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附桂二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理氣燥濕: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之功。附桂二陳湯主要用於治療寒濕阻滯、脾陽不振之症,而陳皮可以疏肝理氣,燥濕化痰,幫助脾陽恢復運化功能,改善氣機阻滯,進一步達到溫脾散寒、化濕止瀉的效果。
二、 調和藥性:附桂二陳湯中,桂枝溫熱,附子辛溫,二者皆屬熱性藥物,容易燥烈。陳皮性溫,味辛,略帶苦,可緩和桂枝、附子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附桂二陳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方中因濕濁停滯中焦,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噁心嘔吐,而半夏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起到和胃降逆的作用,使胃氣下降,嘔吐得以止。
- 配合陳皮,增強化痰止咳效果: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半夏與陳皮相配,可協同作用,增強化痰止咳效果,使痰液更容易咳出,進一步緩解濕濁停滯引起的呼吸道不適。
附桂二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寧心安神之效。附桂二陳湯中,桂枝、二陳等藥材辛溫燥烈,容易損傷脾胃,而茯苓則可起到健脾和胃,防止燥烈之氣傷脾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利於濕邪的去除。
- 配合藥性: 附桂二陳湯以溫陽化濕為主,但濕邪困脾,往往會導致脾虛不運,茯苓的健脾利濕功效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進一步促進濕邪的排出,提升藥效。同時,茯苓的寧心安神功效,也能配合藥方中其他藥物,改善因濕邪困脾而導致的胸悶、心悸等症狀。
附桂二陳湯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方中二陳湯偏於清燥化痰,若患者寒濕較重,則需加入肉桂溫陽散寒,以助二陳湯化痰止咳。
- 助陽化氣: 附桂二陳湯常用於治療脾虛寒濕之症,而肉桂可助陽化氣,溫脾暖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利於痰濕的排除。
故附桂二陳湯中加入肉桂,旨在溫陽散寒,助陽化氣,提升二陳湯的療效,更有效地治療寒濕痰阻之證。
附桂二陳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歸腎、心、脾經。其能溫陽救寒,回陽救逆,具有強大的溫腎壯陽之功。二陳湯本身偏於清燥化痰,而附子則能溫陽散寒,平衡寒熱,避免清燥傷陽,使藥力更趨平和。
- 助陽化氣: 附子溫陽化氣,可助桂枝、二陳湯中各藥材發揮更好的效用。桂枝辛溫解表,二陳湯健脾化痰,附子則可溫陽助氣,使藥力深入臟腑,增強藥效。
總之,附子在附桂二陳湯中起著溫陽散寒、助陽化氣的作用,使其更能溫和地治療寒濕內阻、痰飲停滯之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附桂二陳湯」,由陳皮、半夏、茯苓、肉桂、附子五味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寒瘧,症狀包括以寒症為主,熱症較輕,腰部和腿腳冰冷,或只有寒症。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附桂二陳湯」五味藥材組合,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寒瘧等疾病的治療。其中,陳皮理氣化痰、健脾消食,半夏溫化寒痰、降氣止嘔,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補氣,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絡,附子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五者合用,溫中散寒、化痰止咳、利水消腫,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發汗作用,感冒發熱、高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桂二陳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一。 組成:陳皮1錢,半夏(制)1錢5分,茯苓1錢5分,肉桂(去皮,另燉)3分,附子(制)6分,炙草1錢。 主治:寒瘧,寒多熱少,腰足厥冷,或單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