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零香油

陵零香油

LING LING XIANG YO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脾經 21%
肺經 20%
大腸經 10%
三焦經 5%
肝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5%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陵零香油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化濕: 藿香氣味芳香,入肺經,具有化濕解暑之功。陵零香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藿香能辛溫解表,散寒除濕,並能開竅醒神,有助於解除風寒濕邪的阻滯,改善症狀。
  2. 止痛消腫: 藿香兼具止痛消腫之效。陵零香油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藥材,藿香的加入可增強其消炎止痛的作用,更有效地緩解疼痛和腫脹。

陵零香油中添加甘松,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止痛: 甘松性溫,具有開竅醒神、通鼻竅、止痛的作用。其辛香之氣能有效穿透鼻腔,對於鼻塞、頭痛、頭昏腦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2. 祛風除濕: 甘松還具備祛風除濕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材,有效治療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腰膝酸軟等病症。

因此,甘松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陵零香油的通竅止痛功效,更能提升其祛風除濕的作用,使其成為治療鼻炎、頭痛、風濕痹痛等症的有效方劑。

陵零香油中加入檀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氣味芳香,怡情養神: 檀香氣味清幽,能安神定志,舒緩焦慮,有助於改善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在香油中加入檀香,不僅能提升香氣,更能起到一定的安神作用。

二、溫和性,助於藥效發揮: 檀香性溫和,與其他藥材搭配,能緩解藥性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在陵零香油中加入檀香,可使整體藥性更為平衡,提高藥效。

陵零香油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藥下行,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 陵零香油多用於治療外傷瘀腫、疼痛,芒硝的引藥下行作用,能將藥效引導至患處,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芒硝與其他藥物配合,能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例如,芒硝與川芎、乳香等藥物配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陵零香油中加入蓮子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蓮子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對於因熱毒入侵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皮炎等症狀,能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與陵零香油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2. 活血化瘀: 蓮子草亦具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促進傷口癒合。這對於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瘀血腫痛,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陵零香油方劑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涼,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對於因脾胃虛弱、腸道功能失調導致的腹瀉,訶子可以起到收斂腸道、減少分泌、止瀉的作用。
  2. 消炎解毒: 訶子還具有消炎解毒的功效。對於因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腸道炎症,訶子可以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癒合。

因此,陵零香油方劑中加入訶子,可以起到收斂止瀉、消炎解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腸道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陵零香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頭面熱毒風」,表現為頭皮黃垢、髮絲捲曲難梳理(頭黃發拳)、頭瘡及眼睛赤紅(目赤)。古代認為此類症狀多因風熱毒邪上攻頭面,或血熱濕毒鬱結所致,局部塗抹油脂類方劑可清熱解毒、疏風散結,同時潤澤頭皮與毛髮。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清熱解毒,疏風通絡

  • 陵零香:芳香辟穢,傳統用於祛風邪、散濕熱。
  • 馬牙消(芒硝):清熱瀉火,能滲透頭皮濕熱毒邪。
  • 乏鏵子鐵(生鐵屑):鎮驚安神,古法認為鐵能「鎮攝風熱」,抑製頭面亢陽。

2. 臣藥:化濕斂瘡,涼血止癢

  • 藿香、甘松、白檀香:芳香化濕,緩解頭瘡滲液。
  • 蓮子草(旱蓮草):涼血止血,針對熱毒引起的頭皮出血或瘡癢。
  • 訶黎勒、沒石子:收斂固澀,減少頭瘡潰爛分泌物。

3. 佐使藥:潤燥護髮,調和藥性

  • 乾椹子(桑椹):滋陰養血,改善髮質枯黃。
  • 瀝棬油(可能為樁油或茶油):基底油潤膚,吸附藥效並形成保護層。

3. 配伍特點

  • 外治「熱毒風」邏輯:以芳香藥(陵零香、檀香)開竅透邪,結合芒硝清熱、鐵屑鎮靜,體現「散風熱、解熱毒」思路。
  • 油脂載藥原理:藥材浸泡於油中,脂溶性成分便於塗抹後緩釋藥力,直接作用於頭皮病灶。

4. 潛在作用機理

  • 抗炎:沒石子、訶黎勒含鞣酸,可收斂瘡面;旱蓮草抑制細菌滋生。
  • 促癒合:桑椹富含維生素,搭配油脂滋潤,助頭皮修復。
  • 鎮靜止癢:芳香藥揮發成分可能舒緩神經性搔癢。

結語
此方結合清熱、收斂、潤燥三法,通過局部外用直達病所,符合中醫「上病下取」外治思維,適用於風熱濕毒偏實證的頭面疾患。

傳統服藥法


陵零香半兩,藿香半兩,甘松半兩,白檀香半兩,馬牙消半兩,蓮子草1分,沒石子5個,訶黎勒7個,乾椹子1兩,瀝棬油2斤,乏鏵子鐵1斤。
上細銼,以綿裹,瓷瓶內用油浸,密封七日後,取出。
用摩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頭面熱毒風、頭黃發拳、頭瘡目赤等症。但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陵零香油,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陵零香半兩,藿香半兩,甘松半兩,白檀香半兩,馬牙消半兩,蓮子草1分,沒石子5個,訶黎勒7個,乾椹子1兩,瀝棬油2斤,乏铧子鐵1斤。 主治:頭面熱毒風,頭黃發拳,頭瘡目赤。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