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託裏益中湯」中包含人參,其原因主要在於:
- 益氣扶正: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患者,人參能起到益氣扶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體質,提升抵抗力。
- 調和營衛: 託裏益中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濕盛的脾胃病證,人參能益氣補脾,調和營衛,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從而達到託裏益中的功效。
托里益中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托里益中湯用於治療脾氣虛弱、中氣不足所致的泄瀉、腹痛、食少便溏等症狀,白朮的健脾益氣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 固表止汗:白朮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防止因脾氣虛弱導致的汗出不止。托里益中湯中常配伍其他具有固表止汗作用的藥材,如黃芪、浮萍等,白朮的加入有助於加強固表止汗的作用,提升療效。
託裡益中湯中包含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託裡益中湯旨在益氣健脾,而陳皮有助於行氣消滯,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從而達到益氣健脾的功效。
- 降逆止嘔: 陳皮能降氣止嘔,對於脾胃氣逆、嘔吐呃逆等症狀有緩解作用。託裡益中湯中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而陳皮的降逆止嘔作用可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止嘔的效果。
託裏益中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針對其燥濕化痰和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味辛、苦,性微溫,入脾、胃經。其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祛除濕濁痰涎,而降逆止嘔的作用則可以緩解脾胃氣逆、嘔吐的症狀。
託裏益中湯的組成中,多以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為目的,半夏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佳的療效。
託裏益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效。託裏益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氣內阻所致的腹瀉、食少、倦怠等症狀。茯苓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腹瀉症狀,並增強機體抵抗力。
- 和中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能改善因脾胃虛弱、濕氣內阻引起的失眠、心神不安等症狀。此方中常與其他安神藥材搭配使用,有助於協調氣血、安定心神,提高療效。
託裏益中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脾陽: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助脾陽的功效。託裏益中湯多用於脾胃虛寒、寒邪客中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乾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2. 扶正祛邪,增強療效:乾薑可激發陽氣,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扶正祛邪的功效,加速病症的恢復。
託裏益中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有助於疏通脾胃氣滯,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託裏益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虛、中氣不足所致的脾虛泄瀉,而木香的行氣止痛作用,可幫助脾胃恢復正常運作,改善腹瀉症狀。
- 燥濕健脾: 木香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可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泄瀉。託裏益中湯中常與其他健脾燥濕藥物配合使用,如白朮、茯苓等,共同發揮健脾固澀之效,有效控制腹瀉。
主治功效
托裏益中湯:補氣健脾,理氣化痰,益氣托裏
托裏益中湯,為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瘡瘍(傷口)中元氣虛弱,飲食減少、思慮較少,或傷口不消散,或潰爛而不能收斂。方中組成藥物有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茯苓、乾薑、木香等。
**人參:**補氣益氣,強壯身體。
**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陳皮:**理氣化痰,健脾胃。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乾薑:**溫經散寒,溫胃止嘔。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胃。
七味藥物合用,補氣健脾,理氣化痰,益氣托裏,用於治療瘡瘍中元氣虛弱,飲食減少、思慮較少,或傷口不消散,或潰爛而不能收斂。
總結:
托裏益中湯,由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茯苓、乾薑、木香等藥物組成,具有補氣健脾,理氣化痰,益氣托裏的功效,用於治療瘡瘍中元氣虛弱,飲食減少、思慮較少,或傷口不消散,或潰爛而不能收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托裏益中湯, 出處:《外科樞要》卷四。 組成:人參1錢,白朮1錢,陳皮1錢,半夏1錢,茯苓1錢,炮薑1錢,木香5分,炙草5分。 主治:瘡瘍中氣虛弱,飲食少思,或瘡不消散,或潰而不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