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破堅散中加入白膠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破堅散結: 白膠香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有效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從而達到破堅散結之效。
- 輔助消腫: 白膠香的消腫生肌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消散腫塊,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病竈的癒合,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總而言之,白膠香在破堅散中的加入,既能破堅散結,又能輔助消腫,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破堅散方中包含海螵蛸,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有助於破堅消積:
- 軟堅散結: 海螵蛸性平味鹹,入肝、脾經,能軟堅散結,化瘀止痛。其含有豐富的碳酸鈣,可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並有助於消化食物,減輕胃部不適。
- 止痛止血: 海螵蛸亦有止痛止血之效,可緩解因堅積所致的疼痛。其富含的殼聚醣,具有止血作用,能減輕出血症狀。
因此,破堅散中加入海螵蛸,可發揮其軟堅散結、止痛止血的功效,助於消解堅積,緩解病症。
破堅散中加入降真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破堅散結:降真香味辛甘,性溫,入肺、脾經,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軟化堅硬的腫塊,促進其消散。
- 行氣止痛:破堅散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導致的癥瘕積聚,而降真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由於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並促進瘀血消散。
因此,降真香在破堅散中起到破堅散結、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氣滯血瘀導致的癥瘕積聚具有重要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破堅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破堅散主治「瘰疬未破者」。瘰疬即現代所稱之淋巴結結核(瘰癧),或泛指頸項、腋下等部位之癰腫結塊。症見腫核堅硬未潰,色白或紅腫未成膿,屬痰瘀互結、氣滯血凝之證。此方外敷,旨在軟堅散結、活血消腫,促使癰腫消散或加速成膿外潰。
二、組成藥物性味與功效
白膠香(楓香脂)
- 性味:辛、苦,平。
- 功效:活血涼血、解毒生肌、止痛斂瘡。
- 原理:辛散苦泄,能行氣活血,散結消腫;其脂質特性可外敷形成保護層,促進局部氣血流通。
海螵蛸(烏賊骨)
- 性味:鹹、澀,微溫。
- 功效:收斂止血、除濕斂瘡、軟堅散結。
- 原理:鹹能軟堅,澀可固著藥性於患處,兼具吸附滲出物之效,輔助消解痰核。
降真香(取心)
- 性味:辛,溫。
- 功效:活血散瘀、止血定痛、辟穢化濁。
- 原理:辛溫行氣,穿透力強,可引藥直達病所,破除局部氣血壅滯,兼能解毒。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散結消腫」為核心,結合三藥特性:
- 協同作用:
- 白膠香活血透絡,降真香行氣開郁,二者相配,辛散走竄,破除氣血凝滯。
- 海螵蛸軟堅收澀,既防辛散太過,又能固著藥力於患處,助痰核瓦解。
- 外治機理:
瘰疬未破屬局部實證,方中藥物研末外敷,直接作用於病灶。- 辛香藥物(白膠香、降真香)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壅滯;
- 海螵蛸吸附濕濁,減少腫核滲出。
- 以濕紙掩蓋,保持濕潤環境,增強藥性滲透(濕敷法傳統用以「透藥出表」)。
四、推測潛在功效
除主治瘰疬外,此方邏輯可延伸應用於:
- 其他體表腫塊:如乳癰初起、皮下脂肪瘤(痰核)等屬氣滯痰瘀者。
- 外傷瘀腫:降真香與白膠香合用可化瘀止痛,海螵蛸收斂助消腫。
- 慢性潰瘍未斂:白膠香生肌、海螵蛸斂瘡,降真香活血生新,或可促進創面癒合。
五、總結
破堅散為典型外治方,針對「未潰之實證結塊」,通過行氣活血、軟堅散結之品,直接作用於局部,體現中醫「結者散之」的治法。其組方簡練,藥性相輔,尤其注重辛散與收澀的平衡,適合早期癰腫的截斷治療。
傳統服藥法
白膠香、海螵蛸、降真香(取心)各等分。
上為末。
摻患處,外以濕紙掩之。一夕而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破堅散結、排膿消腫的功效,適用於瘰癧未破者。但本方性味辛溫,有活血破血之功,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破堅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四。 組成:白膠香、海螵蛸、降真香(取心)各等分。 主治:瘰癧未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