可代)1兩,陳皮1兩,半夏1兩,公丁香1兩,小茴香1兩,紫蘇1兩,雲苓1兩,制茅朮1兩,生白朮1兩,八寶紅靈丹5錢。 主治:時行疫癧,霍亂吐瀉,絞腸腹痛。

純陽正氣丸,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官桂1兩,公丁香1兩,青木香1兩,生蒼朮1兩,生白朮1兩,廣皮1兩,制半夏1兩,白茯苓1兩,廣藿香1兩,花椒5錢,紅靈丹4錢。 主治:正氣宣濁,祛暑散寒,定痛止吐瀉。主治:暑月感寒,腹痛吐瀉。

純陽正氣丸, 出處:《中國藥典》一部。 組成:廣藿香100g,半夏(制)100g,青木香100g,陳皮100g,丁香100g,肉桂100g,蒼朮100g,白朮100g,茯苓100g,朱砂10g,硝石(精制)10g,硼砂6g,雄黃6g,金磁石(煅)4g,麝香3g,冰片3g。 主治:溫中散寒。主治:暑天感寒受濕,腹痛吐瀉,胸膈脹滿,頭痛惡寒,肢體痠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