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店香

滿店香

MAN DIAN XI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20%
肺經 13%
肝經 12%
腎經 9%
心經 9%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滿店香方劑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丁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暖胃止痛的作用。
  2. 芳香闢穢,清神醒腦: 丁香具有芳香闢穢之效,可以改善不良氣味,提升環境品質。同時,丁香的香氣可以提神醒腦,舒緩疲勞,對於因氣虛、神疲所致的頭暈、乏力等症狀也有幫助。

因此,丁香在滿店香方劑中發揮著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芳香闢穢、清神醒腦的多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滿店香」方劑中包含「甘松」,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芳香化濕:甘松氣味芳香,性溫,入心、脾、胃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的功效。其特殊的香氣可提振精神,舒緩頭昏腦脹,並能促進脾胃運化,消解濕氣。
  2. 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甘松亦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作用。其芳香走竄之性,可疏通經絡,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同時能溫暖脾胃,改善腹痛腹瀉等症狀。

故甘松在「滿店香」方劑中,可有效改善氣虛濕阻、頭昏腦脹、脘腹脹痛等症狀,並有助於提高療效。

滿店香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鼻竅,去穢氣: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通竅止痛、散風解毒的功效。其芳香之氣能有效疏通鼻竅,清除鼻腔內積聚的穢氣,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達到改善嗅覺,提神醒腦的效果。
  2. 祛風濕,止痛癢: 白芷亦有祛風濕、止痛癢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鼻炎、鼻竇炎等症狀,能有效緩解疼痛、瘙癢等不適。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滿店香方劑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的效果。滿店香方劑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香附可助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緩解患者不適。

二、 調和脾胃,化濕止瀉:香附亦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功效,可幫助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若患者伴隨脾胃濕困、腹瀉等症狀,香附可協助化濕止瀉,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滿店香是一種以中藥組成的方劑,其中特別包含當歸。當歸被稱為“補血之王”,具有極強的滋補作用,常用於調理女性的生理健康,幫助緩解月經不調和改善血虛症狀。當歸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揮發油和當歸酸,這些成分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鎮痛效果。

另外,當歸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氣血,改善皮膚的彈性與光澤,使其在美容方面也廣受青睞。在滿店香這個方劑中,當歸的加入不僅是為了補血,還能提升整體的療效,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其他成分,達到更為理想的健康效果。因此,當歸無疑是滿店香的關鍵成分之一,對於調理身體與促進健康飲食具有重要的意義。

「滿店香」方劑中含有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入侵所致的腹部冷痛、腸胃不適等症狀,肉桂可起到溫中散寒、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緩解疼痛。
  2. 引藥入脾腎,增強藥效:肉桂辛香走竄,能引藥入脾腎,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在「滿店香」方劑中,肉桂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滿店香方劑中包含益智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益智仁具有醒脾開胃、健腦益智之效。滿店香方劑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記憶力減退等症狀,益智仁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同時也具有健腦益智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益智仁能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增強藥效。滿店香方劑中常包含陳皮、砂仁等藥材,益智仁與之相配伍,可以更好地發揮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滿店香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檳榔性溫,味辛,入胃、大腸經,具行氣止痛之效。對於氣滯血瘀、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檳榔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消積化滯:檳榔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對於食積不化、腹脹便祕等症狀,具有消積化滯之效。

滿店香方劑中,檳榔與其他藥材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治療多種疾病。但檳榔性燥,使用需謹慎,避免過量或長期服用。

滿店香方劑中包含白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白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的功效。滿店香方劑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濕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食後腹脹等症狀,白荳蔻在此起到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作用。
  2. 增香增味,提高療效:白荳蔻氣味芳香,可增強方劑的香氣,並有助於藥物更好地被人體吸收,提高療效。同時,白荳蔻的加入亦能改善方劑的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提高服藥依從性。

「滿店香」方劑中含有麝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其芳香之氣能直達心竅,可用於治療昏迷、中風、跌打損傷等症,使病人迅速恢復意識,改善神志。
  2.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可配合其他藥物一同使用,達到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滿店香」方劑之主治範圍極廣,涵蓋內、外、婦、兒諸科,主要針對「氣滯、積聚、蟲積、風寒濕邪」等病機。歸納如下:

  1. 氣機紊亂類

    • 氣滯:「心腹疼痛、翻胃吐食、十膈五噎」等,推測與方中香附、檳榔、丁香等行氣藥相關。
    • 痰濕壅塞:「風痰氣盛、齁(鼻合)、冷熱咳嗽」,可能藉藿香、白芷、甘松化濕醒脾,白蔻、益智溫化痰飲。
  2. 積聚蟲積類

