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祛陰至聖丹」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此方旨在驅除陰邪,恢復正氣,而人參可補益正氣,為藥方之君藥,起著扶正固本的作用。
-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可能偏寒涼,而人參性溫,加入後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傷及脾胃。同時,人參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提升整體療效。
祛陰至聖丹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方中加入白朮,可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驅除陰邪,達到祛陰至聖的效果。
- 利水滲濕: 白朮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積聚的濕氣,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各種病症,例如腹瀉、水腫等。祛陰至聖丹常用於治療寒濕痹痛、脾虛泄瀉等病症,白朮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輔助藥物發揮療效。
「祛陰至聖丹」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燥,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凝滯、陰寒內盛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此方旨在祛除陰邪,半夏的燥濕作用正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 降逆止嘔:半夏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可治療脾胃虛寒、寒痰上逆所致的嘔吐。方中可能含有其他引發嘔吐的藥物,半夏的降逆止嘔作用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半夏在「祛陰至聖丹」方劑中的加入,不僅能燥濕化痰,更能降逆止嘔,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祛陰至聖丹」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方中以茯苓配伍其他藥物,可加強健脾利濕之力,有助於祛除體內濕邪,改善因濕氣困阻而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
- 滲濕利水:茯苓具有滲濕利水的功效,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因水濕停滯而造成的肢體沉重、小便不利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祛陰至聖丹」方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於祛除濕邪,改善因濕邪困阻而引起的各種疾病。
「祛陰至聖丹」方劑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原因有二:
- 開竅醒神: 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此方針對的是陰邪入絡,神志昏迷、痰濁阻絡等症狀,水菖蒲可起到醒腦開竅、化痰醒神的作用,協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祛除陰邪。
- 溫陽化濕: 水菖蒲還具有溫陽化濕的功效,可溫陽散寒,化解濕氣,對於因寒濕困阻導致的神志不清、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綜上所述,水菖蒲在「祛陰至聖丹」方劑中起著開竅醒神、溫陽化濕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祛陰止痛、醒神開竅的療效。
祛陰至聖丹方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燥濕: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之效。方中以陳皮配伍,可助藥力行氣化濕,散結消瘀,有助於祛除體內陰寒濕邪,促進氣血流通。
- 降逆止嘔:陳皮具降逆止嘔之功,能緩解因寒濕阻滯脾胃所致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溫陽化濕、和胃止嘔的效果。
總之,陳皮的加入,既能提升方劑理氣化濕的功效,又能緩解因寒濕所致的嘔逆症狀,進一步提高祛陰至聖丹的療效。
主治功效
祛陰至聖丹方劑功效分析
《石室祕錄》中陳士鐸記載的祛陰至聖丹,主治「屍厥屬陰邪者」,與一般陽邪中邪有所區別。文中提及陽邪多發生於日間,陰邪則多於夜間,此方針對的是陰邪致病的屍厥症狀。 方中藥材組成及其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方劑組成與功效:
人參: 補氣固本,益精養血。人參作為補氣要藥,在此方中主要作用是扶正固本,提升人體正氣,抵禦陰邪侵襲。由於陰邪侵犯導致元氣衰敗,因此補氣成為治療的根本。
白朮: 健脾燥濕,和胃止瀉。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失調,會削弱人體抵抗力,更容易受陰邪侵犯。因此,健脾益氣,有助於提升整體抵抗力。
半夏: 化痰止咳,降逆和中。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陰邪入體,可能導致痰濁阻滯,氣機逆亂,半夏可以疏通氣機,消除痰濁。
茯苓: 利水滲溼,寧心安神。茯苓利水滲溼,能排除體內多餘水分,並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 陰邪入體,可能導致水濕停滯,影響心神,茯苓則能改善這些症狀。
水菖蒲: 開竅醒腦,清熱解毒。水菖蒲具有開竅醒神、祛痰除濕的功效。在屍厥狀態下,患者可能神志昏迷,水菖蒲可以幫助患者恢復神志。
陳皮: 理氣消食,和胃化痰。陳皮理氣化痰,有助於疏通氣機,改善脾胃功能,配合白朮健脾,共同提升正氣。
治療原理分析:
陳士鐸在《石室祕錄》中另提到以單味蒼朮治療屍厥的經驗,認為蒼朮為陽藥,善於祛除陰邪。這說明祛陰至聖丹的治療原理,是基於扶正祛邪的原則。方中以人參、白朮等補益藥物扶助正氣,提升人體抵抗力;同時,以半夏、茯苓、水菖蒲、陳皮等藥物祛除陰邪,疏通氣血,恢復臟腑功能。 方中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屍厥的目的。與單味蒼朮相比,祛陰至聖丹更為全面,不僅祛邪,更注重扶正,從而達到更穩妥的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原文中提到若患者同時出現遺尿、手撒等症狀,則預後較差,說明此方主要針對病情相對較輕的屍厥患者,而對於病情危重者,則需要另作考慮。 本分析僅基於古籍記載及藥物功效進行推斷,實際應用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由專業醫師判斷。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白朮5錢,半夏5錢,茯苓5錢,菖蒲1錢,陳皮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祛陰至聖丹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生津的功效,但陰虛火旺、氣虛血虧、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祛陰至聖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三。 組成:人參1兩,白朮5錢,半夏5錢,茯苓5錢,菖蒲1錢,陳皮5分。 主治:屍厥屬陰邪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