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肺經 21%
胃經 19%
肝經 10%
心經 5%
腎經 4%
三焦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補胃燥痰

整體功效: 健脾燥濕化痰止嘔。

主治: 陰癇,服涼藥太過,損傷脾胃。

陰癇,是指陰寒之邪侵襲人體,導致肝陽失於疏泄,肝氣鬱結,痰濁內生,痰氣上逆,犯於清陽之位,而出現頭痛眩暈嘔吐抽搐等症狀。服涼藥太過,損傷脾胃,是指過度服用寒涼之品,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濕停聚,痰濁內生,而出現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十六:「陰癇,服涼藥太過,損傷脾胃,宜用補胃燥痰湯。」
  • 《中醫臨床治療學》第十三章:「本方適用於陰癇、服涼藥太過,損傷脾胃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嘔吐、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2錢,蒼朮1錢半,陳皮1錢半,半夏1錢半,南星1錢半,茯苓1錢半,木香1錢,藿香7分,甘草4分。
甚者,加附子5分。
加生薑5片,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白朮、蒼朮、陳皮、半夏、天南星、茯苓、木香、藿香、甘草等組成。白朮、蒼朮健脾燥濕;陳皮理氣健脾;半夏燥濕化痰;天南星化痰止嘔;茯苓利水滲濕;木香行氣止嘔;藿香芳香化濁;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燥濕,化痰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
多痰
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補胃燥痰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四。 組成:白朮2錢,蒼朮1錢半,陳皮1錢半,半夏1錢半,南星1錢半,茯苓1錢半,木香1錢,藿香7分,甘草4分。 主治:陰癇,服涼藥太過,損傷脾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調中快斑湯

相似度 80%

藿香安胃湯

相似度 75%

半夏藿香湯

相似度 75%

香蔻六君子湯

相似度 75%

沉香飲

相似度 73%

蒼朮靈仙散

相似度 73%

十味保和湯

相似度 73%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