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茯苓湯

DING XIANG F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7%
腎經 14%
胃經 13%
心經 11%
肝經 10%
三焦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丁香茯苓湯

組成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主治

脾胃虛寒,宿飲留滯,導致嘔吐涎沫,或有酸水,不思飲食。

功效

溫中祛寒、化痰止嘔、健脾益氣。

用法

口服,每日 1 次,飯後服用。

注意事項

  • 本方含有附子,有毒,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 服藥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丁香茯苓湯是由半夏、陳皮、丁香、茯苓、附子、乾薑、木香、肉桂等中藥組成,具有溫中祛寒、化痰止嘔、健脾益氣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宿飲留滯,導致嘔吐涎沫,或有酸水,不思飲食等症狀。服用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並注意服用禁忌和注意事項。

傳統服藥法


木香4兩,丁香4兩,乾薑(炮)1.5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半夏(洗7次)1兩,肉桂(去皮)1兩, 陳皮(去白)1兩,縮砂0.5兩(一方有茯苓,無肉桂)。
嚼碎。每服4錢,水2盞,加生薑7片,大棗1個,煎7分,不拘時候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丁香、乾薑、附子、半夏、肉桂、陳皮、茯苓等中藥均有溫中散寒、化飲止嘔的功效。其中,木香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行氣止嘔;丁香辛溫香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乾薑辛熱溫中,能溫中散寒,止嘔止痛;附子辛熱溫通,能溫中散寒,助陽回陽;半夏辛溫燥濕,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肉桂辛甘大熱,能溫經散寒,助陽化飲;陳皮辛苦溫燥,能燥濕化痰,理氣和中;茯苓甘淡滲濕,能健脾滲濕,利水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化飲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茯苓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七引《聖惠》。 組成:木香4兩,丁香4兩,乾薑(炮)1兩半,附子(炮,去皮臍)1兩,半夏(洗7次)1兩,肉桂(去皮)1兩,陳皮(去白)1兩,縮砂半兩(一方有茯苓,無肉桂)。 主治:脾胃虛寒,宿飲留滯,以致嘔吐涎沫,或有酸水,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