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溫中丸

REN CAN WEN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肺經 23%
胃經 17%
心經 11%
腎經 5%
大腸經 5%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溫中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脾: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脾之效。溫中丸主治脾胃虛寒,症見脘腹冷痛、食少納呆、大便溏薄等。人參可補脾胃之氣,溫暖脾陽,改善脾胃虛寒,從而緩解上述症狀。
  2.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脾胃虛寒往往與正氣不足相關,人參可補氣扶正,增強抵抗力,有助於祛除寒邪,改善脾胃功能。

人參溫中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益氣,助人參溫中: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助人參溫補脾陽,共同起到溫中散寒,益氣健脾的作用。
  2. 固本培元,防止人參助熱:白朮入脾、胃經,具有固本培元的作用,能防止人參溫補太過而助熱傷陰,使溫補之效更爲平和穩固。

因此,白朮與人參相配,不僅能增強溫中散寒之效,還能保障藥性平和,更適合脾胃虛寒、氣血不足者使用。

人參溫中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參補中: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人參溫中丸以人參補氣溫中為主,但脾胃虛弱,易濕困脾陽,影響藥效吸收。茯苓利濕健脾,可助人參溫中補氣,使藥效更顯著。
  2. 緩和參性,防止燥熱: 人參性溫,補氣過盛易致燥熱。茯苓性平,可緩和人參溫燥之性,避免補氣過度,造成燥熱上火。同時,茯苓還可利水滲濕,有助於防止藥物積滯,促進藥效發揮。

人參溫中丸中加入半夏,是為了調節脾胃,和胃降逆

半夏味辛、微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溫中止痛之功效。在人參溫中丸中,半夏主要用於緩解脾胃濕困、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與人參、乾薑等溫補脾胃的藥物配合,半夏能溫中散寒,和胃降逆,使脾胃運化正常,達到溫中和胃的目的

人參溫中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人參溫中丸以溫補脾胃為主,而陳皮可助於行氣消滯,使藥力更好地進入脾胃,達到溫中和胃的效果。

2. 協調藥性:人參性溫,補氣益血,但過於溫燥,易傷津液。陳皮性溫而燥,可調和人參的溫燥之性,防止藥性過於偏燥,避免損傷脾胃。

人參溫中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肉荳蔻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與人參、附子等藥物協同作用,溫補脾胃,改善寒邪入侵引起的胃脘冷痛、腹痛泄瀉等症狀。
  2. 理氣止痛:肉荳蔻還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寒氣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腹脹疼痛等症狀,與人參、白朮等藥物配合,增強溫中散寒和理氣止痛的效果。

肉荳蔻的加入,使人參溫中丸的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更顯著,更適合治療寒邪侵襲導致的脾胃虛寒證。

主治功效


人參溫中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活幼口議》曾世榮記載,人參溫中丸主治嬰孩小兒驚吐熱吐,心神悶亂,中脘不和,漸加恐悸,恍惚無定等症狀。此方組成藥物功效如下,並由此分析其治療原理:

  • 人參: 方中君藥,功效為補氣固本,益精養血。嬰幼兒驚吐熱吐,多因氣虛津傷,心神失養所致。人參大補元氣,能益氣養陰,從根本上改善臟腑功能,緩解氣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 白朮: 健脾燥濕,利水止瀉。小兒脾胃嬌嫩,易受寒濕侵襲,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出現吐瀉等症。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能改善脾胃功能,消除寒濕,從而止瀉,並輔助人參益氣。

  • 茯苓: 利水滲溼,健脾安神。茯苓與白朮相配,共同增強健脾利濕之功。更重要的是,茯苓能滲濕利水,通達心神,有助於緩解心神悶亂、恐悸、恍惚等症狀。

  • 半夏: 降逆止嘔,燥濕化痰。小兒驚吐熱吐,往往伴隨痰濁阻滯。半夏能降逆止嘔,化痰消積,消除痰濁對心神的幹擾,從而改善嘔吐、心神不寧等症狀。 湯洗七次,旨在去除半夏的毒性,提高其安全性。

  • 陳皮: 理氣和胃,化痰散結。陳皮理氣健脾,和胃降逆,協同半夏化痰降逆,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嘔吐,並輔助調理氣機,使心神得以安寧。

  • 肉荳蔻: 溫中止瀉,行氣止痛。肉荳蔻溫中散寒,溫陽利氣,能溫暖脾胃,止瀉止痛,與白朮、茯苓等藥協同作用,加強溫中健脾之效。煨製肉荳蔻,能減輕其辛燥之性,使其更為平和。

治療原理分析:

人參溫中丸整體治療策略是益氣健脾,溫中化痰,鎮驚安神。方中人參為君藥,大補元氣,為諸藥之綱;白朮、茯苓健脾利濕,輔助人參益氣;半夏、陳皮降逆化痰,理氣和胃,改善嘔吐;肉荳蔻溫中散寒,協同止瀉。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溫中化痰、鎮驚安神的功效,從而治療嬰幼兒驚吐熱吐、心神悶亂、中脘不和、恐悸恍惚等症狀。 藥物配伍精當,寒溫並濟,標本兼治,是治療小兒脾胃虛弱、心神不安的有效方劑。 採用蒸淮棗肉為丸劑,方便小兒服用,且淮棗肉亦能益氣養血,增強療效。 硃砂為衣,則有鎮驚安神之效。

總而言之,人參溫中丸通過整體調理脾胃,調整氣機,安撫心神,有效治療小兒因脾胃虛弱、氣機紊亂而導致的驚吐熱吐、心神不安等症狀。其配伍精妙,療效顯著,在小兒科臨牀上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白茯苓、半夏(湯洗7次)、陳皮、肉豆蔻(煨)各等分。
上為細末,蒸淮棗肉為丸,如麻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30-50丸,煎藿香、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多服勿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溫中丸,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九。 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半夏(湯洗7次)、陳皮、肉豆蔻(煨)各等分。 主治:嬰孩小兒,驚吐熱吐,心神悶亂,中脘不和,漸加恐悸,恍惚無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