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活血丹
DA HUO XU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傷續斷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8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活血丹」方劑中包含「天南星」的原因如下:
- 化瘀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化瘀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有效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通絡止痙: 天南星入肝經,具有通經絡、止痙攣的作用。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麻木、抽搐等症狀,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痙攣的效果。
因此,天南星在「大活血丹」方劑中,主要發揮化瘀止痛、通絡止痙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目的。
「大活血丹」方劑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活血化瘀的副作用:方劑中多用活血化瘀藥,容易造成血虛或傷陰,而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可以緩解活血藥物對人體的損傷,使藥效更平和。
- 調和藥性,使藥力更協調: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可以中和一些藥物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藥物在體內發揮作用。此外,白芍還可以起到收斂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更能有效地止血止痛。
「大活血丹」方劑中包含「骨碎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接骨止痛: 骨碎補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運,加速瘀血消散,並有助於骨折癒合,緩解疼痛。
- 補腎壯骨: 骨碎補同時具備補腎壯骨的功效,能增強骨骼強度,促進骨骼生長,對於骨折後骨骼的修復和康復有積極作用。
因此,在「大活血丹」方劑中加入骨碎補,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還能促進骨折癒合,補腎壯骨,達到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療效。
「大活血丹」方劑中加入黑豆,主要是取其 活血化瘀 和 補腎益氣 的功效。
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 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同時,黑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 補益腎氣,增強體質。
將黑豆加入「大活血丹」中,可增強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並起到補腎益氣的輔助作用,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病症。
「大活血丹」方劑中含有「烏頭」,看似矛盾,實則有其藥理根據。
烏頭性溫,味辛,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毒性主要來自烏頭鹼,但經過炮製處理後,毒性可大幅降低。
方劑中加入烏頭,旨在利用其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以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而其他藥材如川芎、赤芍等,則可緩解烏頭的毒性,並增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
因此,烏頭在「大活血丹」方劑中,其毒性經過控制,可發揮治療疾病的功效。但使用該方劑需由專業醫師指導,以確保用藥安全。
「大活血丹」方劑中,包含「自然銅」的原因主要有二:
- 活血化瘀: 自然銅性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含銅元素,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瘀血凝滯,達到活血化瘀之目的。
- 解毒消腫: 自然銅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其寒涼性質可清熱解毒,針對外傷或感染引起的紅腫疼痛,能發揮消腫止痛作用。
因此,自然銅加入「大活血丹」方劑中,可發揮活血化瘀、解毒消腫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大活血丹方劑中包含血竭,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血竭性溫,味苦、甘,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其活性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 止血生肌: 血竭富含鞣質,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同時,其還具有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不愈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因此,大活血丹方劑中加入血竭,旨在發揮其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症狀。
大活血丹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助活血化瘀: 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作用。與大活血丹中的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可溫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更好的活血化瘀效果。
2. synergism 協同作用: 細辛與大活血丹中的其他藥物,如川芎、當歸等,具有協同作用,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例如,細辛可促進血液循環,而川芎則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血瘀症狀。
大活血丹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白芷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減輕腫脹疼痛。與方劑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療效。
