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邪飲方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在於麻黃的辛溫發散特性,可針對三邪所致的病症起到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
首先,麻黃能宣肺解表,對於風寒襲肺所致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其次,麻黃能溫經散寒,對於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此外,麻黃還能通竅止痛,對於寒邪阻滯鼻竅所致的鼻塞不通、流涕等症狀也有不錯的效果。因此,麻黃的加入能有效地針對三邪所致的各種病症,達到治療的效果。
三邪飲中包含蒼朮,主要是因為蒼朮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三邪飲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蒼朮可以有效祛除肺部的痰濕,緩解呼吸道阻塞。
- 升散脾陽:蒼朮能升發脾陽,促進脾胃運化,對於痰濕阻滯脾胃導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有較好的療效。三邪飲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於脾胃,達到健脾利濕的效果。
三邪飲中含有浮萍,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浮萍性寒,味淡,入心、肺、膀胱經,能清熱解毒,主治熱病神昏、心煩不寐、小便不利、水腫等症。三邪飲主要用於治療熱病邪毒熾盛,神昏譫語,煩躁不安,口渴引飲,小便不利等症,浮萍的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功效,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症狀。此外,浮萍還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對於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也有治療作用,也符合三邪飲的治病思路。
三邪飲中包含白芷,主要源於其藥性與方劑主治功效的契合。白芷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解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三邪飲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白芷可以發散風寒,通利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並能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更佳的療效。此外,白芷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輕頭痛,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因此,白芷的加入,是三邪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於其更有效地治療外感風寒證。
三邪飲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脾、膀胱經,善於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對於濕熱蘊結、毒邪侵襲所致的皮膚病、帶下病、濕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三邪飲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而苦參的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效,正好可以針對濕熱邪氣,並消除因濕熱引起的瘙癢、疹子等症狀。因此,苦參的加入,使三邪飲的功效更加全面,對於治療濕熱皮膚病更具針對性。
三邪飲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宣肺止咳: 桑白皮性寒,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止咳化痰之效。三邪飲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而桑白皮可幫助宣散肺氣,使痰液易於咳出,緩解咳喘症狀。
- 清熱解毒: 桑白皮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清熱解表,減少風邪毒邪對人體的侵襲。在三邪飲中,桑白皮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清除肺熱,並輔助祛風止咳,達到全面治療的效果。
三邪飲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寒,行氣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三邪飲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川芎可有效疏散風寒,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三邪飲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川芎的加入可加強藥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進一步緩解疼痛。
三邪飲中加入甘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開鬱解表: 甘松性溫,具有芳香開竅、疏散風寒之效。三邪飲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昏腦脹、胸悶氣短等症,甘松可幫助散寒解表,開鬱解蔽,使氣機通暢。
-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甘松亦具行氣止痛之功,能緩解因風寒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同時,甘松可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減輕症狀。
綜上所述,甘松在三邪飲中發揮著疏散風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三邪飲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孫志宏《簡明醫彀》記載,「三邪飲」主治「風寒濕邪成痹,痛甚,四肢麻木不舉」。此方旨在治療由風寒濕三邪入侵人體所導致的痺證,症狀表現為劇烈疼痛,以及四肢麻木、活動不便。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發汗解表,祛除風邪: 方中麻黃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能驅散體表之風邪,這是治療風寒濕痹的首要步驟。浮萍亦有發汗透疹之效,輔助麻黃疏散風邪。
2. 健脾燥濕,化解濕邪: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健脾燥濕、和胃止瀉的功效,能祛除體內蘊積的濕邪。桑白皮也具清肺利尿消腫之效,可協助利水祛濕。
3. 散寒止痛,通絡止痺: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止癢的功效,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緩解痺痛。白芷辛溫,散風解毒,通鼻止痛,亦能助於通絡止痛。甘松則能理氣止痛,助消化,進一步緩解痺痛症狀。
4.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在濕邪較盛或兼有熱象的情況下,可以起到清熱除濕的作用,避免濕邪久留化熱。
綜上所述,「三邪飲」通過麻黃、浮萍發汗解表祛風;蒼朮、桑白皮健脾燥濕除濕;川芎、白芷、甘松活血通絡止痛;苦參清熱燥濕的協同作用,達到祛除風寒濕三邪,緩解痺痛,恢復肢體功能的目的。 方中諸藥配伍精當,標本兼治,針對風寒濕邪痹證的病機,展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思路。 方中各藥材劑量相等,也暗示了方劑在臨牀應用上的靈活性和醫師的經驗判斷的重要性。
傳統服藥法
麻黃1錢,蒼朮1錢,浮萍(七月半採)1錢,白芷1錢,苦參1錢,桑皮1錢,川芎1錢,甘松1錢。
水、酒煎服。暖室出汗,3日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邪飲, 出處:《簡明醫彀》卷三。 組成:麻黃1錢,蒼朮1錢,浮萍(7月半採)1錢,白芷1錢,苦參1錢,桑皮1錢,川芎1錢,甘松1錢。 主治:風寒濕邪成痹,痛甚,四肢麻木不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