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真散

降真散

JIANG ZH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肝經 18%
胃經 18%
心經 12%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降真散中包含降真香,主要源於其藥性及功效:

降真香 味辛,性溫,入心、脾、肺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等功效。其氣味芳香,能通鼻竅、開胸膈,對於胸悶氣短、心痛瘀阻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降真散 旨在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降真香的藥性正好能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降真散方劑中包含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止癢: 蕪荑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效。降真散主要針對濕熱蘊結、蟲毒內侵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蕪荑可有效驅除蟲毒,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病症。
  2. 清熱燥濕: 降真散方劑中常搭配一些清熱燥濕的藥材,如黃柏、苦參等。蕪荑的清熱燥濕作用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治療目的。

綜上所述,蕪荑的驅蟲止癢和清熱燥濕功效,使其成為降真散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症提供有效的藥效。

降真散中加入白蘞,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的功效。

白蘞性寒,味苦,入肺、脾、胃經,能清熱解毒,善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而降真散本身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加入白蘞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並有助於消散熱毒,達到更好的療效。

此外,白蘞亦具有利濕消腫之功效,可配合降真散中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利濕化濁、消腫止痛之效。

降真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頭痛、齒痛、風濕痺痛等症狀。降真散本身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白芷可協同降真、羌活等藥物,共同發揮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
  2. 通竅止鼻淵: 白芷能通鼻竅,止鼻淵,對鼻塞、流涕、鼻淵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降真散亦可用於治療鼻淵,白芷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改善鼻塞不通的症狀。

總而言之,白芷在降真散中的加入,可發揮祛風止痛、通竅止鼻淵等功效,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降真散中包含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生肌:白芨性寒、味苦,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降真散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而白芨能有效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增強藥效。
  2. 潤肺止咳:白芨亦有潤肺止咳之效,可緩解因外傷引發的咳嗽咳血癥狀。降真散的組成中,通常會包含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材,與白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降真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降真散」主治「久患惡瘡,常出膿水」,其病機為瘡瘍日久不癒,氣血虧虛,濕毒纏結,膿水淋漓。方中以散劑外敷,直接作用於患處,具有斂瘡生肌、祛腐排膿、收濕止癢之效,適用於慢性潰瘍、瘡面晦暗、膿水清稀或穢濁者。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降真香(半兩)

    • 性味辛溫,入血分,古籍載其能「辟惡氣、療瘡瘍」,現代認為其具抗菌、促進組織修復之效。
    • 作用於久瘡,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改善局部氣血瘀滯,助新肌生長。
  2. 蕪荑(半兩,微炒)

    • 性苦辛溫,《本草綱目》指其「殺蟲消積」,外治瘡瘍有燥濕殺蟲、祛腐生新之功。
    • 針對惡瘡膿水穢濁,可能與濕熱蟲毒有關,炒後減其峻性,增溫斂之效。
  3. 白蘞(半兩)

    • 性苦甘微寒,為瘡家要藥,《神農本草經》言其「主癰腫疽瘡,散結氣」。
    • 清熱解毒、消腫斂瘡,與溫藥相配,寒溫並調,防熱毒蘊結。
  4. 白芷(半兩)

    • 性辛溫,擅長「排膿生肌」(《日華子本草》),為瘡瘍常用引經藥。
    • 祛風燥濕、止痛止癢,促進膿液排出,改善瘡面潮濕糜爛。
  5. 白及(半兩)

    • 性苦甘澀微寒,質黏收斂,《本草匯言》稱其「斂瘡之神品」。
    • 收澀止血、生肌癒瘡,形成保護層,加速瘡口癒合。

三、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祛邪與扶正並行:蕪荑、白蘞清熱燥濕、殺蟲祛腐以除濕毒;降真香、白芷行氣活血、排膿止痛以通滯;白及收澀生肌以固本,共奏「祛腐不傷正,生肌不留邪」之效。
  • 寒溫調和:白蘞、白及微寒,降真香、蕪荑、白芷溫性,避免過寒冰伏氣血或過溫助熱,契合久瘡虛實夾雜之病機。
  • 外用直達病所:散劑敷於瘡面,經漿水(古代弱酸性清潔液)淋洗後,藥力更易滲透,增強抗菌、收濕、斂瘡之效。

四、原理歸納
此方針對「久瘡膿水」之標本兼治,以燥濕解毒為先(蕪荑、白蘞)、排膿活血為輔(降真香、白芷)、生肌收口為本(白及),層次分明,體現中醫外治「去腐生新」之核心思想。

傳統服藥法


降真香半兩,蕪荑半兩(微炒),白蘞半兩,白芷半兩,白及半兩。
上為細散。
先煎漿水放溫,淋洗瘡上,拭乾,以散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降真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組成:銅綠(别研)、白礬(别研)、密陀僧、降真香、楮葉各等分。 主治:痔漏有竅子者。

降真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降真香半兩,蕪荑半兩(微炒),白蘞半兩,白芷半兩,白及半兩。 主治:久患惡瘡,常出膿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