- 通鼻竅,止流涕: 白芷具有通鼻竅、止流涕的功效,可以改善鼻塞、流鼻涕等症狀。對於一些伴有鼻塞、流涕的活血化瘀症狀,白芷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大活血丹方劑中加入木鱉子,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木鱉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以下作用:
- 活血化瘀:其苦寒之性,能破血行瘀,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 消腫止痛:其藥性能散瘀消腫,緩解疼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因此,在治療瘀血阻滯、跌打損傷、腫痛等病症時,加入木鱉子有助於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療效。
大活血丹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藥性偏於下行,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增強方劑的療效。
- 引藥下行:大活血丹方中多爲活血化瘀藥,但若僅用活血藥,則藥性偏於上行,容易導致藥力不達病所。川牛膝的加入,可引藥下行,使藥力直達病竈,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大活血丹方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沒藥性溫,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當歸、川芎等相配合,能增強活血化瘀之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情況。
- 止痛生肌:沒藥還具有生肌止痛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骨折、創傷等引起的疼痛,能夠起到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與方中其他生肌藥物如地榆、白芷等相配伍,可增強療效。
大活血丹方劑中加入降真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降真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其香氣能通達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起到顯著的治療作用。
-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降真香還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以溫暖經脈,驅散寒邪,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能起到溫通經絡、止痛消腫的效果。
因此,大活血丹方劑中加入降真香,可以提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並兼具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大活血丹」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瘀血的消散,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 行氣止痛: 乳香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這對於一些由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症狀,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活血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範疇廣泛,集中於「瘀血阻滯」與「風邪閉絡」兩大病理核心。具體可分為三類:
- 跌撲損傷:針對骨碎筋傷、腫痛瘀血、腹內積瘀等,反映其活血散瘀、續筋接骨之效。
- 癰疽風疾:治療癰疽發背(感染潰爛)、左癱右瘓(中風後遺症)、頑麻痠痛等,顯示其通絡逐瘀兼祛風之能。
- 婦人血證:涵蓋產後瘀血不行、浮腫疼痛、經脈濁滯等,突顯調血破瘀、疏通經脈之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破瘀行滯」為主軸,輔以「溫通散結」,其配伍可解構如下:
活血破瘀核心
- 當歸、生地黃:補血活血為君,生薑汁熬膏增强溫行血脈之效,兼防破血過猛傷正。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為臣,針對筋骨瘀痛。
- 香墨(古法制墨含炭藥特性):止血化瘀,防血溢散亂。
理氣散結輔助
- 香附、陳欓子(可能為「陳皮」或「枳欓」之誤):疏肝理氣,氣行則血行。
- 芥菜子:溫通散結,逐痰濕而消腫。
祛風通絡配佐
- 麻黃:開腠理透邪,助藥力外達肢節,治風痺頑麻。
- 芍藥:緩急止痛,制麻黃之燥。
引經與增效
- 蘇木酒送服:蘇木專入血分,酒行藥勢,强化活血通經效果。
推論方義
此方以「血氣同治」為策略,透過:
- 當歸、地黃補養為基礎,避免純攻伐傷血。
- 乳沒、芥子、麻黃等辛溫走竄,破除深層瘀滯與風濕痺阻。
- 香附、陳欓子調暢氣機,契合「氣滯則血瘀」之理。
全方體現「攻補兼施、標本並顧」思維,適用於瘀血夾風邪或久病入絡之證。
傳統服藥法
當歸2兩(研為末),陳欓子1兩半,沒藥1兩(別研),麻黃1兩半(去根節),香墨1兩,生地黃3兩(研為末),芥菜子1兩,香附子2兩,芍藥2兩,乳香半兩(別研)。
上用生薑1斤,取自然汁,熬當歸、地黃末為膏,入眾藥末杵勻為丸,如彈子大,陰乾。
每服1丸,濃煎蘇木酒磨下;婦人溫酒蘑下。
忌一切動風物七日。孕婦不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活血丹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活血丹,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引《衛生家寶》。 組成:當歸2兩(研爲末),陳欓子1兩半,沒藥1兩(别研),麻黃1兩半(去根節),香墨1兩,生地黃3兩(研爲末),芥菜子1兩,香附子2兩,芍藥2兩,乳香半兩(别研)。 主治:打撲折傷,筋骨俱損,痛楚呻吟,瘀血不散,內成疰氣,轉側不得,或下惡血,皮膚青腫,破損傷風,手足腰膝不能舉;及牛觸犬傷,刀斧所損,惡血凝結,疼痛不止;又治癰疽發背,腦癰,一切惡毒瘡癤。
大活血丹, 出處:《理傷續斷方》。 組成:天南星1斤(薑汁浸1宿,焙),芍藥1斤(赤、白者皆可)。骨碎補1斤(焙,石上生者佳),黑豆1斤(酒煮,焙乾),大栗間1斤(老者,去皮,焙),川烏1斤(炮),自然銅(火煅,酸醋淬存性)半斤,血竭6兩(别研),細辛(去苗葉)10兩,白芷1斤,木鱉(去殼,細切,麸炒)半斤,川牛膝(去蘆,酒浸,焙)1斤,沒藥4兩(别研,如無,降真香爲末代),乳香半斤(别研,如無,以3倍楓香代之),青桑炭10斤(青桑木取如臂大者,去皮葉,炭火煅令赤煙起,用酸醋殺爲炭)。 主治:撲損傷折,骨碎筋傷,疼痛浮腫,腹有瘀血,灌註四肢,煩滿不安,癰疽發背,筋肉壞爛;諸般風疾,左癱右瘓,手足頑麻;婦人血氣諸疾,産後敗血不行,流入四肢,頭面浮腫,血氣疼痛,渾身疼痹,經脈湛濁,風癆發動,百節痠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