    • 有形實邪:「臟痞積、痃癖瘕聚、宿食不消」等,反映檳榔、麝香、當歸等破積通絡之效。
    • 諸蟲為患:「除積取蟲、誤吞銅錢」,檳榔殺蟲,配合麝香、丁香攻逐寄生蟲。
  3. 風寒濕邪類

    • 外感瘴氣:「山嵐瘴氣」,白芷、藿香解表化濁;「大風疥癩」,或賴桂、當歸溫通血脈。
    • 水濕停聚:「十種水氣、瀉利」,益智、甘松溫脾燥濕。
  4. 婦科血證

    • 「血氣蠱腫、鬼胎、血崩」,可能取當歸活血,麝香開竅散結;「赤白帶下」或與白芷燥濕止帶有關。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與核心功效

  1. 辛香行氣為主軸

    • 丁香、藿香、甘松、白蔻:辛溫芳香,醒脾化濕,直入中焦,化解「濕阻氣滯」所致痞滿、嘔逆。
    • 香附、檳榔:一疏肝氣,一降腸氣,調暢三焦氣機,針對「膈噎、痃癖」等氣結之證。
  2. 溫通破積為輔助

    • 麝香、桂、白芷梢:麝香開竅通絡,穿透力強,助消「血瘀、積塊」;桂枝溫經,白芷辛散,合治「冷痛、疝氣」。
    • 當歸、益智仁:當歸活血養血,益智溫腎固精,一動一守,兼顧「血虛兼寒」之經帶不調。
  3. 醒神辟穢為特色

    • 零零香(或為零陵香)、麝香:古代用於「瘴氣、鬼氣」,具芳香辟穢之效,配合蜜丸噙化,使「身口香」,亦可解酒食穢濁。

(二)治療原理推論

  1. 氣行則積消
    諸辛香藥協同,推動氣血運行,氣暢則痰濕、瘀血、宿食自除。如「消氣消塊」之效,實為行氣藥之綜合作用。

  2. 蟲積與穢毒的關聯
    古代認為蟲積多因濕熱穢毒內生,方中檳榔殺蟲,麝香、丁香解毒,佐以藿香化濕,形成「祛穢—除濕—殺蟲」鏈條。

  3. 內外邪並治
    白芷、藿香對外可散瘴氣,對內能化濕濁;桂、當歸內溫臟腑,外通經脈,體現「表裏雙解」思維。

(三)侷限性思考

雖本方主治廣泛,但實際應用需辨析:

  • 寒熱偏向:全方偏溫燥,若「積熱、血崩」屬實熱者,恐非所宜。
  • 劑型設計:蜜丸噙化適用於上焦病(如口臭、咳嗽),但對「宿食、蟲積」等中下焦病,或需調整服法。

此方體現古代「異病同治」思維,以芳香行氣為核心,針對氣滯、濕阻、蟲積等共性病機,而非單純對症治療。

傳統服藥法


丁香7錢半,藿葉、零零、甘松1兩半,白芷梢、香附、當歸、桂、益智、檳榔、白蔻1兩,麝1錢半。
除積取蟲,消氣消塊。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噙化3-5丸。身口香,遇酒,用此香亦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月經量過多、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消化不良陰道炎肺結核疥癬癲癇瘧疾白帶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癤和癰痲風 [漢生氏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嘔吐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滿店香,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五引《脩月魯般經》。 組成:丁香7錢半,藿葉1兩半,零零1兩半,甘松1兩半,白芷梢1兩,香附1兩,當歸1兩,桂1兩,益智1兩,檳榔1兩,白蔻1兩,麝1錢半。 主治:除積取蟲,消氣消塊。主治:五勞七傷,山嵐瘴氣,心腹疼痛,傳屍勞瘵,風壅積熱,冷熱咳嗽,風痰氣盛,齁(鼻合),翻胃吐食,十膈五噎,臟痞積,諸蟲諸疽,諸風諸氣,食積、酒積、茶積,腸風痔漏,大風疥癩,小腸五疝,氣塊痃癖瘕聚,十種水氣,宿食不消,瀉利,瘧疾,久年傷損,腹脅瘀血刺痛,女經不調,赤白帶下,血氣蠱腫,鬼氣鬼胎,血崩;小兒癲癇,五疳八痢,誤吞銅錢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